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伊布利特转复房扑及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岩  冯择瑞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32-735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有效性。方法筛选持续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可达龙组各19例和17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 kg者,首剂1.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体重<60 kg者,首剂0.01 mg/k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0 mg/kg或0.01 mg/kg;可达龙组,首剂15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50 mg。结果伊布利特组和可达龙组的总转复率分别为63.16%VS 35.29%(P<0.05);伊布利特组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可达龙组75.0%VS 33.3%(P<0.01),伊布利特组房颤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可达龙组60%VS 35.7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布利特组和可达龙组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28.13±11.46)min VS(50.01±14.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药物,其疗效优于可达龙,但需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房扑/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房扑/房颤患者共12例,按照药物编号顺序依次入组,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静脉泵静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房扑/房颤转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血、尿指标。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率66.67%(4/6),转复时间分别为20 min、21 min、3.3 h和5.5 h。而普罗帕酮组无1例转复。普罗帕酮组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另有1例患者于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2.64 s,全天>2.5 s的窦性停搏共发生6次。伊布利特组有2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短阵单型性室速(分别为2阵和15阵)。两组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化验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转复房扑/房颤的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张烁 《中国医疗前沿》2010,(10):23-23,18
目的观察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30例房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布利特组(n=17)、胺碘酮组(n=13)。伊布利特1mg,于15min内静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静注;胺碘酮150mg,于15min内静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75mg静注。结果观察房扑/房颤转复所用时间(从第一剂开始注射时算起)(min);观察房扑/房颤于用药后0~90min、90min~4h两组转复情况、时间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在2个时间段内转复情况及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的疗效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对新发房颤转复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符合条件的房颤患者42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21例)和普罗帕酮组(20例)。二组分别在心电、血压监测下,同时建立静脉通路,伊布利特组首剂1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35mg。结果伊布利特组房颤转复率为85.7%,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46.7%(P〈0.05)。伊布利特组发生连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普罗帕酮组发生低血压3例,窦性停搏1例。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房颤的转复有明显优势,二药虽均有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可好转。  相似文献   

5.
常以芳 《中原医刊》2009,(14):22-23
目的 观察比较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进行观察。46例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入2组,伊布利特组(n=24)、普罗帕酮组(n=22)。伊布利特1mg于10min内静注,普罗帕酮70mg于10min内静注,然后观察10min,若房扑或房颤仍未终止且QTc间期〈600ms,分别给予第2剂,剂量相同。结果观察房扑或房颤转复所用时间,并观察房扑或房颤于用药后0~90min、90min~4h两组转复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在2个时间段内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布利特是使房扑、房颤快速转律的最有效药物,尤其是在用药后0~90min的时段内心房颤动和心房朴动的转复疗效更佳,明显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6.
7.
胡海强 《吉林医学》2010,(30):5285-5286
目的:比较静脉内应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46例随机分组,伊布利特组对于体重>60kg者首剂1mg,体重<60kg者首剂0.01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推注,观察10min,仍未转复者,重复首剂剂量然后观察心率、QTc、血压,记录心电图等。结果:伊布利特组与普罗帕酮组分别有13例与8例在给药后90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4.17%和36.36%;两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伊布利特组给药后QTc间期较给药前显著延长,普罗帕酮组给药前后QTc间期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伊布利特组主要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普罗帕酮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显著窦缓。结论:伊布利特可作为一种有效并且快速的房颤或房扑的转复药物,与盐酸普罗帕酮比较,其对房颤、房扑的转复具有明显的优势;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静脉推注伊布利特过程中,停止用药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应在严格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   

8.
该院心血管内科顾复生、沈潞华教授与黄捷英、刘庆山主任医师等经20余年临床观察和研究,对奎尼丁转复房颤的治疗作用总结出了成功经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奎尼丁治疗房颤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或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或房扑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心悸头晕等症状,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有发生全身血管栓塞的危险,引起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故需及时有效地治疗。本院循环科近3年来应用可达龙成功地有效转复房颤及房扑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香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85-585
心房纤颤或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或房扑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心悸头晕等症状,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有发生全身血管栓塞的危险,引起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故需及时有效地治疗。本院循环科近3年来应用可达龙成功地有效转复房颤及房扑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危房颤紧急电转复时联用伊布利特的强化治疗价值.方法:对2009 年3月~2010 年6月间进行紧急电转复的30 例高危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预先给予注射伊布利特的15 例房颤紧急电转复患者的成功率为100%,预先未给予伊布利特的15 例患者中,11 例转复成功,对于电转复没有成功的4例,补充注射1mg 伊布利特后,再次经胸电除颤,全部转变为窦性心律,并且预先给予伊布利特注射的患者的电转复能量明显低于预先未注射伊布利特的患者(170±8.5) 焦耳对(230±9.5) 焦耳(P<0.01).结论:心房颤动经胸电转复的效果由于预先注射伊布利特而得到提高,伊布利特的药物强化治疗,明显提高房颤电转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在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中的安全性与效能。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单盲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00名满足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别静脉给予伊布利特(组A)或胺碘酮(组B)。给药方法如下:对于组A患者,10 min内给予伊布利特1 mg,若成功转复则不再给药,若未能转复则10 min后重复给药一次,无论转复与否,均不再给药。对于组B患者,首先在30 min内,按5 mg/kg的剂量给予负荷量,在接下来的24 h内以1 200 mg维持给药,无论转复与否,24 h后均不再给药。试验的第一终点是房颤的即时转复率和转复时间效应,第二终点是术后30 d的房颤复发率。结果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A的房颤即时转复率高于组B(82% vs 58%, P<0.01),而转复时间短于组B(66 min vs 660 min, P<0.01)。两组之间术后30 d的房颤复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7.3% vs 6.9%,P>0.05)。结论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均可安全应用于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房颤,相比较而言,伊布利特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一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和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持续时间≤48小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3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7例和盐酸普罗帕酮组17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kg的患者首剂1mg、体重<60kg者首剂0.01mg/k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盐酸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70mg,观察转复率和转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和盐酸普罗帕酮组4h内转复窦律分别为94.1%和52.9%(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结论:伊布利特与心律平均能有效转复房颤,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疗效优于盐酸普罗帕酮,是转复房颤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收集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资料,持续时间在1个月到3年之间,均符合射频消融指征,使用同样消融方法,术后未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单药组)26例;另一组为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联合组)28例.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单药组为73%,联合组为82% (P <0.05);两组用药前后QTc分别为:单药组为(443 ±30) ms、(484 ±32)ms(P <0.05),联合组为(445±34) ms、(465 ±35) ms(P <0.05),联合组用药后QTc显著小于单药组(P<0.05).单药组6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而后自行消失,1例出现持续性单行性室速,不能自行终止,电转复成功,2例出现窦性停搏,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而联合组出现3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出现窦性停搏,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一例持续五年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采用苦参等药物治疗后转复为窦性心律。 患者朱×,女,12岁,1972年2月患感冒,两周后感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厌食、胆小易惊,1972年3月10日来门诊。 体检:一般情况好、咽红、心律不整、心律150次/分、无杂音、血压90/60毫米汞柱、肺腹阴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300、血沉7毫米/第一小时,抗“O”1∶200,心脏远距离摄影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房颤和房扑患者55例,电复律前服用负荷量普罗帕酮治疗,未转复者给予电复律,转复后继续口服普罗帕酮维持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转复后窦性心律不能维持,早期有效率为90.9%.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是持续性房颤和房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贾振  宋长军  王坤 《海南医学》2016,(1):148-152
目的 评估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治疗房颤/房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历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和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治疗房扑或房颤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依次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荟萃分析显示:①房扑/房颤总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71%)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8,95%CI 1.34~2.12 P<0.05);②房颤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57%)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 0.42~2.63,P>0.05);③房扑转复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79%)高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15,95%CI 1.06~4.33, P<0.05);④总心律失常发生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4.3%)低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3,95%CI 0.26~0.72 ,P<0.05);⑤TDP发生率: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0%)低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 0.07~0.68,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伊布利特比较,伊布利特联合硫酸镁具有更高的转复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纪焕文 《中外医疗》2012,31(18):16+18-16,18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8例房颤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90min内的房颤的转复率及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90min内,观察组和对照组转复率分别为57.89%(11/19)和31.58%(6/19),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11.65+5.23)min和(26.21±13.89)min,两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1/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5/19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起效迅速、疗效昂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甄彤 《安徽医学》2012,33(10):1374-1376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与普罗帕酮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及安全。方法持续时间90 d的心房颤动患者99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33例,静脉注射伊布利特)、普罗帕酮组(33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及无药物转复组(33例),比较3组患者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72.3%vs 39.1%,P0.01),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组的转复成功率亦分别高于普罗帕酮组(83.3%vs 50.0%,60.0%vs 22.2%,P0.05),伊布利特组的转复时间明显缩短([32.12±4.37)min vs(60.73±13.73)min,P0.01]。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优于普罗帕酮,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