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non-ischemic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non-ischemic BRVO)不同治疗方案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的80例80只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40只眼。A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LP),B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LP。两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均有提高,CMT数值均有下降。其中A组BCVA治疗后第1、2、3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28),B组治疗后第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6)。治疗后1、2、3个月A组视力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A、B两组各月CMT数值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MT降低程度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非缺血型BRVO患者治疗后视力提升,黄斑水肿消退,IVR联合LP治疗疗效显著而稳定。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52-1555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PRN)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的疗效。方法:纳入经临床检查确诊的BRVO-ME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首次注射后行玻璃体腔按需注射(1+PRN)治疗,随访6个月,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所测量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及两组注射次数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BCVA分别为(0.85±0.50)logMAR及(0.42±0.35)logMA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型BRVO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99±0.47)logMAR及(0.43±0.41)logMA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型BRVO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1±0.53)logMAR及(0.41±0.32)logMA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BCVA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CMT分别为(625.62±172.40)μm和(260.27±101.81)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型BRVO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CMT分别为(632.09±143.72)μm和(262.17±104.54)μm;非缺血型BRVO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CMT分别为(621.42±190.10)μm和(257.43±121.47)μm;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CMT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两组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月内患者的平均注射次数为(2.6±1.4)次,非缺血型BRVO平均注射次数为(2.3±1.2)次,缺血型BRVO患者的平均注射次数为(3.2±1.7)次,两组患者注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按需注射(1+PRN)对缺血型及非缺血型BRVO-ME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的90例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患者仅给予光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中央黄斑厚度及其变化趋势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1w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C组;治疗后1m、3m、6m与12m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B组与C组,CMT组间比较低于B组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wCMT组间比较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CVA分数上升趋势与CMT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在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中效果最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中药辅助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班水肿(ME)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0只眼),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再服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4 d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每疗程之间相隔3~5 d,连用3个月;对照组30例(30只眼)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不服用中药煎剂。在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比较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在治疗1周、1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益气活血利水中药辅助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继发ME安全有效,具有改善视力、稳定视力、减轻或消除黄斑水肿、防止黄斑水肿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68眼)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34眼)。对照组患者接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6个月,两组BCVA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6个月,两组患者CMT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M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56例(56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视网膜激光治疗)和观察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患者各28例(2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CVA和CM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与视网膜激光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视力,缓解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91-92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1例(41眼)随机分为雷珠单抗组(20例,20眼)与曲安奈德组(21例,21眼),分别玻璃体腔单次注射雷珠单抗0.05ml与曲安奈德4mg,随访3月,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及3月BCVA、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1月及3月,雷珠单抗组BCVA的提高、CMT的减轻略优于曲安奈德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曲安奈德组3例出现术后高眼压,雷珠单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短期内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雷珠单抗在提高视力及减轻黄斑厚度上略优于曲安奈德;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60例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将患者按给药种类分为雷珠单抗组和阿柏西普组,各30例。雷珠单抗组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组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比较两组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部毛细血管丛(DCP)的黄斑毛细血管密度、额外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线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值相比,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LogMAR BCVA、CMT均下降,且阿柏西普组LogMAR BCVA均较雷珠单抗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阿柏西普组CMT均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两组基线SCP和DCP黄斑毛细血管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SCP...  相似文献   

9.
苏畅  孙莎 《当代医学》2021,27(7):159-161
目的比较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6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32眼)。研究组予以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予以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CVA、CMT、MT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CVA均有所提高,CMT、MT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眼部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激光治疗基础上加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给予对照组腺苷钴胺片和血栓通治疗,给予观察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厚度(CMT),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0%(3/37),低于对照组的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88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44眼)。两组患者均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1~3次,在每次治疗剂量的选择上,A组予以0.5 mg,B组予以1.0 mg。比较两组各项疗效观察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眼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a波振幅、b波振幅均高于治疗前,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BCVA、a波振幅、b波振幅均高于A组,CMT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治疗前,阻力指数(RI)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PSV、EDV均高于A组,RI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 mg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BRVO继发ME患者共300例(300眼),随机分为单一注射组150例(150眼),按照0.04 m L/0.4 mg标准给予患者注射雷珠单抗,每个月注射一次,一共注射3个月;联合治疗组150例(150眼),按照上面标准每月给患者注射一次雷珠单抗,并在第一次注射一周后对患者行格栅样视网膜激光光凝术(GLP)。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有下降、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有上升,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单一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血管渗漏现象明显改善,优于单一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可以降低BRVO-ME患者的CMT,改善其ME,视力得到提高,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注射雷珠单抗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92例,分为目标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目标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选取同期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47例作为空白组,仅给予激光药物治疗,对比三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副作用。结果干预后参照组和目标组BCVA水平均明显提高、CM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目标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目标组和参照组BCVA水平、CMT水平均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三组副作用发生率相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跟曲安奈德均有效,但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康组)和雷珠单抗组(雷组),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 mg/0.05 mL,每月1次,连续3次,注射前、注射1周、1个月、3个月后检测2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注射1、3个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康柏西普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提高,OCT在相同时间点黄斑中心凹1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MT)降低;1个月、3个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治疗有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力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1个月,3个月后,2组CNV渗漏治疗均有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雷珠单抗比较,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同样能有效控制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渗漏,可提高视力及减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60只眼)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只眼):一组单纯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IVR),一组于注射后2周行格栅样光凝(grid laser photocogagulation,GLP)。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改变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月后,IVR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10.8个ETDRS字母和基线相比;t=4.77,P<0.01。IVR+GLP组平均BCVA提高12.6个ETDRS字母,t=5.27,P<0.01;IVR组黄斑厚度(CMT)较治疗前减少(172.3)μm,t=7.79,P<0.01;IVR+GLP组CMT较治疗前减少(192.8)μm,t=-8.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CVA和CMT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VR组注射次数(3.8±1.6)明显高于IVR+GLP组(2.0±0.8);两组均无明显严重副作用。[结论]单纯行雷珠单抗眼内注射与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局部激光治疗均能使黄斑水肿减轻,改善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局部激光治疗能减少雷珠单抗的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采用活血利水法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影响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2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2只眼)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组(31只眼)与实验组(31只眼),各31例.常规组行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实验组采取雷珠单抗+活血利水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CVA指标状况、CMT指标状况、临床疗效状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指标、CMT指标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BCVA(0.33±0.05)和CMT(296.58±30.42)指标改善状况优于常规组的BCVA(0.26±0.02)和CMT(368.82±29.51)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3.55%>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联合活血利水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应用价值高,该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且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牛红霞  孟斌 《北京医学》2018,(3):229-232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比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眼科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as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56例(56眼),根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治疗组,n=30)和曲安奈德组(对照组,n=26).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使用标准对数视觉尺度进行视力检查,并将结果转换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在治疗后1、3、6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BCVA和C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BCVA平均为0.74±0.19;对照组为0.75±0.2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治疗组CMT平均为(457.80±61.08)μm,对照组为(462.03±77.23) μ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089).治疗后1、3、6、12个月,治疗组BCVA分别为(0.51±0.08)、(0.46±0.11)、(0.43±0.12)、(0.41±0.08),CMT分别为(279.03± 101.36) μm、(275.92±82.04)μm、[271.65±92.21)μm、(266.03 ±96.23) μm;对照组BCVA分别为(0.55±0.10)、(0.49±0.05)、(0.44±0.15)、(0.43±0.15),CMT分别为(289.09± 120.33) μm、(290.36±98.48) μm、(288.08±70.01)μm、(270.80±77.98)μm;2组在治疗后1、3、6、12个月,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20;t 2.34,P=0.023;t=2.56,P=0.037;t=2.16,P=0.004),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21;t=3.384,P=0.017;t 2.352,P=0.015;t=2.534,P=0.008);与治疗前比较,2组BCVA均明显提高(P<0.05)、CMT均呈现快速下降(P<0.05),且保持稳定.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均能提高ME患者的视力,减轻其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和傲迪适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  方法  将眼科收治并确诊的RVO-ME所有患者纳入筛选范围,选取1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成A、B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50例,A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傲迪适治疗,将2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DCP)及其他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比较其治疗治疗差异。  结果  (1)A、B组治疗前BCVA、CMT、SCP、DC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后延,A、B组的BCVA、CMT、SCP、DCP均显著改善,且B组较A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A组治疗后3、6个月时治疗总有效率各94.12%、98.04%,B组各84.00%、88.00%,且B组较A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傲迪适治疗能有效的改善RVO-ME患者的黄斑区微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联合采取玻璃体腔内雷珠单抗注射与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独接受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取激光光凝和雷珠单抗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指标均较高(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CVA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MT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MT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率为7.41%,与对照组的11.11%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CRVO患者治疗中联合采取激光光疗与单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继发性黄斑水肿并改善其视力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两种给药方案对病理性近视(PM)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CNV)的疗效.方法:按照给药方案不同将96例(96眼)PM-CNV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48眼).两组均予以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1+PRN"法(首次注射后按需注射),对照组采取"3+PRN"(1次/月,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注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CNV面积变化,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散光度变化,统计两组总注射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BCVA log-MAR值、CMT、CNV面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同时间点BCVA logMAR值、CMT、CNV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89.57%,对照组分别为75.00%、87.50%、95.83%,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散光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雷珠单抗总注射次数较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8%vs.18.75%,P>0.05).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能有效治疗PM+CNV,且"1+PRN"方案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注射次数,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