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猫爪草的药用历史较短,有关猫爪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涉及挥发油、内酯类、甾醇类、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多糖、氨基酸等,药理作用有抗肿瘤、抗结核、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近年来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和抗结核活性倍受人们关注,但是其具体活性成分及活性部位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没药Myrrha二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释放炎症介质NO的抑制能力,来评估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从没药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分别鉴定为苍术内酯Ⅲ(1)、myrrhterpenoid N(2)、木香烃内酯(3)、莪术二酮(4)、去氢假虎刺酮(5)、eurylosesquiterpenol E(6)、t-杜松醇(7)、10β-hydroxyisodauc-6-en-14-al(8)、oplopanone(9)、去氢木香内酯(10)、4-hydroxy-4,7-dimethyl-α-tetralone(11)、3-hydroxy-6-methylacetophenone(12)、(2E,4E)-6-hydroxy-2,6-dimethylhepta-2,4-dienal(13)、erlangerin D(14)、(-)-dimethylma...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猫爪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H-NMR和13C-NMR等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白杨素(2)、短叶松素(3)、短叶松素-3-乙酸酯(4)、高良姜素(5)、乔松素(6)、芦丁(7)、咖啡酸(8)、5-羟基麦芽酚(9)、丁基-2-甲酰基-5-丁氧甲基-1H-吡咯-1-丁酯(10)、4-[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丁酸(11)、β-谷甾醇(12)。结论 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猫爪草中分离得到,均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6.
中药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及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豆甾-4,6,8(14),22-四烯-3-酮(1),5-羟甲基糠醛(2),γ-酮-δ-戊内酯(3),α-羟基-β,β-二甲基-γ-丁内酯(4),4-羟甲基-γ-丁内酯(5),5-羟基氧化戊酸甲酯(6),琥珀酸甲酯(7),琥珀酸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9),对羟基桂皮酸(10),4-氧化戊酸(11),丁二酸(12),壬二酸(13),对羟基苯甲酸(14),对羟基苯甲醛(1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YMC、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填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的抑制能力,来评估所分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从石菖蒲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9个苯丙素类、4个酚类、2个木脂素类、1个倍半萜、1个甾体及1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2)、4-(乙氧基甲基)苯酚(3)、(2E)-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戊酯(4)、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5)、反式-阿魏酸二十烷基酯(6)、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7)、3-(2-甲氧基乙基)苯酚(8)、反式松柏醛(9)、对甲氧基苯酚(10)、β-细辛醚(1... 相似文献
9.
猫爪草多糖免疫调节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猫爪草多糖(polysaccharide of Radix Ranunculi Ternati,PRT)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用MTT法检测PRT对小鼠胸腺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PRT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普鲁士兰法测定PRT的还原能力;水杨酸捕捉法测定PRT对.OH的清除能力;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PRT对O2.-的清除能力。结果:25~400 mg.L-1PRT呈剂量依赖式增强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RT在200 mg.L-1时,对巨噬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在不同浓度梯度,PRT均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PRT在8 g.L-1时,接近同浓度Vit C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PRT在800 mg.L-1时,对O2.-的清除率达到95.39%。结论:PRT能增强小鼠胸腺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能力,且对巨噬细胞有一最佳作用浓度;PRT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RT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连翘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结合ODS中压制备、薄层制备及液相制备等分离技术,从连翘干燥果实中分离化合物,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结构。采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烯丙基儿茶酚(1),19-hydroxy-13-oxo-15,16-dinor-ent-labda-8(17)-ene(2),18-hydroxy-13-oxo-15,16-dinor-cleroda-3,4-ene(3),3,13-oxo-15,16-dinor-ent-labda-8(17)-ene(4),达玛烯二醇II(6),serralabdane B(9),(4S,9R,10R)methyl 18-carboxy-labda-8,13(E)-diene-15-oate(15)为首次从连翘属中分离得到。细胞炎症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4、(±)-pinoresinol(16)、rengyolone (18)具有抑制NO分泌作用。结论从连翘干燥果实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成分,其中2~4的抗炎活性为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干燥根部的化学成分及抗炎保肝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秦艽正丁醇和水层萃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为指标,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采用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APAP)诱导人肝细胞(LO2)为模型,研究对APAP诱导LO2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以评价各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 从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 (+)-秦艽酸甲(1a)、(−)-秦艽酸甲(1b)、gentiananoside A(2)、3′-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3)、chinshanol A(4)、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5)、berchemol(6)、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7)、1-(β-D-ribofuranosyl)-1H-1,2,4-triazone(8)、尿嘧啶苷(9)、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10)和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11)。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1b对IL-6的分泌抑制效果明显;化合物1、1a、1b、2、8可降低APAP诱导的LO2细胞损伤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结论 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苯并二氢吡喃光学异构体,化合物2~3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6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黄酮、苯环衍生物等,化合物4~5、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炎保肝作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猫爪草治疗颈淋巴结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淋巴结结核是发生在颈部的一种慢性疾患,多发于儿童与青年。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内燔,以致炼液成痰,痰火上升,结于颈中,遂成此症。或肺肾阴亏以致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亦可形成此病。本院用猫爪草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氯仿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正丁酯(Ⅰ),β-单棕榈酸甘油酯(Ⅱ),β-单硬脂酸甘油酯(Ⅲ),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乙酯(Ⅴ),5-羟甲基糠醛(Ⅵ),5-羟甲基糠酸(Ⅶ),维太菊苷(Ⅷ)。结论Ⅰ, Ⅱ,Ⅲ,Ⅵ,Ⅶ系首次从毛茛属中得到,Ⅳ,Ⅴ为提取分离过程中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猫爪草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值(MIC),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探讨猫爪草提取物对常见的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猫爪草提取物对不同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菌活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2、31.2、31.2μg/mL。结论:猫爪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作为抗菌药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NO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共分离纯化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醋酸酯(1)、角鲨烯(2)、羽扇烯酮(3)、蒲公英甾醇(4)、无羁萜(5)、蒲公英甾酮(6)、伪蒲公英甾醇醋酸酯(7)、lupeol acetate(8)、β-谷甾醇(9)、9-羟基百里酚(10)、8-hydroxy-9-isobutyryloxy-10(2)-methylbutyryloxythymol(11)、8,10-di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12)、E-pcoumaryl-alcohol ethyl ether(13)、2-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14)、3-deuteriomethyl-5-methyl-2,3-dihydrobenzofyran(15)、间苯二甲醚(1...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丽江獐牙菜Swertia delavay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13C-NMR) 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 1)、红白金花内酯缩二甲醇(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 2)、獐牙菜苷(sweroside, 3)、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 4)、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 5)、贵州獐牙菜苷A(swertiakoside A, 6)、2'-O-乙酰基獐牙菜(2'-O-acetylswertiamarin, 7)、4'-O-[(Z)-对香豆酰基]獐牙菜苦苷(4'-O-[(Z)-coumaroyl]- swertiamarin, 8)、1,5,8-三羟基-3-甲氧基 NFDE8 酮(1,5,8-t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9)、8-O-β-D-吡喃葡萄糖-1-羟基-2,3,5-三甲基 NFDE8 酮(8-O-β-D-glucopyranosyl-1- hydroxy-2,3,5-trimethoxyxanthone, 10)、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羟基-2,3,5-三甲氧基 NFDE8 酮(8-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hydroxy-2,3,5-methoxyxant-hone, 11)、异牡荆素(isovitexin, 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13)、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4) 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5),其中化合物 1~4, 7~11, 13 是首次从丽江獐牙菜中分离得到。在体外利用HepG 2.2.15细胞系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 1,2,6,7,9和12 具有明显的抑制HBV DNV的复制活性,其IC50值为0.05~ 1.46 mmol·L-1。 相似文献
20.
聂宝明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18(3):117-118
豆薯 Pachyrrhizus erosus(L.)Urban在东南亚有种植,其种子粉末用作杀鱼剂和杀虫剂。作者从该植物种子中分得9个已知化合物,其中5个为鱼藤酮类:扁豆酮(3)、豆薯酮(5)、12 α-羟基扁豆酮(7)、12α-羟基豆薯酮(9)和12α-羟基鱼藤酮(2);2个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