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取干燥垂盆草全草15 kg,加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滤液,浓缩得浸膏。经200~300目硅胶拌样后上硅胶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98∶2~9∶1~7∶3),二氯甲烷-甲醇(100∶0~95∶5~9∶1~8∶2~7∶3~6∶4)顺序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0个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的手段对石油醚-乙酸乙酯(98∶2)部位、石油醚-乙酸乙酯(9∶1)部位、二氯甲烷-甲醇(95∶5)部位、二氯甲烷-甲醇(9∶1)部位、二氯甲烷-甲醇(8∶2)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来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垂盆草中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δ-香树脂醇(1),δ-香树脂酮(2),3-表-δ-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木犀草素(5),α-香树脂醇(6),山柰素(7),金丝桃苷(8),芹菜素(9),香草酸(10),槲皮苷(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的化学成分。方法荷花玉兰叶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α-methoxyalloaromadendra-4β-ol(1)、匙叶桉油烯醇(2)、香橙烷-4β,10β-二醇(3)、香橙烷-4β,10α-二醇(4)、9-氧代橙花椒醇(5)、9-羟基橙花椒醇(6)、3,7-dimethylocta-1,5E-diene-3,7-diol(7)、植醇(8)、α-生育酚(9)、榄香脂素(10)、丁香脂素(11)、yangambin(12)。结论化合物1、3~6、8为首次从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6,(12)
目的研究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的三萜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对桦叶荚蒾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2)、11α,12α-环氧蒲公英赛醇(3)、β-乙酰香树脂醇乙酸酯(4)、齐墩果酸(5)、2α,3α-二羟基-12-烯-齐墩果酸(6)、2α-羟基齐墩果酸(7)、24-羟基-β-香树脂醇(8)、28-羟基-β-香树脂醇(9)、3β,23-dihydroxy-urs-12-ene(10)、坡模酸(11)、羽扇豆醇(12)、29-nor-20-oxolupeol(13)、白桦脂酸(14)、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酮(15)。结论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荚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大风子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风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1-acetoxy-4-ethoxy-benzene(1)、hydnocarpin(2)、木犀草素(3)、3'-甲氧基木犀草素(4)、5-羟基-3-醛基吲哚(5)、isohydnocarpin(6)、trans-coniferyl aldehyde(7)、对羟基苯甲醛(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丁香酸(10)、sinapic aldehyde(11)、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2)、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13)。结论:其中,化合物1、9、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9~1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黄精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型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分子结构。结果:从黄精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polygonatine A(1)、silvaticol(2)、5-羟基-7-甲氧基-4,6-二甲基-2-苯并呋喃酮(3)、L-焦谷氨酸甲酯(4)、L-焦谷氨酸(5)、5-羟基-2-羟甲基吡啶(6)、对羟基苯甲醛(7)、对羟基苯甲酸(8)、松脂素(9)、丁香脂素(10)、5-羟甲基糠醛(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的干燥花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石榴花用60%乙醇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榴花乙酸乙酯部位浸膏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木犀草素(3),8-甲雷杜辛(4),7-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5),刺芒柄花素(6),三粒小麦黄酮(7),蒲公英萜酮(8),齐墩果酸(9),乌苏酸(10),D-半乳糖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为首次从石榴花(即维吾尔族药古丽娜)中分离得到,5,6,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草莓番石榴Psidum littorale Raddi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草莓番石榴果实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甲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D-101大孔树脂、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白桦脂醇(2)、nigaichigoside F1(3)、2α-羟基白桦脂酸(4)、(-)-表丁香树脂醇(5)、(+)-丁香脂素(6)、(+)-isolariciresinol-9'-O-β-glucopyranoside(7)、(7S,8R)-urolignoside(8)、苄基-β-D-葡萄糖(9)、丁二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β-羟基-达玛烷-23(24)-烯-3-酮(1)、羽扇豆醇棕榈酸酯(2)、2,5-二甲氧基苯醌(3)、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4)、1-羟基-6-甲基蒽醌(5),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咖啡酸(8)、间-甲氧基苯酚(9)。结论: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和8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蛇藤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β-hydroxy-2-oxoolean-12-ene-22,29-lactone(1),2,6-二甲氧基苯醌(2),3-氧代齐墩果酸(3),24-去甲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4),白头翁酸(5),香草酸(6),2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7),丁香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黄帅  张敬文  张银勇  单连海  黄晶  周先礼 《中草药》2014,45(15):2153-2156
目的研究川东特有植物小娃娃皮Daphne gracili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娃娃皮全株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豆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羽扇豆醇(5)、豆甾醇(6)、1,3-二硬脂酸甘油酯(7)、1-二十二烷酸甘油酯(8)、十八醇(9)、植醇(10)、去氢双松柏醇(11)、epoxyconiferyl alcohol(12)、齐墩果瑞香酮(13)、14-姜酮醇(14)、马台树脂醇(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7~9、11、12、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秦艳  吴亦晴  尹成乐  程志红 《中草药》2014,45(21):3057-3061
目的研究天山堇菜Viola tianshanica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天山堇菜全草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1)、尿嘧啶核糖核苷(2)、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3)、α-亚麻酸甲酯(4)、α-亚麻酸单甘油酯(5)、1,2-二亚麻酸甘油酯(6)、1,3-二亚麻酸甘油酯(7)、姜糖脂A(8)、2,3-二亚麻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9)、(2S,3S,4R,11E)-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11-octadecene-1,3,4-triol(10)、9-hydroxy-4-megastigmen-3-one(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龙眼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重结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龙眼叶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羽扇豆醇(2)、二十八烷酸(3)、三十烷酸(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紫云英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4、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5)
目的:对黔产杜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MCI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环桉树醇(2)、白桦脂酸(3)、24-亚甲基环阿屯酮(4)、环桉烯酮(5)、salicifoliol(6)、松脂素(7)、京尼平(8)、格链孢醇(9)、蛇菰脂醛素(10)、杜仲二醇(11)、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杜仲醇(13)、脱氧杜仲醇(14)、8-羟基松脂素(15)、去氢二松柏醇γ'-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其中,化合物2、4~6、9、10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杜仲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黔产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Pell.)Hand.-Mazz.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黔产灰毛浆果楝枝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cyclopenten-1-one,4-hydroxy-2-(16-hydroxy-12E,14E,18E-hexadeceneyl)(1)、十六烷酸(2)、13(R)-羟基-(9Z,11E,15Z)-十八三烯酸(3)、甘油亚麻酸酯(4)、cipatrijugin A(5)、cipatrijugin D(6)、21α-methylmelianodiol(7)、21β-methylmelianodiol(8)、labd-13(E)-ene-8α,15-diol-15-yl acetate(9)、labd-13(E)-ene-8α,15-diol(10)、(11E)-8-hydroxy-14,15-dinor-11-labden-13-one(11)。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11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凤侠  章宸  姜勇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57-1759
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反相、凝胶等柱色谱分离技术,对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1)、R-(-)-vestitol(2)、小麦黄素(3)、金圣草黄素(4)、3-吲哚甲酸(5)、七叶内酯(6)、芹菜素(7)、木犀草素(8)、反式咖啡酸(9)、紫花牡荆素(10)、金腰乙素(11)和洋艾素(12).化合物2为首次从蒿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6,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霸王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大松  李资磊  魏建国  杨永平  李晓莉 《中草药》2013,44(15):2039-2043
目的 对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RP18、MCI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霸王鞭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9R)-长寿花糖苷(1)、13-carboxyblumenolC 9-O-β-glucoside (2)、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4)、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 (5)、融香树脂醇(6)、triptohypol F (7)、3β-羟基-9(11),12-齐墩果二烯(8)、3β,29-木栓烷二醇(9)、D:A-飞齐墩果-29-醇-3-酮(10)、眼树莲二醇(11)、羽扇豆醇(12).结论 化合物1、2、7~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6,(1)
目的:研究大叶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C-18等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鼠尾草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Ⅵ(1)、1,2,15,16-四氢丹参醌(2)、丹参酮ⅡB(3)、丹参醇B(4)、熊果酸(5)、2α-羟基熊果酸(6)、2α,3α-二羟基熊果烷-12-烯-28-甲酸(7)、丹酚酸B(8)、3,5-二羟基桂皮酸(9)、ethyl 3-(3,4-dihydrophenyl)lactate(10)、nepetoidin B(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津茶来源植物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参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条槭叶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豆甾醇-β-D-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L-2-O-chiro-肌醇(4),杨梅萜二醇(5),豆甾醇(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醇(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的芴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研究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并采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钗石斛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出芴酮类化合物4个,分别为:dengibsinin(1)、nobilone(2)、denchrysan A(3)、dengibsin(4);有机酸酯类化合物3个:阿魏酸二十二烷酯(5)、对香豆酸十四烷酯(6)、对香豆酸癸酯(7);烷醇类化合物2个:正二十四烷醇(8)、正二十六烷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独子藤茎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独子藤茎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大子五层龙酸(2)、2-氧代-3-羟基-木栓烷-3-烯-29-酸(3)、3β-羟基-27-乙酰氧基-木栓烷-28-酸(4)、3,4-开环-木栓烷-3,28-二酸(5)、3β,22α-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9-酸(6)、wilforol B(7)、3-氧代-木栓烷-27,28-二酸(8)、直楔草酸(9)、wilforol A(10)、21-O-β-D-吡喃葡萄糖基-2α,3β,21β,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1、3、4、5、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7、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