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正全 《中外医疗》2016,(35):82-84
目的:探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治疗,1年随访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术后1年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0.25±1.19)、(9.35±1.24)、(9.15±1.19)mm,ISQ分别为(76.88±4.51)、(91.88±4.91)、(92.98±2.19)。种植前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2±0.3)mm,、治疗后平均增加骨量、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分别为(4.4±0.1)、(7.5±0.2)mm。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年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2±5.1)分、(90.4±5.3)分、(92.4±7.3)分。术后3个月和术后初期的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和平均增加骨量与种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满意度评分、种植体稳定性评分与术后初期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可取的理想的短期治疗效果,但需进一步观察和评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导致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唇侧骨板骨吸收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植入22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3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丢失。结论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应用垂直纵向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可避免因钻骨造成骨量缺失,保存骨量,提高GBR成功率,拓宽了种植手术适应证的范围,获得种植体的Ⅰ期植入,大大改善修复后美学效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缺牙区有充足骨量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骨量不足的类型包括垂直骨量不足、水平骨量不足和垂直水平骨量均不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增量手术有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块状骨移植、牵张成骨术、上颌窦提升术、骨劈开术等,每种术式各有利弊。临床上,上颌前牙区主要表现为水平骨量不足。就水平骨量不足而言,骨劈开术可以有效增加骨宽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术后骨粉暴露风险,不需要增加第二术区。但是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存在唇侧骨板吸收率高,种植体方向不理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行骨劈开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1年后的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收集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伴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14例,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17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并完成修复。采用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对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状况进行计分,评估修复1年后的种植成功率和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种植修复1年后的成功率为94.12%(16/17),1例出现唇侧种植体颈部暴露导致修复失败。PES得分最高为14,最低为6,均值为(10.41±2.09)。近中牙乳头和软组织形态的平均得分最低,分别为(1.17±0.86)和(1.17±0.73)。软组织质地的平均得分最高,为(1.88±0.33)。结论: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在软组织美学上基本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BR(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在前牙美学区不同的种植时间(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应用GBR技术行前牙修复的患者69例(69牙),分为即刻种植27例和延期种植42例两组,所有患者均于二期术后18个月复查,记录分析两组的种植成功率、成骨效果(包括成骨生长与骨性结合)及美学效果(采用红色白色美学标准PES-WES评分)。结果:术后18个月,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6.30%和97.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成骨效果(包括成骨生长与骨性结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的红色美学指数(PES)与白色美学指数(WES)均高于延期种植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美学区应用GBR技术时,种植时机不影响术后18个月的种植成功率及成骨效果,但即刻种植的美学效果高于延期种植。  相似文献   

6.
7.
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行骨劈开增量,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种植区骨量不足,牙槽嵴高度充足但厚度仅3~5 mm的患者。行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直径3.3~4.1 mm,共计24枚,18例均采用固定修复。结果 24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负载12~24个月,无一种植体失败,功能和美学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牙槽嵴骨宽度为3~5 mm时,采用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并可同期植入种植体,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简易导板以及数字化外科导板植入种植体的角度和位置的不同,分析影响种植体植入精准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开展种植手术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各15例。手术前全部进行锥形束CT(CBCT)拍摄,选择以Tooth Implant软件设计种植相关位点,A组手术选择数字化导板,B组手术选择简易导板,完成手术后二次拍摄CBCT,而后配准种植手术前后的相应位点,对比位置设计与实际情况的不同,主要包括角度差异、深度差异、根尖差异以及顶部差异。术后6个月修复并采用红、白色美学评分。结果 30例患者总计植入51枚种植体,其中B组有25枚。测量偏差:A组顶部为(0.57±0.11)mm,根尖部为(0.78±0.35)mm,深度为(0.36±0.19)mm,角度为(2.37±1.13)°;B组顶部为(1.32±0.23)mm,根尖部为(1.04±0.15)mm,深度为(0.86±0.35)mm,角度为(7.24±1.37)°;2组测量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A组红色美学评分[(9.19±...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00-702
目的:应用锥体束CT(CBCT)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上前牙缺失骨量不足患者64例,通过CBCT对其术前唇腭向骨板厚度、术后6个月的唇腭向骨板厚度及种植体唇侧骨板和种植体周骨吸收量进行统计。结果:64例患者术后唇腭向骨板厚度增加,由术前4.17±0.74mm,增加到术后平均厚度5.72±1.37mm(P<0.05);术后唇侧骨板厚度1.71±0.37mm;边缘骨吸收量0.19±0.07mm;短期种植体保存率96.8%。结论: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应用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一种效果稳定,可预期的、安全的骨增量种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夹层( VIP-CT)瓣联合引导骨再生( 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15例患者应用VIP-CT瓣联合GBR技术修复缺牙区软硬组织缺损并同期牙种植,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附着龈宽度。术后6个月及术后18个月附着龈宽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附着龈宽度与术后18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VIP-CT瓣可增加美学区附着龈宽度,短期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护理要点,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9例上颌前牙区菲薄牙槽骨行劈开并同期人工牙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配合过程及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 术后1个月,牙槽嵴宽度增加达2~4 mm,1枚种植体出现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稳固.结论 当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为3.0~4.5 mm时,采用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手术操作熟练配合,术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及口腔护理是确保种植术成功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技术在上颌前牙区的临床应用,并对近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0例患者,13颗种植体,拔除患牙清创后同时植人BEGO种植体。所有永久修复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定期复诊。观察种植修复体负重1年后的成功率,测量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有1例1颗种植体于2周内因松动而拔除,其余病例临床效果良好。种植体累积留存率为91.67%,平均种植体周骨组织吸收为(0.80-0.44)mm,牙龈乳头指数达到Ⅲ级。结论:即刻种植在掌握适应证、处理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口腔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GBR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种植体唇侧骨宽度、种植体颈上骨高度、红色美学指数(PES)、牙冠白色美学指数(WES)。结果植入即刻两组患者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种植体唇侧骨宽度和种植体颈上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PES、W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技术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患者可提高骨增量效果,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微创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抬高上颌窦底,同期种植修复上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 mm(4.8~7.6 mm),进行微创骨挤压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 mm(2~5 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小良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 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平均增加2.3 mm(1.8~3.7 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 mm(1.0~1.7 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至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病例,手术操作步骤简单,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创伤要小,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赵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15-1016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例14个牙位骨种植技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期1年-3年。结果除1枚骨种植体于修复后6个月松动外,3年存活率为92.8%.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取得初期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种植体与所拔牙的骨壁之间的间隙及骨缺损部分,采用人工骨和可吸收生物膜引导新骨再生。填充间隙和缺损区,促进新骨形成,增加稳定性。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原位骨环技术在下颌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下颌前牙区牙槽骨宽度不足需行植骨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CBCT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原位骨环技术,对照组接受下颌磨牙后区取骨术.分别于植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骨劈开术后唇腭侧骨壁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前牙缺失、牙槽嵴高度足够、宽度为3~5 mm的患者20例,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28颗种植体,填骨粉,覆盖生物膜。将28个牙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个牙位。对照组劈开位置为唇腭侧骨板中间,观察组对劈开位置进行改良,劈开位置为唇腭侧骨板中间位置偏腭侧1 mm。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翻瓣观察种植体周围骨质愈合情况,计算出种植体唇腭侧骨壁高度吸收值。结果: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壁有(0.77±0.11)mm吸收,腭侧骨壁有(0.41±0.12)mm吸收;对照组分别有(1.57±0.16)mm、(0.34±0.11)mm吸收。两组唇侧骨壁吸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侧骨壁吸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劈开术在唇侧骨壁保留了相对多的骨松质,有效防止唇侧骨壁的进一步吸收。  相似文献   

18.
钱智溢  董陈  李幼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52-1253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区非埋入式即刻种植的美学效果。方法 34位患者行微创牙拔除术后,行非埋入式即刻种植骨水平种植体42枚,中切牙24枚,侧切牙18枚,其中16位患者18颗植体拔牙窝种植体间隙少量植骨。修复后,定期临床随访和X线牙片检查。结果 34例患者在种植术后3~4个月后均完成永久性修复,正常负重,植体存留率100%。32位患者40颗修复体牙龈乳头均保持有效高度,无黑三角形成,无唇侧金属暴露,与邻牙牙龈弧线过渡自然,无明显退缩,牙龈饱满度满意,形态美观。2位患者2颗修复体牙龈弧线往上方退缩1mm,与邻牙牙龈弧线不一致,临床修复体冠较对侧牙长,但无黑三角形成,无唇侧金属暴露,功能良好,行牙龈瓷修复后,患者仍满意。结论骨水平种植体非埋入式即刻种植修复前牙美学区可缩短种植牙修复治疗时间,并获得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BR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种植成功率、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PES和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R、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可提高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量、种植床骨密度、PES评分、WES评分,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效果优于骨劈开术联合牙槽嵴扩张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浅析改良骨劈开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联用治疗牙槽骨骨缺损患者对其美学效果与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槽骨骨缺损患者,依据牙骨缺损情况和牙周探诊目测法分成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GB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改良骨劈开技术治疗;依据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 index,PES)与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评估两组在修复术结束当天与负重随访6个月时的美学效果,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骨吸收的情况,比较手术前、负重6个月后种植处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的变化,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 负重随访6个月,观察组PES与WES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中与近中边缘的骨吸收量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mm、7mm与1mm点位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槽骨缺损患者予以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治疗的美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吸收情况,且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