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53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5年,加重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外毛根鞘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内见脓疱,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真皮内毛囊及血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给予雷公藤多苷、米诺环素等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1岁。右侧肩胛部丘疹、结节1年。右肩胛部可见多个紫红色丘疹、结节,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质软,部分皮损有蒂,表面光滑,呈群集性分布,互不融合,无压痛。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不规则增生扩张。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皮损予以液态氮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9岁。右侧上肢和胸背部红斑、丘疹和水疱3 d。患者27 d前曾疾患带状疱疹,皮损愈合15 d后,于原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皮肤科检查:右侧上肢、腋下、胸部及肩胛部可见带状分布的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无异常,真皮全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浸润,浸润区水肿明显。诊断:带状疱疹后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病样Wolf’s同位反应。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2岁。面部红斑、丘疹和脓疱,伴脱屑3月余。面部可见数个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和丘疹,顶部可见针尖大脓疱,伴破溃。血常规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毛囊及真皮内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毛囊内见嗜酸性脓肿。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20岁.躯干、四肢出现毛囊性丘疹、脱屑1个月.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弥漫红色及暗红色斑片,其上密集分布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部分丘疹顶端可见针尖大脓疱.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均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毛囊及真皮内有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毛囊内嗜酸性粒细胞小脓肿.  相似文献   

6.
中年女性患者,反复右侧面颊部丘疹8年余,每年发作2~3次,伴瘙痒,皮损多于15天左右自行消退。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颊部肿胀性斑块,表面有针尖大小脓丘疹。组织病理示:毛囊上皮海绵水肿,伴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毛囊炎。予口服吲哚美辛治疗后皮损消退,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7.
例1男,26岁,面部红色丘疹伴痒痛20余天。例2男,19岁,面颈部反复红色丘疹、脓疱伴痒1年,加重1周。例3男,65岁,面部、躯干及双上肢红色丘疹、脓疱伴痒反复20年。3例均诊断为经典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该病多发于面部,可见漩涡状或匍行性斑块,点缀有毛囊性丘疹和脓疱,皮损向四周扩散而中心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毛囊、皮脂腺内及周围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表皮内可见嗜酸性微脓疡,真皮浅中层及毛囊附属器较密集嗜酸细胞、部分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均给予口服吲哚美辛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停药后随诊6个月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9岁,反复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余,加重3天。抗组胺治疗无效,肌注复方倍他米松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皮损组织活检提示真皮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到特征性"火焰征"。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后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患者女,56岁,躯干四肢红斑丘疹脓疱伴痛痒8个月余。组织病理:浅表结痂,轻度角化过度,局部表皮轻度增生,可见少量角化不良细胞,表皮下脓肿形成,真皮浅中层见较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内皮肿胀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明确血管炎改变。诊断: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对此少见病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7岁,间断发热1年余,出现皮疹、腹痛、腹胀3个月。皮肤科情况:前胸、腰腹部可见散在及群集黄棕色鳞屑性丘疹、斑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浸润,偶见嗜酸性粒细胞。乳突组织病理示:可见多量组织细胞样细胞浸润,背景可见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可见泡沫状组织细胞。乳突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1a(+)。诊断:多器官受累的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治疗:先后给予含激素方案、CHOP方案、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治疗效果差,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死亡。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5岁,全身皮肤红斑、丘疹、肥厚伴瘙痒7年,加重6个月。外周血、骨髓涂片及活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淋巴结活检:淋巴结不典型增生,伴较多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gE 7 100 IU/mL; HBsAg(+)、抗HBsAg(-)、HBeAg(+)、抗HBeAg(-)、抗HBcAg(+);乙肝病毒DNA定量:2. 04E+002。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男,71岁.伞身散在红斑、丘疹及小结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第1次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予以精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增多.发病近4个月,结节再次出现,第2次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染色:大的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均(+).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呲喃阿霉素、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后皮损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因全身散在红色丘疹伴瘙痒5个月,于2006年5月就诊于我院.患者5个月前腹部出现小米粒大红色丘疹,伴瘙痒.在外院予以抗过敏治疗,皮损部分减轻,但仍反复出现新皮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均升高.2006年3月在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行骨髓穿刺支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先后予以泼尼松60 mg/d治疗2个月,雷公藤多苷60 mg/d治疗40 d;皮损大部分消退,遗留少量丘疹.外周血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泼尼松逐渐减至45 mg/d时,皮损再次加重,瘙痒明显,遂就诊于我院.患者工作的化工厂有多人有类似病史,均很快痊愈.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4岁。左侧背部及左上肢瘙痒性丘疹3年,反复发作。皮肤科情况:左侧肩胛区至左上肢可见沿Blaschko线分布的针头至粟粒大小淡红色丘疹。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非特应性海绵水肿性皮炎及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儿童获得性Blaschko皮炎。给予外用激素、抗组胺、保湿等治疗2周,患者皮疹明显消退、变平。  相似文献   

16.
报告一例变应性肉芽肿病。患者,女,33岁,过敏性哮喘6年,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月来出现双下肢丘疹、结节、溃疡伴瘢痕形成,腓肠肌疼痛2周,皮损病理示血管炎和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确诊为变应性肉芽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6岁。全身泛发丘疹、结节伴瘙痒3年。皮肤科检查: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弥漫性褐色斑,躯干及四肢见多发黄豆大丘疹及结节,头发及眉毛脱落,皮损受累面积超过90%。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7.71×109/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B)基因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层及真皮浅层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淋巴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骨髓涂片及组织病理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增高,诊断: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予甲泼尼龙及沙利度胺等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数降至正常,皮损及症状均改善。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30岁男性患者头顶多发暗红色圆形丘疹、结节3年,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外,余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皮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显著增生,伴有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浸润。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5岁。全身皮疹伴发热20余天。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至皮下脂肪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散在多核巨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核尘,纤维素样坏死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壁增厚,伴红细胞外溢。PPD试验强阳性。诊断: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