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旧两种"三步排痰法"在肺炎患儿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住院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新法三步排痰",对照组则采用雾化、拍背扣击、吸痰方式排痰.将2组婴幼儿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吸痰量的多少、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排痰后血氧饱和度稍高于对照组,吸痰量多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天数也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采用"新三步排痰法"辅助患儿排痰更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密闭式吸痰发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开放式吸痰,给予实验组患者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吸痰过程中、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Sp O2)以心率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采取的密闭式吸痰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和吸痰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操作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例如低氧血症。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吸痰的时间。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排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h、年龄≤3岁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B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吸痰时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降低,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A组比B组吸痰较彻底,VAP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膨肺和拍背治疗吸痰法优于常规直接吸痰法,应将其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旨在为心脏术后患者吸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20年2—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术后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给予传统膨肺吸痰,观察组111例给予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吸痰后的心率恢复时间、末梢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及痰鸣音改善评分。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93±5.83)h,观察组为(9.92±3.6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5);观察组心脏术后患者吸痰结束后的心率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707、4.591,均P<0.05);对照组患者痰鸣音改善评分为(2.69±0.55)分,观察组为(2.86±0.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  结论  与常规人工膨肺吸痰比较,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可缩短成人心脏术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改善术后患者的痰鸣音情况,推荐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作为此类患者气管内吸痰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疫时的有效深度.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病须行机械通气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2 cm)和观察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2 cm).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痰鸣音改善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如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下降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痰效果如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痰痂堵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痰时在吸痰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回提2 cm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吸痰效果,改善部分生命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吸引时间在机械通气患者行密闭式吸痰中对吸痰效果与通气影响,以提高一次性吸痰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机械通气行密闭式吸痰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各10例,分别采用5秒、10秒、15秒吸引时间进行密闭式吸痰,由2名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记录吸痰前,吸痰后即刻、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结果:吸痰时间5秒组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听诊评分为1.5±0.6分,与下次吸痰间隔时间25.56±10.22分钟;吸痰时间10秒组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听诊评分为2.4±0.6分,与下次吸痰间隔时间57.02±11.54分钟;吸痰时间5秒组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听诊评分为2.8±0.5分,与下次吸痰间隔时间63.37±10.73分钟。吸痰时间10秒和15秒组吸痰后痰鸣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5秒组(P<0.01),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5秒组(P<0.01)。3种吸引时间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即刻5秒和15秒吸痰的气道峰压大于10秒吸痰(P<0.05),在吸痰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10秒吸痰和15秒吸痰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秒吸痰的气道峰压大于10秒和15秒(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时10秒、15秒吸痰效果好,10秒对通气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拍背吸痰方法与传统式拍背吸痰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重症肺炎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后拍背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拍背吸痰护理,比较2组患儿吸痰前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治疗后胸部X片表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后拍背吸痰组患儿肺部体征和胸片均优于传统拍背组(P〈0.05)。排痰后30min2组患儿的SpO2无明显差异(P〉0.05),但1h及吸痰前(吸痰后2h)2组SpO2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拍背吸痰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式拍背吸痰方法,可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70例,其中贵州航天医院21例,其他医院49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可改善患儿生命体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就不同吸痰方法在ICU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及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76例ICU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密闭式吸痰法,参照组患者给予开放式吸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SPO2、血痰发生率以及气管黏膜损伤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PO2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血痰发生率以及气管黏膜损伤率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在ICU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采取密闭式吸痰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留置吸痰管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贇 《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54-555
目的探讨留置吸痰管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6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常规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经鼻留置吸痰管吸痰;对照组常规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常规吸痰。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血氧饱和度的维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吸痰管能有效保持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法和开放式吸痰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法,对两组患者吸痰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性痰出现的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比吸痰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吸痰前和吸痰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血性痰发生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机械通气48 h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更适合ICU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32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以听取患者咳嗽声音判断痰液量进行吸痰,吸痰时使用一条吸痰管,先吸气管切开处,后吸口鼻腔。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在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吸痰方法为先吸鼻腔,再吸口腔,后吸气管切开处,吸痰时使用两条吸痰管。结果观察组在日吸痰次数、痰液量、呼吸道黏膜损伤、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值、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规范的评估患者,掌握吸痰时机,使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可降低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采用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感染、气道分泌物量在中量以上、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15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吸痰法;对照组采用深度吸痰法。比较2组吸痰后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及吸痰后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心率失常发生的次数。结果2组吸痰后的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和深度吸痰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标准吸痰可降低吸痰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损伤。因此,对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的患者优先选取标准吸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翻身拍背对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患者在治疗中未给予翻身拍背护理方式,实验组则给予翻身拍背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咳嗽时间、啰音消退时间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咳嗽时间以及啰音消退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可实施翻身拍背的护理方法,其能够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两种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全吉  王蓉华 《西部医学》2011,23(4):765-766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收住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实验组)吸痰方法,对吸痰量、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痰量上有显著差异,密闭式吸痰的血氧饱和度较开放式吸痰有显著升高,肺部感染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对患者愈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 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利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2010年8月-2011年4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中和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装置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后的气道湿化中效果满意,无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优势,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机械通气新生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给予开放性吸痰,比较吸痰后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对照组心率明显上升,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而观察组则相对稳定,对照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达46.2%远高于观察组的23.1%,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6.9%高于观察组的1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方法在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HR、SPO2、血压、情绪的变化以及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吸痰时对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式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急性呼吸机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病人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开放式吸痰,研究组对病人采取密闭式吸痰,对比两组病人吸痰以后的效果.结果:吸痰后,研究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采取密闭式吸痰,可以使治疗顺利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