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川芎嗪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川芎嗪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9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观察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点滴丹参川芎嗪,持续至术后10d。于术后10~14 d内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7%,观察组发生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观察组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于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D-二聚体、Fbg、48h伤口引流量、髌下10cm周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肢术后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桃红四物汤。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第11天患肢肿胀程度及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nner)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PLT、D-dinner等指标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11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减轻,PLT、D-dinner指标均显著降低,尤以观察组变化显著,与术后第1天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程度,降低PLT、D-dinner等指标水平及DVT发生率,对预防下肢DVT发生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俊豪  招健明  张帅  孙小东 《新中医》2015,47(7):167-169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形成的效果。方法: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7天后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结果:2组血浆凝血酶原的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D-二聚体(D-dimer)在术后第7 d与术前第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T、BPC、D-dimer在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盐酸川芎嗪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形成相对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来说,其安全性相近,但具有更好的延长凝血时间和抑制血小板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消栓汤"预防性治疗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消栓汤,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肢体肿胀周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统计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2.94%),对照组出现9例(1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日,2组患者VAS评分、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日(P0.05);观察组术后第7、14日,对照组术后第14日,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术后第1日(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7日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周径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期血浆D-二聚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加用中药消栓汤可以更早改善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必泰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组采用脂必泰+低分子肝素钙给予预防。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必泰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情况下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朱金华  周国柱  江萍 《光明中医》2016,(12):1744-1747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 DVT)形成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术后给予益气养阴通脉汤治疗,对照组57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D-二聚体、引流量及术后14d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肢周径差(患肢与健肢于膝上及膝下10cm测量周径的差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的D-二聚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通脉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与低分子肝素钙比较,其疗效相当,但相对不良作用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DD、Fib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DVT发生,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我院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术前1天、术后1周连续静滴0.9%NS250 m 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L,每天1次。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连续1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4 m L,每天1次。两组均于术前1天、术后1、3、7天,清晨空腹抽血测定静脉血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2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2组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降低作用,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陈晓冬  冯兴兵 《新中医》2015,47(5):142-14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在预防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钙素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6%,对照组7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血清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起效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龄眼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高龄眼科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丹参多酚酸盐,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情况及相关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术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较对照组8.33%(4/4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改善高龄眼科手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防治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160例医院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论两组术前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栓通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住院病人80例,按照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取血栓通静滴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共治疗14日,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邵启峰  杨平 《光明中医》2014,29(1):148-149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血管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50例62条下肢随机分成两组,A组31例于围手术期应用丹参川芎注射液10ml联合低分子肝素钙0.3~0.4ml,B组31例于围手术期只应用低分子肝素钙0.3~0.4ml。术后第4~7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A组无一例发生DVT,B组3例(9.6%)发生DVT,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下肢血管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西医结合辅助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患者82例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IU抗凝,连续半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半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测量患肢小腿周径情况。结果:术后第3d,治疗组患肢消肿情况较对照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7d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PT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DVT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PLT和APTT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治疗组患者PLT和AP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叶志敏 《河北中医》2015,(2):249-251,26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1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及注射用盐酸川芎嗪。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1个疗程后下肢周径差值、血清D-二聚体水平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值、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DVT可促进病情缓解,提高溶栓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服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比较用药前后2组患者DVT发生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及患肢肿胀度等指标的数值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红蛋白、肿胀度及血小板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肿胀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DVT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急性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疗程为10 d,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Wells量化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急性DVT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95.4%,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63.6%,对照组为3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Wells量化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辅助抗凝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DVT的治愈率,疗效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次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和对照组(正常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每组40例。试验组从术前1天开始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150mL/次,Bid),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正常剂量,qd),对照组从术前1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正常剂量,qd),均持续至术后第35天。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对照组发生DVT 3例,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大腿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轻。两组患者术后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THA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降低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