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123例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Gleason评分升高与患者年龄、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术前血清游离PSA(fPSA)/t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穿刺阳性针数比、切缘阳性率、穿刺评分等级、临床分期等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123例患者中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保持一致66例(53.7%),评分下降10例(8.1%),评分升高47例(38.2%).前列腺体积、PSAD及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等级与术后发生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PSAD(P =0.01)与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等级(P=0.03)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得出: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等级=7的患者,PSAD> 0.282 ng/(mL·g)时,根治术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Gleason评分升高的可能性大(敏感性78.2%,特异性70.4%);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等级≤6的患者,PSAD>0.265 ng/(mL·g)时,根治术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Gleason评分升高的可能性大(敏感性77.1%,特异性68.0%).结论 PSAD与穿刺评分等级是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PSAD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病理Gleason评分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对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比较不同PSA水平患者穿刺针数(8针以下穿刺、8 ~11针穿刺和12针及以上穿刺)对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1122例,8针以下穿刺组、8~11针穿刺组和12针及以上穿刺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59.9%、41.7%、40.7%.将患者按照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以及直肠指诊(DRE)结果进行分组后发现,随PSA升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增加,相同PSA水平时DRE阳性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DRE阴性患者.PSA (4~9.9) μg/L且DRE阴性的患者中,不同穿刺针数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是10.0%、24.4%和30.3%.PSA(10~19.9) μg/L且DRE阴性的患者中三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是0%、26.1%和42.9%.结论 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患者PSA水平及DRE结果相关,12针以上的穿刺活检在PSA4~ 20μg/L且直肠指诊阴性的患者中显著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邢锦  张丹  孟焱  翟林  张岚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83-1184
目的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与血清PSA和PSA密度的关系。方法 2006-2008年对105例因PSA升高、肛诊及超声检查阳性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PSA和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者,检出前列腺癌患者36例(34.3%),前列腺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69例(65.7%)。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血清PSA浓度〈4ng/ml者有1/11例(9.1%)为前列腺癌。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升高(r=0.912,P〈0.01);当PSAD〈0.15时,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而当PSAD≥0.15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升高(χ^2=16.377,P〈0.01)。结论血清PSA及PSAD对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和经直肠超声(TRUS)三种方法筛查上海社区人群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5个社区中的1 539例男性人群(40~79岁)作为调查对象,检测血清PSA,以PSA>4 ng/ml作为进一步检查的标准,行DRE和TRUS检查,三者均为阳性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并分析筛查出的癌症患者的年龄、PSA、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等.结果 进入本研究的男性人群,平均年龄(61.25±8.96)岁,PSA几何均值为(0.63±2.63)ng/ml.PSA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间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PS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PSA阳性57例,阳性率为3.7%,各年龄组间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筛检的人群中,57例(3.7%)血清PSA水平>4 ng/ml,其中54例(3.5%)接受DRE和TRUS检查,最终三项检查均为阳性者10例(0.6%)接受经直肠的前列腺穿刺活检,7例为前列腺癌.同时DRE阴性而TRUS阳性的3例中发现1例前列腺癌.最终在上海社区人群中共发现前列腺癌8例,年龄均>60岁,前列腺癌检出率为0.52%;60~岁和70~79岁年龄租癌症检出率分别为0.32%和2.10%.8例癌症患者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期癌(T1、T2),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2例,8分4例.结论 上海社区人群中联合运用PSA、DRE和TRUS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是有意义的.建议在≥60岁人群开展PSA筛查,PSA结合DRE和TRUS检查有助于提高活检的阳性预测值,当PSA≥10 ng/ml时无论DRE、TRUS阳性与否均应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并与同期人选的非前列腺癌组织作对照,进一步探讨二者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D(PSA密度)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在2.5ng/mL以上并经直肠超声引导10孔法前列腺活组织检查的70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随机分为前列腺癌组44例及非前列腺癌组2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的PSA、DRE(直肠指诊)、TRUS(经直肠超声)、PSAD(PSA密度)及前列腺大小、超声表现、活检并发症情况、各项检查的敏感性。结果70例中44例证实患有前列腺癌,26例非癌病例;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在PSA、异常DRE表现比率及异常TRUS表现比率、前列腺大小、PSA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超声表现与非前列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列腺癌组的DRE及TRUS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前列腺癌组的DRE与TRUS的敏感性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非前列腺癌组的DRE与TRUS的敏感性对比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穿刺联合应用血清PSA、肛门指诊及经直肠超声检查及PSAD检测,可以更有效指导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穿刺,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0例前列腺癌的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相关临床资料。其中30例(60%)超声显示前列腺内边界模糊不整齐的异常回声,6例(12%)前列腺内见局灶性血流丰富区,3例(6%)前列腺癌累及精囊,超声显示精囊血流丰富;44例(88%)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高;37例(74%)直肠指诊(DRE)阳性。9例患者术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提示前列腺内边界模糊的异常回声、局灶性血流丰富是前列腺癌声像图的特点。PSA增高和(或)DRE阳性而声像图阴性的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40例前列腺癌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与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 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直肠指检 (DRE)阳性率 6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4 .4~ 2 75 μg/L。穿刺活检确诊 2 1例 (72 % )。病理以低分化、晚期肿瘤居多。35例经随访 0 .5~ 7年 ,三年生存率 85 .7%。结论 PSA、DRE和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内分泌治疗是对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变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游离PSA(FPSA)、FPSA比率(F/TPSA)、PSA密度(PSAD)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F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499,P<0.001),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300,P<0.001);PSAD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616,P<0.001),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S=-0.128,P=0.155);F/T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弱相关(rS=0.182,P=0.042),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417,P<0.001)。结论:F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而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参考指标,F/TPSA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伍晟赟  吕蔡 《重庆医学》2018,(14):1933-1935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PV)、年龄(Age)、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肛门指诊(DRE)4项指标(以下简称PAMD)评分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且血清总PSA(TPSA)处于灰区的11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评价PAMD评分对PSA灰区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结果 118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癌34例,阳性率28.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MRI、DRE在前列腺癌组与非癌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V、MRI、DRE均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4.941(1.427~17.105,P=0.012)、5.947(1.619~21.846,P=0.007)、6.010(1.276~28.300,P=0.023)、39.424(8.310~187.026,P=0.000).利用PAMD评分系统评价显示,≥4分高危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00%,明显高于中低危组阳性率11.80% (P=0.012).结论 PAMD评分有助于更精准把握PSA灰区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时机,并提高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且首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转归,评价系统13点穿刺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PSA异常且首次经直肠前列腺13点穿刺活检阴性患者20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PSA变化并随访诊疗过程。结果:随访26-42个月,最终确诊前列腺癌(Pca)20例。根据初次活检病理结果分组比较,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与非PIN组、PIN伴慢性前列腺炎(CP)组与PIN组的Pca确诊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最终是否确诊为Pca分组比较,三种影像技术(TRUS,CT及MRI)的诊断异常率、直肠指检(DRE)异常率及总PSA(TPSA)、PSA密度(PSAD)有统计学差异(P<0.05),95%的Pca患者集中于游离/总PSA(F/T)<0.25范围内。系统13点穿刺法首次检出率为31%,重复穿刺阳性率为18.6%,首次穿刺假阴性率约为7%。结论:对于PSA异常而首次穿刺诊断为阴性的患者,需谨慎排除引起PSA升高的非癌因素。应重视PIN及CP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Pca发病的影响,同时需结合影像学表现及PSAD、F/T值判断是否行重复穿刺。系统13点穿刺法假阳性率较低,检出率理想,适于初次活检。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的意义,并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7月临床疑似前列腺癌的31例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根据诊断资料分析DRE、TRUS、PSA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并随访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31例患者术后前列腺增生15例,前列腺癌13例,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结核1例。DRE、TRUS、PSA三者中,PSA的灵敏度最高(92.3%),TRUS的特异度最高(44.4%),本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41.9%,敏感度、特异度100%。②术中无明显疼痛,术后血尿8例(25、8%),血便2例,发热2例,尿痛11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痛苦小,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蜀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21-1923
目的观察社区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普查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从老干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轻度及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观察,行血清PSA定性检查和直肠指检,比较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普查中的意义。结果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结节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与无结节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84,P=0.0012);血清PSA阳性者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5,P=0.0343);血清PSA阳性者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前列腺直肠指检有结节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7,P=0.8460)。结论两种方法同时在基层应用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率,同时应对未查出前列腺癌的高危和次高危人群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模式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4例因直肠指诊(DRE)阳性、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异常或(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PSA4 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不同超声模式靶向引导前列腺穿刺加6点系统穿刺活检方案检测前列腺癌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作点对点对照.对比分析经直肠二维灰阶、能量多普勒超声靶向穿刺活检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54例患者中确诊前列腺癌者31例(57.4%).二维灰阶TRUS、能量多普勒(PDU)及联合应用2种超声模式穿刺结合6点系统活检方案敏感性分别为53.7%、53.7%和57.4%. 结论 联合应用经直肠二维灰阶与能量多普勒靶向穿刺结合6点系统前列腺穿刺活检敏感性较其它方案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术前炎性指标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且PI-RADS评分3分的患者预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效能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信息。研究共纳入患者364例,根据穿刺结果分为阳性组(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50例及阴性组(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314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诺莫图构建预测模型,并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其效能。结果 阳性、阴性两组间年龄、直肠指检(DRE)、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中性粒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淋巴单核细胞比(LM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阳性、阴性两组间有差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0.909,95%CI 0.845~0.977)、DRE(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Z)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选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和(或)指检阳性(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患者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自动活检枪行系统穿刺活检证实的79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比,分析PSATZ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SA、PS-AD、PSATZ三者相比,PSATZ优于血清PSA、PSAD,故PSATZ是较佳的PCa检测指标,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和较高的特异性。结论PSATZ法优于血清PSA及PSAD法,用移行区体积对PSA进行校正具有一定价值。故在进行PCa筛选时,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于PSATZ大于0.35ng/(ml·cm^3)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prostatic biops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85例,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及PSAD,探讨穿刺诊断前列腺癌(PCa)最佳的PSA、F/T值与PSAD值。结果:以PSA>15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68.5%,阳性预测值为58.6%;在PSA<15ng/ml区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与PCa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018,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37、3.158,P<0.01)。F/T值取0.16,PSAD取0.35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PSA>15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15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穿刺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指导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及穿刺方案的选择。方法对124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有阳性直肠指诊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常规左、右前列腺尖、体、底6针穿刺活检。另对可疑病灶区加穿1针至2针,并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患者血清PSA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穿刺成功,前列腺肿瘤阳性率为53.2%(66/124),其中前列腺癌(PCA)57例,前列腺增生(BPH)5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8例,平滑肌肉瘤1例,前列腺炎(PI)10例。当血清PSA为4~20ng/mL,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ROC曲线分析,PSAD取值0.2时,敏感性93.1%,特异性75.0%,准确性84%,为诊断前列腺癌最佳界值点。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为诊断前列腺癌重要方法,结合血清PSAD检查可提高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术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随着PSA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得以发现。我院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92例PSA〉4ng/ml和/或直肠指检(DRE)有前列腺结节,且前列腺体积〉50ml的可疑前列腺患者行经超声引导下多点穿刺活检,探讨多点穿刺在前列腺体积较大的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和(或)直肠指诊(DRE)阳性或经直肠超声(TRUS)发现前列腺可疑结节的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直肠12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结果 70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22例,检出阳性率为31.4%(22/70),与传统标准6点穿刺法相比较,12点法的阳性率提高22.7%.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列腺体积大于60 mL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选择经直肠超声引导12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