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PC-ALCL)临床少见,泛发者罕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股屈侧皮疹渐增多1年余入院.1年前发现左股屈侧1个黄豆大结节,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近4个月增长明显,2个月前至蚕豆大,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拆线时发现相邻另1个类似皮疹.20天前逐渐增多至数个,皮疹较前变红.既往结肠癌术后13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i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C-ALCL)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男 69岁,发现下腹部皮肤肿块1年,表面出现破溃6个月,于2001年10月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00年11月时发现左下腹部皮肤有一个蚕豆大暗红色结节,渐扩大至鸽蛋大,约半年后表面开始溃破,有黄色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慢性炎症。多次给予抗菌素治疗,皮损无好转。2001年6月在原皮损左下方又起一蚕豆大肿块,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9岁。右小腿结节1年,溃烂5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密集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大、核呈肾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约70?30阳性、约20?45Ro阳性,而CD3、CD20、MPO、TIA-1、ALK-1均为阴性。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反复皮肤结节13年,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提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查:CD30(2+),EMA(2+),Ki-67抗原(+75%),ALK,CD20,CD3,CD45RO,CD79α,MPO均阴性,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0岁.因右小腿丘疹、结节伴瘙痒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发现右小腿胫前数十个孤立的丘疹、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大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1)(-).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女,24岁.左手中指红斑33 d,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4岁.右大腿红色皮疹,破溃反复发作1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大腿伸侧出现一黄豆大红皮疹,无痛痒,渐增至鸽蛋大、破溃、疼痛.自行按疖肿治疗渐痊愈.近5个月右大腿内侧再次出现2-3个类似皮疹,按疖肿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皮损处组织病理检查示感染性肉芽肿,结合临床诊断为孢子丝菌病.口服碘化钾10 ml,每日3次,外用特比萘芬软膏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4例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5.5岁。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皮下结节。光镜下以75%以上CD30 间变性大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为特征,多数瘤细胞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随访3例12~3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少见的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依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30阳性标记,可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摘要]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大细胞性淋巴瘤。右前臂皮肤红肿浸润、溃疡结痂1月,左侧头面部红肿浸润10天。右前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深层以及皮下脂肪组织间瘤细胞浸润,密集分布。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部分呈空泡状,细胞核大,异型性明显,核仁明显,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有少量成熟淋巴细胞浸润。行免疫组化检查示: 瘤细胞CD45R0(+)、CD30(+),CD68(-)、CD20(-)、EMA(-)及ALK(-)。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4岁。因有前臂伸侧红斑、结节2周于2012年4月就诊。患者2周前发现右前臂伸侧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钱币大、暗红色浸润性结节,较硬,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考虑皮肤感染,给予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和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治疗1周后皮疹无明显变化,表面出现破溃、结痂(图1)。  相似文献   

13.
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1例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运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及LCA、UCHL1、L26、CD30、EMA等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以确定本例肿瘤的免疫表型。结果本例瘤细胞表达CD30、EMA及T细胞相关抗原。皮肤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经过缓慢,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3岁。因左足背肿块伴溃疡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左足背出现约鹌鹑蛋大肿块,随后出现溃疡,未予诊治。此后肿块及溃疡面逐渐增大,伴明显疼痛。1个月前肿块表面少量血性及脓性分泌物,伴持续性疼痛,至当地医院就诊,组织病理检查示:大片坏死物,考虑慢性炎症伴纤维蛋白渗出,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0.5 g口服,每日1次抗感染,利福平0.3 g口服,每日1次、乙胺丁醇0.75 g口服,每日1次、复方磺胺甲恶唑1 g口服,每日1次,抗分枝杆菌治疗20 d,疗效不佳。既往右足背肿块切除术后4年,术后组织病理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T小细胞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患者女 ,2 3岁 ,以孤立皮肤结节并溃疡为首发表现 ,溃疡面大而深 ,局部淋巴结肿大、溃烂坏死 ,反复新发 ,难以愈合 ,且病情进展迅速 ,伴多系统侵袭 ,皮肤病理及免疫组化示淋巴瘤 ,T细胞来源 ,CD3 0 (Ki 1)阳性 ,分期属IV期。予放化疗联合治疗 ,无效死亡 ,总病程 9个月。本文重点讨论本病的诊断、病理免疫学分类及相关预后等。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84岁.右上肢肿块,逐渐增大,破溃;后右侧腋窝出现皮下肿块,右侧背部出现钱币状紫红色肿块6个月,患处无明显自觉症状.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可,无肿大淋巴结,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皮肤肿瘤。其临床特征为原发于老年人皮肤的红色结节或肿瘤,病理特征为CD30阳性大细胞的大量表达(>75%)。治疗采用减量CHOP方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背部皮疹半年余,于2009年4月就诊.患者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背部出现一个黄豆大丘疹,无明显疼痛,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大,表面破溃不愈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无发热、咳嗽,无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家族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1985年首先由Stein等报告,临床上分系统性和皮肤原发性.皮肤原发性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右足拇趾红肿,外侧有一2.0 cm×2.5 cm红色溃疡面,伴血性液体渗出,近端有一1.5 cm×2.0 cm暗红色结节,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确诊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