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对心脏形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11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21例,并进行研究和随访。回顾性比较两者术中心室电极植入过程所需射线辐射时间。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者起搏部位对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对患者行起搏器治疗即刻起搏参数及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阻抗测定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传统右室起搏内部心尖部起搏较间隔部起搏对心脏LVEF及QRS时限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和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过程中,介入手术所需射线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患者所需的平均辐射时间不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QRS波时限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波时限短,表明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LVEF)改善要明显优于心尖起搏。  相似文献   

2.
吴琦 《当代医学》2016,(15):81-82
目的 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RVOT)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右心室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在RVOT间隔部植入起搏器,而B组患者在RVA部植入起搏器,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QRS波时限.结果 2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后,QRS波时限均增加;但是A组患者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B组的QRS波时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RVOT间隔部起搏相对于RVA起搏效果更好,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和右心室中位间隔部(mid-RVS)两种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IL-6?ANP水平与无症状左心收缩功能(ALVD)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将42例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RVA起搏组?mid-RVS起搏组,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浆IL-6?ANP水平?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浆IL-6?ANP水平和LAD?LVEDD?LVEF等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RVA起搏组血浆IL-6?ANP水平和LAD?LVEDD较mid-RVS起搏组显著升高 (P < 0.01);RVA起搏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IL-6?ANP水平和LAD?LVEDD等明显升高(P < 0.05),LVEF有降低趋势?术后mid-RVS起搏组QRS波时限明显小于RVA起搏组(P < 0.001)?结论:右室中间隔起搏有助于避免常规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血浆IL-6和ANP水平增高以及左房?左室的扩大,可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参数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按照起搏部位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起搏器均植入于中位室间隔部(MIVS),观察组起搏器均植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参数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术中、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比无差异(P 0.05);术后6个月,2组起搏参数与术中对比无差异(P 0.05);2组起搏QRS波群明显宽于自主QRS波群,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参数临床研究发现和中位室间隔部(MIVS)起搏参数相似,均可用于右心室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慢快综合征患者行间隔部起搏后远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间隔部起搏对阵发性房颤的控制效果。方法:需要植入DDD型起搏器的78例慢快综合征患者,按照心室电极的位置,随机分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和右室心尖(RVA)起搏两组,对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QRS波宽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P波离散度、房颤负荷以及术中阈值、电极阻抗、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RVS组患者QRS时限较术前有延长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RVA组患者QRS时限较术前显著延长(P<0.05);RVS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RVA组患者心功能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明显增加,两组相比,RV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RVS组患者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RVS组患者较术前P波离散度和房颤负荷无明显变化,而RVA组患者较术前P波离散度和房颤负荷增加。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将稳定或改善慢快综合征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最大限度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RVOT)起搏对减少单腔起搏带来的心功能负面影响的效果。方法比较24例RVOT与27例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病人起搏前后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起搏阈值情况。结果RVOT组对LVEF的影响和QRS宽度增宽程度均小于RVA组(<0.05)。术后6个月两组起搏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RVOT单腔起搏能最大程度减少心功能的负面影响,同时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时限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并探讨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设为病例组,又根据QRS时限分为≤110 ms亚组15例和>110 ms亚组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均测量QRS时限、LVEDD、LVESD、LVPW、LVEF并进行比较,分析病例组QRS时限与LVEDD、LVESD、LVPW、LVEF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QRS时限、LVEDD、LVESD均增宽、增大(P<0.01)、LVEF减低(P<0.01),LVPW无差异(P>0.05)。≥1 10 ms亚组的LVEDD、LVESD较≤110 ms亚组增大(P均<0.05),LVPW、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LVEDD、LVESD、LVEF高度相关(r=0.834,P<0.01:r=0.754,P<0.01;r=0.440,P<0.05),与LVPW无明显相关性(r=-0.273,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LVEDD、LVESD、LVEF呈正相关,联合应用有利于医师把握病情进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安装埋藏式DDD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QRS波宽度、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结果两组患者QRS波宽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LVEDD、LVEF、LA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LVEDD、LVEF和LA的影响无差别,但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的QRS波宽度明显较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根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RVOT起搏组(21例)和RVA起搏组(2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分别对病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之间的运动延迟(SP-WM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等指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术后3、12个月时,RVOT起搏组的LVEDD、LVESDI、VMD和SPWMD均明显小于RVA起搏组,LVEF均明显高于RVA起搏组(t=2.14~12.61,P<0.05)。结论 RVOT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对心室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因房室传导阻滞或慢心室率房颤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依据起搏部位分为LBBP组(19例)和右心室起搏(right ventricular pacing,RVP)组(23例),其中RVP组包括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11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12例。比较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QRS波时限(QR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在随访末对两组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评估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的机械同步性,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27±10.28)个月;LBBP组LVEF术前术后无显著变化,RVP组术后LVEF较术前显著下降[(54.09±9.27)% vs(. 58.94± 10.01)%,P=0.011],两组的LVEDD、LVESD较术前无显著变化;LBBP组QRSd较术前无显著变化,RVP组QRSd较术前显著增宽[(147.83±19.76)ms vs(. 124.04±31.10)ms,P=0.003],且明显宽于LBBP组[(115.79±14.27)ms,P<0.001];LBBP组的左心室达峰时间(left 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LVAT)明显短于 RVSP 患者的 LVAT[(65.25±19.79)ms vs(. 80.91±10.44)ms,P=0.003]。 LBBP 和 RVP 组的心室间机械延迟(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IVMD)存在显著差异[(-12.66±15.99)ms vs(. 15.13± 19.12)ms,P<0.001],LBBP 组的左心室 16 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ime to minimum systolic volume in 16 segments of left ventricle,Tmsv16-SD)和心率校正后的Tmsv16-SD(Tmsv16-SD/R-R)均小于RVP组,分别为[(23.35± 9.34)ms vs(. 37.31±22.95)ms,P=0.021;(2.65±0.92)ms vs(. 4.04±2.48)ms,P=0.030]。相关分析显示QRSd、Tmsv16-SD、Tmsv16- SD/R-R与LVEF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LVEDD及LVES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LBBP较RVP能更好地保护心室起搏依赖患者的术后心功能,可能与LBBP能更好地维持心脏的电和机械同步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具有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随机分为RVOT组(n=13)和RVA组(n=12),RVOT组导线选用主动固定电极,RVA组选用被动固定电极.起搏方式均为心室按需型起搏模式(VVI),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必要时缩短AV间期以保证完全心室起搏.术后第一周内,在心室起搏完全夺获条件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QRSd)及每分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VOT组1例术后2 d出现起搏不良,第3天行电极重新固定.RVOT组较RVA组的心室起搏时QRS时限显著缩短[(129±11) ms vs(149±15) ms,P<0.05],SV[(84±8) mL vs(74±8) mL,P<0.05],CO [(5.6±0.7) L/min vs (4.8±0.9) L/min,P<0.05],CI [(3.8±0.5) L/min·m-2 vs (3.2±0.6) L/min·m-2]均有明显提高.结论:RVOT起搏较RVA起搏获得更佳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伴有QRS波时限延长和明显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定6 min步行距离(MHW)、QRS波时限、胸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不明显,6 min步行距离增加,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右室不同起搏部位对老年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2016年收治的78例SSS患者,按照右室不同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40例)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38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两组起搏器QRS波时限、总计右心室起搏百分比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和各项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RVA起搏组患者QRS波时限较RVOT起搏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总计起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VOT起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RVA起搏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小于RVA起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起搏对SS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优于RVA起搏.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07-809
目的:对比观察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双腔心室起搏器患者82例,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42例。均随访观察3年以上,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电图测完全起搏QRS波时限,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对LVEDV、LVESV及LVEF影响较小[(116.2±11.2)ml vs(125.4±15.6)ml,(57.1±7.1)ml vs(61.2±9.3)ml,(54.6±5.5)%vs(47.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S波时限较短[(138.9±10.3)ms vs(153.8±1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高位右室间隔部(HRVS)起搏对患者心脏功能、左室重构及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植入VVI型起搏器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为RVA起搏,65例为HRVS起搏。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QRS波群宽度、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术后因NYHA心功能Ⅲ/Ⅳ级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数。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HRVS组LVEF高于RVA组,LVEDD及QRS波宽度均低于RV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RVS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及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数低于RV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S起搏对心脏起搏治疗患者心功能的不利影响低于RVA起搏,是更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心腔(CRT)脉冲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10例,起搏前心电图QRS平均时限为140 ms。行CRT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1年应用心脏彩色超声观察CRT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的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三心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意选用4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ms的分为A组(n=28);起搏时QRS时限≥133ms的分为B组(n=16),测量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QRS时限、血浆心钠肽(BN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测两组QRS时限、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QRS时限、LVDd、BNP,B组明显高于A组,而EF、SV、CO,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室流入道起搏部位QRS时限和心功能密切相关,QRS时限越宽,心功能纠正就越不明显或心衰进一步加重,反之,QRS时限越窄,心功能改善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自身QRS波时限(intrinsic QRS duration,IQRSd)对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植入双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VVI)患者42例?其中,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的绝对值(ΔLVEF)≥5%的患者22例(ΔLVEF≥5%组,DDD 12例,VVI 10例),同期ΔLVEF<5%患者20例(ΔLVEF<5%组,DDD 11例,VVI 9例),两组比较,研究起搏引起心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和可能的预测因子?每例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起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累积起搏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77.3个月,ΔLVEF≥5%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由术前(64.20 ± 6.30)%降至(40.60 ± 10.00)%(P < 0.001),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由术前(34.77 ± 6.42)mm增大至(41.00 ± 7.45)mm(P < 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由术前(49.82 ± 4.86) mm明显增大至(55.59 ± 8.44) mm(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ΔLVEF<5%组LVEF由术前(65.40 ± 3.25)%降低至(64.94 ± 3.00)%(P = 0.543),LAD由术前(37.40 ± 4.84) mm增加至(38.15 ± 5.83) mm(P = 0.347),LVEDD由术前(48.30 ± 3.95) mm增加至(49.00 ± 3.87) mm(P = 0.090),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卡方检验提示植入起搏器后术前IQRSd≥110 ms组较术前IQRSd<110 ms组患者发生心功能下降比率更高(P = 0.002);Kaplan-Meier分析发现植入起博器后术前IQRSd≥110 ms患者较术前IQRSd<110 ms患者心功能下降发生时间更早?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QRSd≥110 ms是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RVA长期起搏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前IQRSd≥110 m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且时间更早,术前IQRSd≥110 ms是起搏依赖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陈欣  陈刚  李科 《右江医学》2011,39(6):700-702
目的探讨流出道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动过缓住院患者75例,行选择性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间隔起搏植入手术,其中LVEF正常者,术后有提高LVEF,缩小LAD和LVEDD趋势(P>0.05);LVEF低于正常非心房颤动者,间隔起搏能提高LVEF(P>0.05),缩小LAD、LVEDD(P<0.05),改善心功能;LVEF低于正常合并心房颤动者,室间隔起搏有明显提高LVEF、缩小LAD、LVEDD趋势(P<0.05)。按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结论对于有安装埋藏式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施行流出道室间隔起搏能改善心功能,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进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20.
张力俨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14-1315
目的探究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HF)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DCM伴HF行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腔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脏超声指标LVEDD、LVESD、MR均明显下降(P均〈0.01),LVEF、LVFS明显上升(P均〈0.01);心功能等级、QRS波宽度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左室充盈增加,NYHA分级提高,QRS时限缩短。结论该术式可使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重新同步收缩,提高左室收缩效率,从而提高心脏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