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sto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骨转换率增高,骨形成低于骨吸收是导致绝经后OP的主要机制~([2])。福美加是一种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抗OP药物,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髋部骨折危害最大,据报道其病死率达10%~20%,50%会致残;女性以椎体骨折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骼性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OP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现患病人数超过2亿,据统计我国1999年OP患者约为8 400万,预计2010年可达1.2亿,到2050年可达2.12亿。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OP,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OP的治疗原则是当骨密度高于骨折阈值时,可选择抑制骨吸收药,以防止骨质进一步丢失;当骨密度低于骨折阈值时,可选择促进骨形成药,以提高骨量降低,抑制骨折发生率。OP的治疗药物主要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质疏松(OP)性椎体骨折大鼠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表达与力学动态的影响。   方法  把60只SD雌性大鼠均等划入至假手术组(sham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OP组)、行BMSCs处理的OP性椎体骨折大鼠组(BMSCs组),对比3组动物骨动力学改变、骨定量振幅衰减(BUA)状况、骨密度(BMD),经由HE染色查看椎体骨组织形态学与参数;ELISA测定血清内CTX-1、BALP水平。  结果  力学对比表明,在L5椎体与右侧股骨力学改变方面,对比3组实验动物发现存在显著区别(P<0.05);在弹性模量、最大载荷上,OP组与sham组相比大幅下降(P<0.05);经过干预,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这2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明显偏高(P<0.05)。相较于sham组,OP组动物的BUA与BMD值下调(P<0.05);经过干预,在BUA与BMD这2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增高(P<0.05),与sham组相当(P>0.05)。在骨小梁数量上,与sham组相比,OP组明显偏少,同时分布失调缺乏规则性;在此项指标上,与OP组相比,BMSCs组偏多,同时分布较为规则。相较于sham组,OP组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出现大幅改变,MTPT与TBV这2项参数皆大幅下降,MAR与TRS参数皆大幅上调(P<0.05);经过干预,BMSCs组椎体骨组织学形态参数与OP组相比为明显改善表现(P<0.05)。相较sham组,OP组血清内BALP含量大幅减少,CTX-1水平上调(P<0.05);经过干预,BMSCs组血清内BALP含量与OP组相比偏高,CTX-1含量与OP组相比大幅下降(P<0.05)。  结论  BMSCs对OP性椎体骨折大鼠力学改变具改善作用,可提升骨组织最大荷载与弹性模量,同时BMSCs可上调血清内BALP表达,使CTX-1表达下调,由此帮助OP性椎体骨折大鼠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OP)是全身性骨骼退化,表现为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提高。OP引起的脆性骨折是老年人最主要的骨折原因,骨折是OP的重要并发症。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OP及其导致的骨折已成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常见病及多发病。OP骨折愈合慢,并发症高,其治疗较一般骨折尤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或(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OP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营养、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如何降低OP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我们通过对本院门诊就诊的老年OP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指导.探讨干预措施对防治OP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骨关节炎(OA)和骨质疏松症(OP)患者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OA 464例,OP 404例采用双能X线(DEXA)测定患者腰椎的骨密度(BMD),依体重指数(BMI)分组:BMI≥25kg/m2超重组(A),20kg/m2≤BMI<25kg/m2体重正常组(B),BMI<20kg/m2低体重组(C).OP进行同位素骨扫描(ECT)了解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各组间相关指标比较.结果:两类患者BMD为低体重组最低.且OA伴低体重者更易发生OP.OP患者行ECT,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35%,且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26%.体重指数A组,年龄>70更易发生OA及OP,同时伴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风险高.结论:OA低BMI者更易发生OP.两病共患者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高,年龄大于70岁BMIA组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8.
马振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017-1018,1020
<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简而言之骨质疏松是以全身的骨量减低、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为结果的综合征。它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达8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6%。同时,已有椎体骨折史的妇  相似文献   

9.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致腰背痛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妇女。由于骨质疏松可能发生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感腰背疼痛且伴双下肢抽筋、乏力,负重力降低,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主要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80岁以上的老人半数以上都患有OP,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OP所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steoporosis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均为多发常见病[1]。COPD是一种全身气流受限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OP是其肺外表现之一[2]。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易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中重度COPD患者容易合并OP,严重影响生活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  相似文献   

13.
廖海浪 《当代医学》2008,14(20):26-27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发生呈上升趋势,OP以骨痛、易骨折、身高缩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骨量减少期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部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等。骨折是骨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3个椎体。其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A组)22例33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周(新鲜组)12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亚急性组)10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6周(陈旧组)11个椎体;采用低黏度骨水泥(B组)14例20个椎体,新鲜组7个椎体,亚急性组7个椎体,陈旧组6个椎体。术后通过CT的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功能,在影像工作站上重现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等三维立体图像,并利用工作站的相关功能对骨水泥及椎体进行测量,记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系数。结果 A、B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在椎体内主要表现为呈团块样伴边缘毛刺样分布,B组骨水泥多呈蜂窝状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鲜组骨水泥渗漏明显低于B组新鲜组(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系数均随着骨折至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使骨水泥在椎体内获得最大的弥散,应选择在骨折的急性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与三维CT在绝经期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性椎体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临海市第一人医院收治的OP椎体骨折的85例绝经期患者作为OP骨折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均与OP骨折组相对应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骨密度CT值和T值,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通过QCT检查、三维CT检查及联合检查,对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椎管狭窄检查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P骨折组骨密度T值、CT值、总脂肪面积、截面观察点均降低,腹内脂肪面积、骨骼肌面积、局部后凸角、椎体楔变角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检查、三维CT检查的医师评分、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及后柱骨折、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及椎管狭窄检查准确率均低于联合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检查和三维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质微观结构退变导致骨骼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受累骨骼特疼及骨折。OP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绝经或年老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类型[1].OP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种、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和低体重、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日照不足以及营养不良等可控因素,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椎体脆性骨折是OP的严重后果,故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成效显著,直至目前,对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病理生理机制已经比较明确,但预防和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现就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琳洁  李志军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619-162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综合征,它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OP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O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包括绝经后OP(I型)、老年OP(I型)和特发性OP(包括青少年型)。绝经后OP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老年OP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OP;特发性OP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质疏松症(OP)Ⅱ型,常见于65岁以上且骨骼呈低转化者([1]).OP是一类以骨密度降低及骨结构改变导致脆性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疾病,病因认为与骨吸收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多和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的形成减少和活性降低有关系([1]).OP是一类以骨密度降低及骨结构改变导致脆性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疾病,病因认为与骨吸收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多和活性增强、成骨细胞的形成减少和活性降低有关系([2]).本文围绕骨保护素(OPG)-NF-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RANK配体(RANKL)与老年性OP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明确老年性OP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补肾健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髂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其次为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现代医学认为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下降,骨质丢失速度加快,是造成OP的主要原因。笔者自拟补肾健脾活血汤治疗OP33例,并与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治疗33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