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脷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二十碳烯酸(Ⅰ)、十六烷酸(Ⅱ)、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2-乙酰基吡咯(Ⅳ)、β-谷甾醇(Ⅴ)、山柰酚(Ⅵ)、leucoceramides A(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白花败酱抗炎作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赵斌  余娅芳  董小萍 《中药材》2008,31(1):51-53
目的对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抗炎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白花败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7个,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白花败酱醇(Villosol)(Ⅱ)、槲皮素(Quercetin)(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Ⅵ)和芦丁(Rutin)(Ⅶ).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Ⅶ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吸附色谱法、重结晶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及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九层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烃(I),α-波甾醇(II),豆甾醇(III),β-谷甾醇(IV),油酸(V),正二十四烷酸(Ⅵ),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七酸酯(Ⅶ),正十六烷酸(Ⅷ),丝石竹皂苷元(Ⅸ)。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彭金咏  范国荣  吴玉田 《中药材》2005,28(10):883-884
从白花败酱草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二碳酸(Ⅰ),正三十二烷醇(Ⅱ),棕榈酸(Ⅲ),齐墩果酸(Ⅳ),aurentiamide acetate(Ⅴ),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7β-羟基-β-谷甾醇(Ⅷ),豆甾醇(Ⅸ),其中Ⅰ、Ⅱ、Ⅴ、Ⅷ是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Ⅶ、Ⅸ是首次从白花败酱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兴  龙盛京 《中草药》2006,37(7):971-973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7.
田基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田基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白桦酸(Ⅱ)、槲皮素(Ⅲ)、槲皮苷(Ⅳ)、咖啡酸十八烷酯(Ⅴ)、3,4-二羟基苯甲酸(Ⅵ)、(-)-表儿茶素(Ⅶ)。结论:化合物Ⅰ、Ⅴ、Ⅶ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艾蒿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R,5R,7R,10R)-4-羟基-桉烷-2,11-二烯-1-酮(1)、5-表-桉烷-4(15)-烯-1β,6β-二醇(2)、桉烷-4(15)-烯-1β,6α-二醇(3)、3-氧代-桉烷-1,4,11(13)-三烯-12-羧酸甲酯(4)、11β,13-二氢珊塔玛内酯(5)、anthemidin(6)、东莨菪素(7)、丹皮酚(8)、咖啡酸乙酯(9)、espeletone(10)、(1R*,2S*,3S*,4S*)-薄荷烷-1,2,3,4-四醇(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艾蒿酮A;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葱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志平  陈雨  王鸣  董云发  夏冰  冯煦 《中药材》2008,31(10):1508-1510
目的:研究石蒜科葱莲属植物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葱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7-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Ⅰ)、β-谷甾醇(Ⅱ)、△5,22-豆甾烯醇(Ⅲ)、豆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Ⅵ)、正二十七烷(Ⅶ)和黄葵内酯(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尹永芹  沈志滨  孔令义 《中药材》2008,31(10):1501-1503
目的:研究巴西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甘薯叶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巴西甘薯叶中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枸橼苦素(1)、咖啡酸(2)、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慈菇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慈菇氟仿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二十九烷(Ⅳ)、三十烷醇(Ⅴ)、三十一烷十二醇(Ⅵ)、三十二烷醇(Ⅶ)和β-胡萝卜普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泽漆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戟属植物泽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苷(Ⅰ)、大戟苷D(Ⅱ)、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胡萝卜苷(Ⅳ)、柚皮素(Ⅴ)、木犀草素(Ⅵ)、木犀草苷(Ⅶ)、4,2’,4’-三羟基查尔酮(Ⅷ)、山柰酚(Ⅸ)、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Ⅹ)、咖啡酸(Ⅺ)和没食子酸乙酯(Ⅻ)。结论: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药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中药北刘寄奴中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7-甲氧基香豆素(Ⅱ)、7-羟香豆素(Ⅲ)、异阿魏酸(Ⅳ)、1R,2R,4R三羟基薄荷烷(Ⅴ)、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异鼠李素(2)、咖啡酸(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山柰酚(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6)-O-α-L-鼠李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百合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百合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从百合的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解析其中6个化合物。结果:6个化合物分别是化合物Ⅰ正三十四烷醇,Ⅱ二十烷酸,Ⅲ二十一烷酸,Ⅳ豆甾醇,Ⅵ羟基苯甲醛,Ⅶ豆甾醇-3-β-D-葡萄糖。结论: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百合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川楝皮乙酯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小孔树脂(MCI)柱色谱、ODS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川楝皮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楝皮乙酯层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meliastatin 3(2)、toosendanone A(3)、24-甲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2S,3S, 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5)、(+)-儿茶素(6)。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楝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5,(4)
目的:研究碱蓬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碱蓬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四烷酸(1)、β-amyrin-n-nonyl ether(2)、β-谷甾醇(3)、β-胡萝卜苷(4)、槲皮素(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8)、东莨菪内酯(9)、豆甾醇(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0,(2)
目的:研究雪松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9-羟基-十二烷酸(Ⅰ)、十二烷酸乙酯(Ⅱ)、十八烷酸乙酯(Ⅲ)、3β-羟基-齐墩果酸甲酯(Ⅳ)、β-谷甾醇(Ⅴ)、莽草酸(Ⅵ)、甲基松柏苷(Ⅶ)、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苏门白酒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苏门白酒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Ⅰ)、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Ⅱ)、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Ⅲ)、金圣草黄素-7-O-β-Dv葡萄糖苷(Ⅳ)、4'-羟基黄芩素(Ⅴ)、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Ⅵ)、金圣草黄素(Ⅶ)、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Ⅸ)、(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烷酰胺(Ⅹ)、天师酸(Ⅺ)、菠甾醇(Ⅻ).结论 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白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女贞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Ait.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Ⅰ)、大波斯菊苷(Ⅱ)、芹菜素-7-O-乙酰-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Ⅳ)、木樨草素(Ⅴ)、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Ⅲ、Ⅳ、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