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南白沙产裸花紫珠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裸花紫珠叶中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白沙产裸花紫珠挥发油中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70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98.69%,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蒎烯(20.70%),α-蒎烯(9.41%),石竹烯氧化物(6.90%),石竹烯(6.65%),邻伞花烃(6.62%),反式-4-侧柏醇(5.85%)和桃金娘烯醇(5.61%)等。结论:海南白沙产裸花紫珠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枳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 WB  Wu QD  Wu XR 《中药材》2011,34(7):1067-1069
目的:用GC-MS分析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实挥发油,再采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枳实挥发油成分中的19个化合物,占所提取挥发油总量的95.791%。主要成分为:柠檬烯(68.25%)、γ-松油烯(13.02%)、α-松油醇(3.28%)、对异丙基甲苯(3.09%)、β-月桂烯(2.34%)、α-蒎烯(1.53%)、β-蒎烯(1.05%)。结论:枳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0,(7)
目的:分析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苕叶细辛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68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2.18%。其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为:莰烯(13.48%)、α-蒎烯(12.44%)、β-蒎烯(11.07%)、2-莰醇(8.12%)、反式-β-金合欢烯(5.91%)、榄香脂素(5.38%)、5-(2-丙烯基)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3.06%)、肉豆蔻醚(2.95%)、喇叭烯(2.47%)、桉叶油精(2.33%)、绿叶醇(2.25%)、α-红没药烯(2.04%)、乙酸龙脑酯(1.36%)等。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苕叶细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青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CO2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青翘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分离出87个色谱峰,共鉴定5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99%,SFE提取的挥发油法分离出100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0.50%。结论: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β-蒎烯,α-蒎烯,(-)-4-松油醇,对伞花烃;SFE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努特卡酮,β-蒎烯,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2种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自中药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挥发油中,用柱层析分离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萜品烯醇-4、乙酸冰片酯;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出:α-(艹守)烯、β-罗勒烯、γ-萜品烯、α-萜品油烯、α-胡椒烯、反式-β-金合欢烯、洋芹子油脑、愈创木醇及苯甲酸苄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GC-MS来定性分析向日葵花盘的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对其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并结合计算机相似度检索鉴定向日葵花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向日葵花盘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29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较多,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α-蒎烯(21.95%)、桧烯(15.66%)、β-蒎烯(4.03%)、白菖油萜(3.29%)、大根香叶烯D(3.62%)、4-松油醇(2.68%)、柠檬烯(2.2%)等。结论:向日葵花盘的挥发油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香青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气相色谱GC-MS法对香青藤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香青藤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10个峰,鉴定了其中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结论香青藤中主要含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p-甲基,异丙基苯、β-水芹烯、α-没药烯和α-桉叶油醇,含量都在4%以上。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香青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得54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3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78.92%。结论艾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7-乙基-1,4-二甲基-甘菊环烯(17.34%)、桉油精(10.37%)、β-柠檬烯醇(8.16%)、石竹烯(2.03%)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草果果仁、果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开发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果果仁及果壳的挥发油,并计算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鉴定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及结构.结果:从3个不同批次的草果中共鉴定出75个成分.其中从草果仁挥发油样品中分别鉴定出35,48,42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8%,95.6%,93.7%;从果壳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5,70,68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4.5%,91.5%,91.4%.其中果仁挥发油共有成分有33个,果壳挥发油共有成分有54个;果壳与果仁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其共有成分主要有1,8-桉油素、α-蒎烯、β-蒎烯、α-松油醇、橙花叔醇等29个成分,分别占果壳和果仁挥发油总成分的69.27%~77.29%,91.56% ~93.88%.草果果壳挥发油的特有成分有β-桉叶醇、葑醇、反式-松香芹醇、δ-杜松烯、(-)-桃金娘烯醇等18个化合物,果仁挥发油中无此类成分.结论:草果果壳挥发油含量约为果仁的1/4,果壳及果仁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同,均含有较高含量的1,8-桉油素和α-松油醇,但两者成分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GC-MS方法分析健步消肿止痛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对健步消肿止痛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挥发油主成分可达到较好分离。鉴定出健步消肿止痛油成分中的14个化合物,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96.73%。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成分依次为新薄荷脑36.20%、α-蒎烯17.12%、樟脑15.93%、龙脑9.47%、异龙脑6.70%、水杨酸甲酯6.04%、β-蒎烯2.33%。结论健步消肿止痛油的主要成分为新薄荷脑。  相似文献   

11.
箭秆风根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箭秆风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箭秆风根中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86个峰,鉴定出28种化合物。箭秆风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8.37%)、樟脑(8.07%)、桃金娘烯醇(6.70%)等。结论:分析结果可为简秆风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简秆风根的整体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皮肤癣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鉴定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成分并观察其抗皮肤癣菌活性?方法: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和GC-IR鉴定化学成分,采用试管内药基法进行抗皮肤癣菌试验?结果:从野生东北刺人参茎中提得3.1%的挥发油,鉴定了其中32种化合物,有25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主要成分为α-蒎烯(6.2%),辛醛(8.7%),6,6-二甲基-2-2亚甲基原蒎烷(6.1%)和5-甲基己醛(5.9%)?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等7种皮肤癣菌抗菌活性MIC为0.063%~0.125%,MFC为0.125%~0.25%?抗皮肤癣菌有效成分有里哪醇(2.4%)和对-聚伞花素(1.8%)等?结论: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含量较高,含有多种抗皮肤癣菌有效成分,其抑杀皮肤癣菌活性显著,可作为开发抗皮肤癣菌新药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SPME-GC-MS分析鱼眼草花、茎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贵州产鱼眼草植物花、茎叶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从鱼眼草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大香叶烯-D(35.71%)、β-蒎烯(15.35%)、β-顺式罗勒烯(10.95%)、2,4-二异丙基-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6.64%)、γ-榄香烯(3.90%)等。从鱼眼草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8.25%)、α-红没药醇(9.18%)、β-蒎烯(8.44%)和邻苯二甲酸正丁异辛酯(6.90%)等。结论:β-蒎烯在鱼眼草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含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信息。[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北刺人参挥发油,将挥发油分成极性不同的两部位,分别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这两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东北刺人参挥发油乙醚(A)部位分离出了31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72%;挥发油乙酸乙酯(B)部位分离出了18个成分,鉴定了1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66%。[结论]该实验挥发油得油率高,GC-MS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维药肉豆蔻衣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星  解成喜 《中成药》2010,32(8):1430-1432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肉豆蔻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肉豆蔻衣中提取挥发油成分,挥发油得率为14.1%(mL/g)。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占检出量的97.80%。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论:肉豆蔻衣中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及其衍生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肉豆蔻醚(14.19%)、β-水芹烯(11.18%)、4-萜品醇(9.61%)、异枞油烯(8.71%)、α-蒎烯(7.97%)、黄樟醚(6.84%)等。通过与肉豆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相比较,可发现二者成分相似,但相对含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苍术根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苍术的挥发油做了抗菌试验。结果苍术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胺叶油醇(24%)、二苯基-4-甲醛(18%)、β-胺叶烯、α-胺叶油醇和茅术醇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病原菌有显著地抑制和灭活作用。结论实验结果为综合开发利用苍术医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苦木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苦木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苦木叶柄、叶和枝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从苦木的叶柄、叶片和枝中分别鉴定出84,76,60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247%,97.179%,97.141%,在叶柄中主要成分香芹酚(5.201%),麝香草酚(6.185%),反式-丁香烯(6.562%),α-佛手柑油烯(6.295%),反-β-金合欢烯(5.088%),枯茗醇(10.807%),β-甜没药烯(6.136%)。叶片中主要成分是反式-丁香烯(7.017%),α-佛手柑油烯(7.848%),反-β-金合欢烯(8.297%),枯茗醇(10.728%),β-甜没药烯(7.150%),(-)-石竹烯氧化物(5.094%)。而在枝中主要是反式-丁香烯(5.530%,α-佛手柑油烯(9.997%),反-β-金合欢烯(7.994%),枯茗醇(15.416%),β-甜没药烯(12.733%)。结论:苦木叶柄、叶和枝所含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竹柏叶中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柏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油率为0.05%,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竹柏叶中挥发油共分离出18个峰,鉴定出了13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色谱峰面积的94.11%。结论:竹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醇类物质,主要有4-异亚丙烯基-1-乙烯基烯(53.82%)、α-毕澄茄油烯(10.04%)、β-榄香烯(9.577%)、(-)-α-榄香烯(7.102%)、(-)-α-蒎烯(5.591%)、石竹烯(2.235%)。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竹柏的质量分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细柱五加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峰,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主要有2-蒎烯(9.93%)、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15.05%)、(-)-4-萜品醇(14.82%)、反式石竹烯(9.63%)。结论:细柱五加叶的挥发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西阴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阴香叶Cinnamomum burmannii(Nees)B1.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阴香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DPPH.法、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阴香叶分离出137个色谱峰,共鉴定6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58%;DPPH.清除率最高仅为21.19%,清除ABTS+.效率最高达58.89%,还原能力与BHT相比相差较大。结论:阴香叶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1.71%)、桉油精(18.22%)、愈创醇(7.52%)、(+)-α-萜品醇(7.06%)、(-)-β-蒎烯(3.57%)、γ-桉叶醇(3.33%)、异愈创木醇(3.16%)、(Z)-橙花叔醇(3.16%)、榄香醇(2.67%)、α-石竹烯(2.22%)、(1S)-α-蒎烯(1.90%)、(-)-萜品烯-4-醇(1.80%)、(+)-喇叭烯(1.35%)、石竹烯氧化物(1.29%)、γ-萜品烯(1.05%)等,阴香叶挥发油具有较好ABTS+.清除能力,但清除DPPH.能力及还原能力较弱,其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