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天  李金秀   《四川医学》2017,38(10):1155-1157
目的观察青蒿与甲氨蝶呤联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IL-1、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青蒿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IL-10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观察组治疗后IL-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0水平均要高于治疗前,但两组治疗后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更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降低患者血清IL-1、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抑制致炎细胞因子作用,增强抗炎细胞因子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舍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疾病治疗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以及温针灸组。大鼠右后足跖底部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代替弗氏完全佐剂。甲氨蝶呤组大鼠每周2.0mg/kg甲氨蝶呤灌胃,治疗4次;温针灸组大鼠取足三里、悬钟、肾俞穴温针灸治疗,3d治疗1次,治疗28d。比较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血清IgG、IgA、IgM水平以及IL-1、TNF-α水平。结果 比较大鼠足肿胀度,造模3周、造模5周,甲氨蝶呤组以及温针灸组大鼠足肿胀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gG、IgA以及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模型大鼠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与温针灸组大鼠有所降低(P<0.05);甲氨蝶呤组与温针灸组大鼠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各组血清IL-1、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模型大鼠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与温针灸组大鼠有所降低(P<0.05);甲氨蝶呤组与温针灸组大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温针灸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后肢肿胀,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L-1、TNF-α水平,减轻大鼠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龙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Ⅱ型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皮内注射建立RA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项指标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龙胶囊组及甲氨蝶呤组各项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比较,骨龙胶囊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龙胶囊能有效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IL-1、IL-6、TNF-α、CR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分析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RA患者IL-1、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体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IL-6、TNF-α、CR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足趾肿胀度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大鼠足趾肿胀及滑膜组织中TNF-α、IL-6及IL-8的表达。结论龙须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降低滑膜组织中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IL-1α 和IL-6的影响。 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分为A组羟氯喹治疗组,B组甲氨蝶呤治疗组,C组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联合治疗组,追踪随访1年,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比较用药前后,类风湿患者关节滑液中IL-1α 和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经治疗后C组的有效率明显高A组B组;A组与B组相比较,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的不良反应最少;治疗后,关节滑液检测IL-1α 和IL-6的水平降低,且A组降低的水平与B组接近。 结论 证实单独使用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效果明显,且甲氨蝶呤与羟氯喹合用的作用更强,从治疗的角度考虑,羟氯喹的不良反应小,更适合于临床需长期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霉素对佐荆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红霉素对佐刑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在致炎后第14d,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出现。开始在治疗组AA大鼠腹腔注射红霉素注射液50mg/kg,连续7d,直至第28d处死全部大鼠,断头取血后用放免法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红霉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表达均成抑制作用。结论:红霉素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表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毒伸筋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清毒伸筋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和牛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清毒伸筋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各治疗组灌服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8 d后,各组小鼠主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TNF-α、IL-1β水平。结果:清毒伸筋汤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水平,其中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清毒伸筋汤中剂量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效果相当。结论:清毒伸筋汤能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进一步阻止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羟氯喹对IgA肾病(IgAN)患者炎症因子血清及尿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IgAN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羟氯喹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予每日双倍剂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药等常规治疗,疗程24周。羟氯喹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羟氯喹片,疗程24周。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缓解情况,血清及尿IL-6、TNF-α水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血肌酐、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羟氯喹组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羟氯喹组患者尿蛋白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6.25%比18.7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及尿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羟氯喹组患者血清及尿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甲强龙脂质体对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关节炎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采用II型胶原蛋白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建模周期14 d,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MP)组和纳米甲强龙(NMP)组。自免疫第1天开始即给药,NMP组按照0.1 mg/kg甲强龙纳米脂质体尾静脉注射,MP组按1 mg/kg甲强龙注射液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注射2 mL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连续21 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第7、14、21天测量大鼠体重、四肢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及用药治疗后,取大鼠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Ang-1水平。结果相比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MP组和NMP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MP组和NMP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Ang-1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P组和NMP组大鼠关节炎血清TNF-α、IL-1β和Ang-1含量明显降低(P<0.05);MP组和NM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和纳米甲强龙脂质体均可显著降低CIA大鼠足跖肿胀度和踝关节AI评分,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Ang-1水平,该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核因子κB(NF-κB)通路,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抑制滑膜血管新生完成的,但纳米甲强龙用量更少,且靶向性、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痹肿消汤(BZXD)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浆TNF-α和IL-1 β的影响,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浆TNF-α和IL-1 β水平.结果造模大鼠88%出现关节炎症状;造模25 d后,模型组、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TNF-α和IL-1 β水平逐渐升高,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则逐渐降低;而痹肿消汤组TNF-α和IL-1 β水平低于甲氨喋呤组(P<0.05).结论TNF-α和IL-1 β在RA滑膜组织炎症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痹肿消汤能下调血浆TNF-α和IL-1 β的水平,其作用优于甲氨喋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IL-6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IL-6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CD4~+、CD25~+)表达增加,IL-6表达减少,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关节症状评分(疼痛、僵硬、肿胀)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和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轻微下肢浮肿,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结论:临床采用沙利度胺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调节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IL-6表达而实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铁棒锤浸膏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铁棒锤浸膏,对大鼠足肿胀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一1β(IL一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铁棒锤浸膏给药组40mg/kg及阳性药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足趾肿胀度(P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五味润僵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测量大鼠足肿胀度,计算肿胀率及关节炎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TNF-α和IL-1B表达的影响,并与模型组、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IA大鼠有明显持续的局部关节肿胀的临床表现。给药后各组治疗均能减少大鼠足爪肿胀和关节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正常组的血清中TNF-α和IL-1B呈低表达,与模型组血清中的TNF-α和IL-1B的高表达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TNF-α和IL-1B较接近于正常组的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五味润僵汤治疗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减轻大鼠的足爪肿胀,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1B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结合使用PDTC(NF-κB抑制剂)及H89(PKA抑制剂)的情况下观察补气通窍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外周TNF-α、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鼻炎康治疗组、补气通窍方治疗组、PDTC抑制剂组、H89抑制剂组、PDTC抑制剂+补气通窍方治疗组、H89抑制剂+补气通窍方治疗组各10只。OVA致敏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炎康治疗组大鼠予鼻炎康滴鼻(每天2次、每次2滴),补气通窍方大鼠给药剂量为57.55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外周血TNF-α、IL-1β、IL-6、OVA sigE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TNF-α、IL-1β、IL-6、OVA sigE含量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气通窍方治疗后外周TNF-α、IL-1β、IL-6、OVA sigE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炎康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NF-κB抑制剂PDTC后,血清OVA sigE、TNF-α、IL-1β、IL-6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PKA抑制剂H89后细胞因子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气通窍方联合PDTC共处理组大鼠后,血清OVA sigE、TNF-α、IL-1β、IL-6同样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89联用后,与H89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通窍方可缓解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其疗效机制与其调控NF-κB及PKA间信号串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刺山柑果实精制提取物对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引起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为造模剂分别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测定刺山柑精制提取物对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抑制率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刺山柑精制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均持续至实验结束,其中刺山柑高剂量的抑制率基本稳定在20%以上,对大鼠关节周围组织滑膜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γ(IFN-γ)有一定下调作用。刺山柑提取物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足趾肿胀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00 mg/kg剂量组在给药后3 d,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抑制足关节的肿胀,给药后14 d抑制率达到40.3%(P0.05)。结论刺山柑精制提取物具有抑制弗氏完全佐剂和Ⅱ型胶原引起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其关节附件的肿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NF-α、IL-1、IFN-α等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程氏蠲痹汤加减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胎牛血清组、程氏蠲痹汤加减方(JBT)组、雷公藤多苷片(TGT)组、JBT+sc-13143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以及阴性对照组。采用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和冷水吹风刺激的方法复制风寒湿痹阻型AA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培养基中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JBT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胎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以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BT+sc-13143组与JBT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氏蠲痹汤加减方能有效下调AA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等免疫炎性因子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1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8只。模型组大鼠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两组大鼠手术前、手术后(30min内)海马CA1区局部脑血流(rCBF)。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出大鼠脑组织并分离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和Aβ1-42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大鼠手术前后rCBF与脑组织IL-1β、IL-6、TNF-α、Aβ1-42表达水平;分析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与Aβ1-4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两组大鼠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模型组大鼠rCB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大鼠手术后rCBF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而假手术组大鼠手术前后rCB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IL-6等免疫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Aβ1-42表达水平亦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及Aβ1-4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7755、0.5920、0.5536,均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等免疫炎性因子与Aβ1-4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炎性反应或与慢性脑缺血所导致的脑组织Aβ1-42异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