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给予分类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较少,卧床时间较短,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高。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内固定治疗相当,其具有卧床时间短、功能恢复好、达优率高等优点,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当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骨水泥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32例.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6 ~36个月,术后1年因其他原因、死亡无法随访2例,术后半年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3.75%.无1例出现髋关节脱位、下沉、松动,无心肺器官并发症的出现,术后精神异常5例,经神经内科会诊治疗后均正常,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骨水泥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从而大大减少了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蒋学国  张红玉  胡婧  耿昕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47+149-147,149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评价。方法 2006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男19例、女28例;年龄80-96岁,平均85.6岁;术后按创伤性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31例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优24例、良6例、差1例,有一例术后不足一月死于脑血管疾病。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同时也是解决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较好方法,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并发症少,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活动时间、Harris评分结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62.81±9.51)min,平均出血量(208.51±10.24)mL,下地活动时间(5.12±2.36)d,1年后Harris评分结果(87.62±3.67)分.均未出现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为出现关节松动、关节脱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硬骨素(Sclerostin)、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保护素(OP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休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G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Sclerostin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TX、OPG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血清Sclerostin、CTX、OPG、NGF水平,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可促进早期患肢锻炼,对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根据Evans分型,Ⅱ_A型8例,Ⅱ_B型17例,Ⅲ型11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术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23例,良11例,可2例。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及下沉现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该手术具有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可早期下地锻炼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汇总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骨一科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平均年龄78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以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体质差、合并症较多,术后并发症几率增加,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谌业光  王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32-133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出血量20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91分,无切口感染、血肿,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标准人工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结果36例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输血400ml。术后36例第2天都可坐起,3d下地10例,7d下地15例,14d下地6例,1月下地5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6例,低蛋白血症7例。随访3—48个月,按Ham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5.4%,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下沉,无晚期感染病例。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应用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高龄病患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给予骨水泥型固定,B组患者给予生物型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结果:B组术后Harris评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方面,采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能够明显减少病患失血量及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情况良好,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除一例行走时轻微疼痛外,生活均能自理。无髋臼松动、假体脱位、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德聪  王兆杰  王义生 《广东医学》2006,27(7):1043-1044
目的 回顾与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获得随诊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后髋关节功能,骨折后1年病死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并发症出现率及出院后平均每天卧床时间。结果 人工关节处理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并发症率及出院后平均每天卧床时间,出院后1年病死率,均优于非手术疗法处理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出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减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与伤后1年病死率的考虑,使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范圣雅 《吉林医学》2011,(20):4166-4167
目的:探讨高龄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6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78~95岁,平均83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4例,Ⅳ型1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 min(70~120 min),出血量平均350 ml(300~600 ml)。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3分,平均82.5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3-105+109
目的分析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观察组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远端固定均能取得到显著疗效,但相对比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生物型股骨假体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心肺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6年1月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疗效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卧床时间,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和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术后不同阶段疗效的差异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分别接受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A组,30例)及DHS,(B组,23例)、PFN(C组,19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三组,共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术后早床下活动、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优势明显,与B、C组相比,A组手术后短期内可以床下活动(一般3-5天),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总体疗效优于PFN及DHS.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任云峰  张仲子  柳百炼  赵烽  熊鹰 《医学综述》2011,17(23):3649-3651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加长柄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5 d下地负重行走,院内死亡1例,其余39例患者于1~4周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及多系统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早期下地负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24例患者全部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优良率达72.7%。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固定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标准双动人工股骨头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其中全髋9例,半髋14例.骨折按Evans分型:Evans Ⅱ型8例,Ⅲ型15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67~91岁,平均79.5岁.手术过程中保留股骨距,争取将大、小转子骨折块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7~22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按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3分,平均81.5分.结论 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民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13-113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流程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医疗工作,35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重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合理科学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