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粪检有白细胞的腹泻患者与健康者肠道菌群变化及指纹图谱差异。方法提取解放军第252医院临床门诊30名健康成人和30例腹泻成人的粪便总DNA为模板,分为对照组和腹泻组。荧光定量法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菌群数量,ERIC-PCR指纹图谱法检查各组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差异。结果两组肠道菌群数量: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为(8.85±0.57)拷贝/g,乳酸杆菌为(8.36±0.45)拷贝/g;腹泻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为(8.28±0.68)拷贝/g,乳酸杆菌为(7.79±0.39)拷贝/g;与对照组比较,腹泻组中该两种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患者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明显减少。结论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菌群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 7 月—2018 年4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1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17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管ET 评价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观察组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 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内膜中层厚度、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顺应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低于对照组(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僵硬度、压力 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内膜中层厚度)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 母菌)呈负相关(P <0.05),与肠道菌群(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P <0.05)。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顺应性)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呈正相关,与肠道菌群(消化 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管ET 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临床价值较高,且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脑肠轴”探讨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门诊的产后抑郁患者120例,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自愿者为健康组,产后抑郁患者给予连续8周针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入组时比较,针灸组治疗4、8周时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8周时EPDS、HAMD、PSQI评分低于治疗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针灸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健康组,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4周和8周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升高,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8周时肠道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肠球菌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有效改善产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其可能通过脑肠轴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FOLFOX7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降体质量、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化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谱变化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益生菌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下降体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益生菌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数量均多于治疗前,杆/球比值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类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葡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sIgA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5);②治疗后,研究组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t=4.190,P=0.000),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t=4.312,P=0.000),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t=4.110,P=0.000),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t=5.165,P=0.000),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t=3.466,P=0.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治疗中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增强疗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6-18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在益生菌干预前后检测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数量,并与同期3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益生菌干预前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益生菌干预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增加(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明显较干预前减少(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2.0%。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伴有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经益生菌干预能够有效纠正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影响,从肠道菌群变化方面研究长期用王氏保赤丸是否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王氏保赤丸147、49、17mg/(kg.d)灌胃14天;设正常对照组和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对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灌胃、盐酸林可霉素灌胃14天。取盲肠内容物培养后分离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鉴定并计数。结果:各组大肠杆菌数量无差异。抗生素组肠球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组3种菌群计数无明显变化,与抗生素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服用王氏保赤丸不会引起抗生素样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UC的患者作为UC组,采集粪便标本及病变肠黏膜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粪便标本。测定肠道菌群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TLRs分子的表达量。结果:UC组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呈负相关,与大肠埃希菌、拟杆菌、肠球菌的含量呈正相关;病变肠黏膜中IL-17、IL-23、HMGB1、Fstl1、TNF-α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且与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的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能够通过增加TLR的表达量来促进炎性因子分泌、激活肠黏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蔡填  赖玉林  王素妍 《当代医学》2021,27(15):58-6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状态改变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肠道菌群检测,并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4周后记录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免疫状态,比较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丰度明显增加组与变化不明显组的免疫指标(血清IgM、IgA、IgG、C3及C4),分析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状态改变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治疗4周后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丰度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肠道菌群丰度增加组血清IgM、IgA、IgG、C3及C4明显高于变化不明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状态的改善,发挥降糖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则春 《医学综述》2014,(5):944-946
目的研究敏感抗生素复合益生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6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数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益生菌组,分别采用敏感抗生素+激素治疗和敏感抗生素+激素+复合益生菌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肠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益生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益生菌组与治疗前比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益生菌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抗生素联合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小儿炎性反应调控及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方法 将124例顽固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以及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金双歧杆菌,用药7d后对比分析2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2,P =0.002).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DAO、血D-乳酸、IL-1、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双歧杆菌复方合剂能有效改善小儿肠道菌群平衡及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提高小儿顽固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聚半乳糖(GOS)对早产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早产新生大鼠分为GOS组和对照组,GOS组每天滴管喂养GOS 4 g/kg,共14 d.于喂养GOS后7d和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称质量,同时取大鼠直肠末端粪便,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培养并行菌落计数.结果 GOS组与对照组在给药期间均正常生长,精神状态等未见异常.与对照组比较,GOS组体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OS 7 d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OS 14 d后,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聚半乳糖可促进早产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长,抑制肠杆菌及肠球菌生长,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3.
刘世超  孙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85-2787
目的分析奥替溴铵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IBS-D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奥替溴铵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奥替溴铵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的39例患者为联合组。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分布。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替溴铵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IBS-D,效果确切,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另收集同期在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采集所有入组者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测定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的菌群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不同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疾病分期、病情严重程度UC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A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均较B组低,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数量较B组高(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变范围UC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均低于缓解期组,肠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属数量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重度患者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最低,中度患者次之,轻度患者最高,重度患者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最高,中度患者次之,轻度患者最低(P<0.05)。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神汤加味对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重症医学科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DD)的8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金双歧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四神汤加味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CD3~+、CD4~+、CD8~+和NK,CD4~+/CD8~+),肠道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球/杆菌比例),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降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球/杆均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球/杆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NK与CD4~+/CD8~+均升高,CD8~+减少(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CD4~+、NK与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29/4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4%(3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P 0.05)。结论采用四神汤加味治疗ICU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以及腹部不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71.7%(43/60),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更显著(χ2=9.186,P=0.010)。治疗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D-乳酸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肠道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肠道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可显著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促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26-129
目的调查长期夜班工作医务人员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与长期夜班工作所致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有5年以上夜班工作经历的医务人员(试验组)及30例非夜班工作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粪便,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两组人群肠道主要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长期夜班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有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肠球菌和肠杆菌则较健康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肠球菌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肠杆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夜班工作医务人员肠道内益生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少,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肠杆菌增多,存在较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伤口感染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胃癌根治术后伤口感染患者52例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胃动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及肠道菌群情况(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属数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感染组=12.040、9.068、6.620、18.092、20.017、9.276、5.224,t对照组=5.584、4.714、4.001、5.766、10.979、3.265、2.988,P均<0.05),CRP、IL-6、TNF-α、DAO、D-乳酸水平、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菌属数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OS患者176例为ACO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关系。结果ACOS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多于对照组(P<0.05);ACOS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ACOS患者乳酸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358、-0.366、-0.361,P<0.05),双歧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0.478、-0.500,P<0.05),肠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35、0.708、0.725,P<0.05),肠球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28、 0.717、0.702,P<0.05)。结论ACOS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17、IL-8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失衡,且肠道菌群平衡与炎症介质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黏菌素和阿米卡星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HNE)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0例AHNE患者,随机分为多黏菌素组和阿米卡星组。多黏菌素组给予多黏菌素治疗,阿米卡星组给予阿米卡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1、3、5和7天,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厌氧菌/需氧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较治疗前均升高,而肠球菌和肠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并且多黏菌素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厌氧菌/需氧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高于阿米卡星组,而肠球菌水平和肠杆菌水平低于阿米卡星组(P<0.05)。结论多黏菌素和阿米卡星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平衡,并且多黏菌素优于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