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频喷射通气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频喷射通气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空军天津医院外三科(300381)赵恩福,李品端,左建鹰,王松山我院1988~1992年应用高频喷射时通气(HFJV)抢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中男4例、女2...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16例急性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就1348例严重创伤患者所发生的33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情况,探讨了与ARDS发生相关的因素。资料显示创伤的类型、特别是胸部创伤与ARDS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作者强调诊断上怀疑ARDS发生患者必须在ICU严密监测。本组所应用的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公式I=PF-(N+T+F+M+X)对ARDS的早期确诊和提示病情发展趋势很有帮助;治疗上要掌握好抗休克与ARDS的关系,胸部外伤和全身的关系;要以提高氧输送和氧摄取为重点,具体要落实于提高氧饱和度和心排出量上。同时作者还介绍了呼吸机疗法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伤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胸外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本组分成两组:传统机械呼吸 终末正压通气(PEEP)组32例,带机时间平均6.4天。死亡13例,死亡率40.6%;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组6例,带机时间平均5.2天,死亡1例,病死率1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机保护性通气治疗该病比传统机械呼吸 终末正压通气效果更优越,同时积极处理原发损伤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21001)蔡久英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夏书月报道我院收治的6例白血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本组6例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缺少性能可靠的多功能呼吸机,在基层医院救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成功率较低。作者曾用简易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EEP)装置救治ARDS 34例,死亡11例(32.4%)。  相似文献   

7.
<正>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ome;ARD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及一定的病理为特点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不同于心源性肺水肿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常用的吸氧疗法难以纠正其低氧血症,病死率高,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ARDS首先由Ashbaugh报导,但此前即已发现类似病例,常有误吸、严重创伤、感染、败血症、休克、输液输血过量,长期的呼吸机应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等病史,由于病情复杂、凶险,因此在ARDS命名之前曾有各种命名,常用的有成人透明透膜肺、充血性肺不张,脂肪栓塞综合征、湿肺、休克肺、灌注肺,呼吸机肺等,但自ARDS诊断标准提出后获得广泛的同意,但必须认识该病为一综合征而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感染所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所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龙宝光(南昌市第九医院,南昌330002)AdultRespiratoryDistresSyndromeCausedbyInfectionLongBaoguang(TheNinthHospitalofNanchangCity...  相似文献   

9.
周敏  郑培德 《急诊医学》1995,4(4):216-218
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分成存活组8例和死亡组10例,作对比比较,结果发现,存活组通气24小时后的PaO2提高幅度显著大于死亡组(P〈0.05),而通气前后PaCO2及PH值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还发现存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62.5%),死亡组的并发症率生率高(100%),提示观察机械通气24小时后血PaO2变化是判断ARDS预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急性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16例急性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病人均因多发性复合性创伤后发生ARDS,男10例,女6例,年龄7~61(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重修ARDS诊断标准,临床上均有迅速加剧的呼吸窘迫、发绀、难以纠正的缺氧、呼吸频率≥28次/分,PaO2/FiO2≤200mmHg,PaO2≤50mmHg,PaCO2<33.75mmHg或>44.85mmHg[1]。胸片2例无实变,6例有双肺浸润影,8例肺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技术在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总结自2002年以来用无创通气技术面罩正压通气抢救9例肺源性ARDS临床实践经验。结果:8例成功存活并治愈,避免了气管插管;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死亡。结论:无创通气技术可以早期应用于肺源性ARDS的抢救,减少气管插管机会,并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_aO_2/FiO_2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1.88%,大部分患者于机械通气治疗4~7天后病情好转或缓解,9例死亡,死亡率为28.1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近年来对ARDS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策略也由过去的大潮气量逐渐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本文通过阐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发展,为临床通气治疗ARDS患者提供参考。ARDS机械通气治疗近期有望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RDS的临床治疗。结果:24例ARDS采用呼吸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治疗,有效率为70.83%,其中6例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疗效更佳;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率为29.17%。结论:机械通气治疗ARDS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数(RI),选择适宜的PEEP值,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CVVH,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重症胸部外伤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附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清华  杨俊杰 《华西医学》1992,7(2):198-200
本文报告重症胸部创伤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0例,其发病率占胸部外伤的8.4%,占重症胸部外伤的40%。本组死亡24例,死亡率为40%。本组结果表明:伤后休克,平均动脉压水平,受伤器官数量,伤后早期输液、输库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应用皮质激素和利尿剂减轻肺水肿,是影响ARD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充分氧疗,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限制静脉输液量,早期给予激素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力(Pmean)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OS后肺动态顺应性(CD)、静态顺应性(CS)显著下降(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气道压力;OS后降低肺顺应性。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等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constitutes a high burden for intensive care units. Although several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monitor aeration in ARDS, availability, costs, simplicity, and hazards (eg, ionizing radiation) limit the use of many of them at patients' bedsides. Given the widespread use of lung ultrasonography (U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research is growing regarding its use to monitor a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RDS. We reviewed the actual role of lung US in ARD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in practice. Lung US can be readily used for assessing aeration, although, as a main limitation, a normal lung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 hyperinflation. Additionally, an improvement in aeration by lung US does not always correlate with an increase in oxygenation. Lung US can be considered the main imaging method for monitoring aeration in ARDS, but in view of its limitations, it should not be used in isolatio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validate lung US in large ARDS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