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建波 《中医正骨》2005,17(11):50-50
慢性下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传统的阻滞治疗方法多采用腰段硬膜外阻滞[1].自2003年3月,作者采用腰脊神经后支阻滞的方法治疗慢性下腰痛50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以慢性腰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以第三腰椎横突局部压痛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1]。2010年4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刀火罐配合中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20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男134例,女66例;年龄23~65岁,中位数38.5岁;单侧发病者113例,双侧发病者87  相似文献   

3.
慢性下腰痛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一般以下腰的酸胀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该病5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是以下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骨关节病等。约60%~80%的成人在一生中患有慢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前入路与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68例随机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采取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入路组采用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比前入路组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后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大于前入路组(P0.05),角度丢失明显小于前入路组(P0.05)。结论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胸腰椎结核均有效,但后入路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风险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且对于后凸畸形脊柱矫正效果优于前入路。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椎结核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4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两年,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见跛行得到改善,其中,下肢肌力障碍恢复患者49例(90.7%),肌萎缩患者均有所恢复;48例感觉障碍患者,见完全恢复20例(41.7%),见部分恢复24例(50%),见无明显恢复4例(8.3%)。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术前腰椎滑脱症状均得到矫正,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好,未见松动。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滑脱椎体复位,并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的稳定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跟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跟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需要结合患者跟骨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性感染指发生于术后数周或数月后的感染,发生率为1%~67%[1]。2002—2009年我院骨科共收治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14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5~64岁,平均50.3岁。初次手术至发生脊柱内固定迟发性感染时间为11~20个月。13例主诉腰、背部疼痛。5例就诊时手术切口附近局部包块形成;1例无明显自觉症状,取内固定术中发现脓液形成。14例初次手术前均无明显远处感染病灶。6例为腰椎管狭窄内固定术后,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术后。13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27~53 mm/h),1例未查。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椎管狭窄手术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20例。开窗组应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半椎板组应用腰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内固定组应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将术后临床效果较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作为最佳的手术方式选择标准,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附子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腰腿痛包含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变、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筋膜纤维织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等。它长期困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临床治疗迁延难愈。笔者十余年来运用附子为主药,组方治疗慢性腰腿痛,收到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针刺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急性期术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内固定术后术口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内固定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壮医经筋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第2、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2 h、24 h、48 h的止痛泵药物使用量,出入院时的腰椎JOA评分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第2、第3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48 h的止痛泵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出院时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6.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壮医经筋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术口疼痛,提高腰椎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鱼摆手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内固定术后腰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2例,治疗组予"鱼摆手法"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消炎止痛药物口服。2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后1月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组在治疗后予即时评分,对照组在用药后3h予即时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组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即时(或3h)疗效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后1月,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鱼摆手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腰痛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1年,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4 ~57岁,中位数33.5岁.左足9例,右足13例.足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痛,其中避痛性跛行18例,与健侧相比足弓塌陷7例.根据Hardcastle的分型方法:A型3例;B型16例,其中B1型6例,B2型10例;C1型3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4个月,中位数19.5个月;1例失访.无内固定断裂、再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关节融合均获得成功.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中部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5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1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JOA)、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ESR,CRP,VAS及JOA与术前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病变节段矢状面Cobb角10.36°±4.26°,术后矫正至5.06°±2.11°,末次随访时为5.67°±1.95°,早期矫正率73.0%±20.1%,矫正丢失度为3.22°±1.04°.1例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内固定松动,但无断裂,其余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在合理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手术治疗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手术的治疗效果。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转为慢性,可能并发骨髓炎。现就我院2004年3月-2009年6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采用灌洗加玉屏风散治疗的1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1年2个月.最长随访6年,平均43.5月.观察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7例患者局部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3岁,中位数43岁。损伤椎体,T_(10)2例、T_(11)6例、T_(12)14例、L_110例、L_26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14例、D级10例、E级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由术前(44.83±12.73)%降低至(10.24±7.25)%、(13.11±8.51)%,Cobb角由术前31.49°±14.17°降低至6.90°±5.15°、8.74°±6.39°。术后12个月,部分病例的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2例、D级12例、E级20例。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应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综合症的临床体会,临床应用此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综合症患者60例,痊愈55例,显效3例,有效2例。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19.
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是慢性腰腿痛中的常见病症。1996~1998年12月,我科应用中药熏蒸配合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37岁;病程16天~8月,平均2.2月;病位:左侧19例,右侧26例,双侧11例;有腰部扭伤史者39例,无明显外伤史者17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腰部一侧或两侧持续性疼痛,腰部前屈、后伸或受寒时疼痛加重;21例患者主诉疼痛向臀部、大腿后侧放射。查体时可发现骶棘肌紧张,一侧或两侧第3腰椎横突尖部压痛明显,34例患侧可触及一纤维性的软组织硬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4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3岁,中位数6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退行性椎管狭窄症8例(胸、腰椎各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9例(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1例);骨密度T值3.1±0.3;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数16个月。均经后正中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螺钉选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0.4±38.7)min、术中出血量(189.6±75.2)m L、住院时间(10.5±2.6)d。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2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7.6±1.5)分,术后12个月时降低为(2.6±0.7)分。至术后12个月时,29例植骨完全融合、4例部分融合、1例融合失败,29例螺钉稳定、4例欠稳定、1例不稳定。术后12个月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应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螺钉稳定性高,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