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贲门癌文献有报道,由于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间断吞咽困难症状与食管癌、贲门癌的症状相混淆,往往使之就诊时多属晚期。即使有手术机会也是姑息治疗,因此预后较差。我院收治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贲门癌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贲门失迟缓症并发食管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结合近期诊治的1例贲门失迟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资料,以"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为检索词,通过对万方医学数据库近10年中文文献的检索,对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共计51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患者。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后并发食管癌的患者占71.11%(37/51);98.04%(50/51)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呈逐渐加重且无明显缓解期;12例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失去根治机会。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容易被延误诊断。中年、男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以上是合并食管癌的高危期。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安置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与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务为支架组12例,肉毒素组1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月的有效率、吞咽困难症状评分、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支架置入治疗组3、6、12月后症状缓解率为100%、100%、91.6%,肉毒素组缓解率为92.8%、71.43%、35.7%.②治疗后6、12月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优于肉毒素组(P>0.05).③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食管支架组均高于肉毒素组(P<0.05).结论: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但医疗费用相对较高,是年轻、难治性或经济状况较好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瑞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4例,按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管状胃组和胸腔胃组,管状胃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9.67±9.96岁(36~77岁);食管癌31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23例,胸下段食管癌7例;贲门癌15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9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0例,贲门癌根治15例。胸腔胃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9.17±11.33岁(37~86岁);食管癌22例,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4例;贲门癌6例;采用左颈部吻合2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7例,主动脉弓下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胸腔胃组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4例,死亡1例;管状胃组与胸腔胃组手术时间(180.00±10.34 min vs.185.00±6.23 min,t=1.669,P=0.078),术后住院时间(16.78±9.98 d vs.16.89±11.53 d,t=1.665,P=0.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及贲门失弛缓症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术后临床短期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Eckardt得分、食管扩张直径,术后36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例出现食管黏膜破损,延迟出院。手术时间平均(154.2±40.7)min,出血量平均(17.1±9.5)ml,术后36 h疼痛评分平均(2.0±0.5)分,术后平均住院(5.7±2.8)d;术后仍吞咽困难1例,Eckardt评分为4分。手术前后食管扩张直径平均(4.4±1.2)cm与(3.0±0.8)cm,Eckardt评分平均(4.7±0.9)分与(2.2±0.9)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胸腔引流灌洗治疗急性脓胸1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1997年,我们采用胸腔灌洗疗法治疗17例急性脓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2例。年龄16~78岁,平均43岁。左胸14例,右胸3例。感染原因:食管癌切除胸内胃食管吻合口瘘9例,贲门失弛缓症行气囊扩张致食管破裂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气腹辅助3D腹腔镜改良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1月对32例贲门失弛缓症行免气腹辅助3D腹腔镜下贲门食管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前部180°胃底折叠缝合术)。结果 32例均成功完成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71.6±36.8)min,术中出血量(23.6±18.4)ml,住院时间(8.2±2.6)d,无食管漏等并发症及死亡。32例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5.3月,Eckardt评分Ⅰ级20例(62.5%),Ⅱ级9例(28.1%),Ⅲ级3例(9.4%);手术有效29例(90.6%),失败3例(9.4%)。23例术后6个月复查食管吞钡造影,食管最大横径(31.1±5.2)mm,较术前(45.3±8.0)mm明显改善(t=11.064,P=0.000)。结论免气腹辅助3D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Med Line、Embase、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然后应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4篇文献总共343例患者纳入本meta分析,其中球囊扩张组176例,支架植入组1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短期(术后1个月内)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95,1.12),P=0.53〕,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2年症状缓解率优于球囊扩张治疗者〔RR=0.77,95%CI(0.64,0.92),P=0.005〕,但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治疗者〔RR=0.52,95%CI(0.40,0.69),P0.000 01〕。结论尽管本meta分析有诸多不足,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短期内均同等有效。从长期来看,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球囊扩张的效果更好,但只是会发生更多的并发症。因而在以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风险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注意不良反应,做好充足准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当并发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胸、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近年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9例及胸腔镜组5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食管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食管近端扩张,贲门呈鸟嘴样狭窄。食管镜检查见食管扩张,贲门紧闭进镜受阻。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及中转手术。结论: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胸腔镜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率高,食管返流低等优势,手术操作腹腔镜Heller-Dor较Toupet更具优势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食管肌层切开术加不同胃底折叠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远期效果.方法 1978年1月至1998年10月,共64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经左胸行Heller手术+抗反流手术.其中21例加行Nissen全胃底折叠术(Nissen组),43例加行BelseyⅣ式部分胃底折叠术(Belsey组).患者于手术前后行影像学、食管核素排空、食管压力测定和内窥镜检查及24 h pH值监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6年随访,Nissen组吞咽困难(P=0.025)及核素潴留(P=0.044)的发生率高于Belsey组.两种术式均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梯度.Nissen组术后食管直径较术前增加(P=0.012),而Belsey组增加不明显(P=0.695).两组烧心与反酸症状均少见.Nissen组有8例患者、Belsey组有1例患者因复发性吞咽困难需行二次手术(P<0.01).结论 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时,加行全胃底折叠术可能并不适宜,而部分胃底折叠术可以提供满意的抗反流效果,且不会显著影响食管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结果:31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27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1.10±0.18与0.91±0.12,P<0.01)、术前与术后胸骨后疼痛评分(0.38±0.04与0.36±0.03,P<0.05)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质量指数(21.32±1.26与20.47±1.34,P<0.05)及生活质量指数(85.69±7.78与80.43±9.19,P<0.05)明显优于术前。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对于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胸腔镜加小切口行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腔镜加小切口行 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对 3 7例经病史、食管镜和食管 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在胸腔镜加小切口下行 Heller手术治疗 ,并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  1例患者改行常规开胸手术。手术时间 1~ 3 .5小时 ,平均手术时间 1.8± 0 .4小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食管漏和手术死亡 ,住院期间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正常进食 ,吞咽困难症状消失。至最后 1次随访 ,手术效果优 2 9例 ( 78% ) ,良 5例 ( 14 % ) ,差 3例 ( 8% ) ,后者术后 3个月因吞咽困难复发行食管扩张 ,发生食管反流 4例 ( 11% ) ,但不需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论 胸腔镜加小切口 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题索引(关键词以汉语拼音为序 )A癌 ,非小细胞肺 非小细胞肺癌同一肺叶内转移外科疗效及分期探讨(谷文升等 ) (6) :3 48B白细胞介素类 常规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炎症因子比较(赵强等 ) (6) :3 5 3瓣膜成形术 儿童心脏瓣膜成形人工腱索置换  (龚光甫等 ) (5 ) :2 70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 1例  (田大力等 ) (4 ) :2 41 贲门失弛缓症胸腔镜手术治疗  (曲家骐等 ) (5 ) :2 86C超滤 不同超滤法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比较  (朱德明等 ) (3 ) :13 7超声检查 ,血管内 肺动脉内超声成像在高压性先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14.
Zhao H  Liu T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33-1535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胸外科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患者52例。其中贲门失弛缓17例,食管平滑肌瘤24例,食管憩室7例,食管脂肪瘤1例,食管囊肿1例,贲门失弛缓合并食管憩室1例,贲门失弛缓球囊扩张食管破裂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25例,小切口开胸手术组27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均良好,无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有2例因胸腔内广泛粘连和食管黏膜损伤中转开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电视胸腔镜手术切口符合美观要求,可作为治疗食管良性疾病的常规术式。小切口开胸手术更适合于病情较复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是常见的食管良性疾病,改良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标准术式.我科1965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术治疗1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特殊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11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开胸手术组(开胸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46.2±11.9)岁;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手术组(全腔镜组):53例,男 19例,女34例;年龄(45.7±12.2)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全腔镜组[(228.8±121.7) ml vs.( 157.1±123.8)ml,t=2.592,P=0.011].全腔镜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866.7±439.5) ml vs.(1 805.3±466.7)ml,t=9.003,P=0.000]、拔管时间[(6 6±3.3)d vs.(9.8±4.6)d,t=3.339,P=0.001]、术后住院时间[(7.5±2.2)d vs(11.2±5.4)d,t=3.424,P=0.001]均少于开胸组,但全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38 543.6±11 051.8)元vs.(30 523.4±10 028.5)元,t=3.423,P=0 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随访45例,随访时间2~14个月,42例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3例仍有间断少量咳痰.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较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并可显著减轻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对肺部分切除的患者术中应谨慎处理肺残端,而非单一的手术顺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贲门癌和贲门失弛缓症系发生于相同部位的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临床诊断和处理已趋成熟,两者鉴别也无困难,误诊率极低。但是对于某些不典型病例,临床检查不全面,病例分析欠客观,辅助检查结果的解释不确切,也可致临床误诊。本文报告我院2例贲门癌被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分析误诊原因,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组。常规组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62.70±5.89)岁,胸中段食管癌21例,胸下段食管癌14例,贲门癌2例。管状胃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60.56±6.75)岁,胸中段食管癌20例,胸下段食管癌18例,贲门癌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术后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丽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心律失常(40.54%比19.51%,P=0.042)、肺部并发症(32.43%比12.20%,P=0.031)、返流性食管炎(27.02%比4.87%,P=0.007)、胸胃综合征发生率(16.22%比0,P=0.024)及术后住院时间[(12.16±1.99)d比(10.87±1.41)d,P=0.001)]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可缩短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裂孔疝患者17例.其中,单孔法组7例,多孔法组10例.收集两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单孔组手术时间115 ~ 180 min,出血量50~110ml,术后住院时间5~7d;多孔组手术时间100~ 155 min,出血量40~ 90 ml,住院时间5~9d.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食管漏、发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单孔组患者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美容效果明显.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师,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裂孔疝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们连续用胸腔镜行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16~78岁,平均(41.0±17.1)岁.吞咽困难病史0.1~40.0年,平均病程(7.1±0.6)年.术前注射过肉毒素6例,球囊扩张9例,注射肉毒素+球囊扩张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