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紫草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设置左旋紫草素浓度梯度为0、0.5、1、2、4、8 μmol/L,干预HeLa细胞,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筛选最佳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中分为对照组、左旋紫草素 0.5、1、2 μmol/L组。划痕实验检测HeLa细胞24、48 h后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左旋紫草素作用HeLa细胞24 h后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左旋紫草素作用HeLa细胞24 h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Wnt5a、β-catenin、p-LRP、LRP的表达。结果?左旋紫草素1、2、4、8 μmol/L在24 h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P<0.05,P<0.01),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左旋紫草素0.5、1、2 μmol/L组细胞穿过率明显降低,细胞穿过基质胶的能力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而降低(P<0.01),同时Wnt5a、β-catenin、p-LRP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左旋紫草素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通瘀解毒方对人胃癌细胞MKN-45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并探讨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10 ng/m L诱导MKN-45细胞构建EMT模型;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MT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能够明显增强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诱导MKN-45细胞发生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上调;同时,TGF-β1能诱导MKN-45细胞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 L)均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侵袭迁移及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下调;同时,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 L)还可下调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且上述结果中化痰通瘀解毒方在10、20、40μg/m L剂量组间存在剂量依赖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与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 L均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EMT和侵袭迁移,且XAV939可协同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 L抑制TGF-β1诱导的EMT和侵袭迁移。结论:化痰通瘀解毒方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EMT,进而降低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及细胞Wnt2/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冬凌草甲素低剂量组(10μmol/L),冬凌草甲素中剂量组(20μmol/L),冬凌草甲素高剂量组(40μmol/L)。MTT检测肝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RT-PCR检测肝癌细胞Wnt2、β-caten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内Wnt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冬凌草甲素进行剂量干预后,肝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冬凌草甲素以20μmol/L的浓度进行干预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冬凌草甲素浓度40μmol/L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冬凌草甲素干预肝癌细胞后,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内Wnt2、β-catenin mRNA的表达(P0.05)。同时,冬凌草甲素干预后,肝癌细胞内Wnt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也得到显著降低(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侵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2/β-catenin经典通路上的Wnt2、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柰酚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口腔癌KB细胞分为对照组及25、50、100、200μmol/L山柰酚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q PCR法检测Bcl-2及Bax基因表达,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山柰酚对人口腔癌KB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山柰酚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均显著升高,Bcl-2 mRNA及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山柰酚具有抑制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该作用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凌涛  王委  胡琛  严鑫  许雨婷  唐淳  寇玉  刘量 《中国中药杂志》2018,(23):4718-4723
研究中药绶草中分离得到的主要的9,10-二氢菲类单体化合物orchinol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初步的分子机制。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20,40,80μmol·L-1的orchinol处理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orchinol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分析5,10,20μmol·L^-1orchinol作用48 h后对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orchinol对SGC-7901细胞β-catenin,Wnt-3a,DvL2,cyclinD1,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orchinol在5~80μmol·L^-1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的活力,orchinol分别处理细胞24,48,72 h后,其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7.79,42.96,7.85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5,10,20μmol·L^-1orchinol作用48 h,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rchinol可显著下调β-catenin,Wnt3a,DvL2,cyclinD1蛋白、显著上调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以上结果提示orchinol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与orchinol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下游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周婷婷  谭劲  吴丹  刘寻  李群 《陕西中医》2022,(9):1155-1158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增殖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至对数期的人口腔上皮癌Ca9-22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1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2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4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分别于处理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Ca9-22细胞凋亡的影响,Caspase-3、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Caspase-9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C-myc、Wnt1、Bcl-2及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姜黄素均对人口腔上皮癌Ca9-2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与浓度、时间有关。5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1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20 μmol/L姜黄素处理组、40 μmol/L姜黄素组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活性及Bax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cl-2 mRNA及β-catenin、C-myc、Wnt1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口腔上皮癌Ca9-22细胞增殖并诱导Ca9-2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的24h和48h抑制率,并计算24h和48h的50%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作用48h后胃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的发生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小檗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h和48h IC50分别为74.16、36.84μmol/L。1μmol/L至120μmol/L浓度梯度的小檗碱干预48h后,SGC7901凋亡率发生率逐渐增加。其中5、10、25、50、75、12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0μmol/L时凋亡发生率达到35.43%;5、25、75μmol/L浓度的小檗碱作用后,SGC7901胃癌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则随浓度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25、75μmol/L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G2/M期细胞,各组比例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小檗碱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DNA合成和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及细胞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实验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其对Hep G2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AnnexinV-FIT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对Hep 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组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下调Hep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的侵袭(P0.01),对细胞的迁移无明显影响(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促进Hep G2细胞的凋亡,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Chir9902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24hSD大鼠8只(雌雄不限),取出关节软骨进行软骨细胞培养,细胞培养48h后进行软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以不同药物浓度将软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00μmol/L(对照组),0.75μmol/L,1.50μmol/L,3.00μmol/L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Chir99021进行干预。24h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组细胞形态的变化,蛋白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β-catenin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0.00μmol/L(对照组),0.75μmol/L,1.50μmol/L,3.00μmol/L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Chir99021干预下,各组细胞数量明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加药组β-catenin和PCNA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P0.05),而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Chir9902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后明显促进了软骨细胞的增殖,却抑制了软骨细胞分泌的Ⅱ型胶原。  相似文献   

10.
韩庆亮  张慧  郑慧军 《新中医》2023,55(24):112-118
目的:探讨大黄酚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脑 胶质瘤细胞U87,用不同浓度(0、50、100、200 μmol/L) 的大黄酚处理后,采用CCK-8 法检测U87 细胞增 殖能力;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 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以及Wnt 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 相关蛋白β-catenin、 E-cadherin、vimentin、MMP-9 蛋白表达。结果:大黄酚能抑制U87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诱导凋亡(P< 0.05),下调Bcl-2、β-catenin、vimentin 与MMP-9 的表达水平,上调Bax 与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P< 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大黄酚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87 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香加皮中提取的宝藿苷-Ⅰ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RT-PCR技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宝藿苷-Ⅰ作用48 h后,细胞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 RNA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Eca-109细胞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宝藿苷-I(25、50μg/mL)作用48 h后,Eca-109细胞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12.5μg/mL处理组细胞的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宝藿苷-I可能通过下调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抑制Eca-109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单体之一,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近年来针对汉黄芩素的抗癌药理作用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涉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仍较少,其抗癌活性的分子靶点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汉黄芩素治疗结直肠癌的特征靶点和分子通路,结果表明Wnt/β-catenin是汉黄芩素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通路。以此为基础,开展汉黄芩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的机制研究。药理研究显示,汉黄芩素能够显著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P0.001),且在12.5~50μmol·L~(-1)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规律。流式细胞术结果揭示汉黄芩素能够将细胞有效阻滞于G_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此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汉黄芩素对Wnt/β-catenin通路4个特征蛋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CTNNB1(β-catenin),BIRC5(survivin),GSK3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BAX呈现上调趋势(P0.05)。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流式细胞术与Western blot试验揭示汉黄芩素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征蛋白表达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CTNNB1(β-catenin),BIRC5(survivin),GSK3B,BAX是其潜在靶点。该研究阐释汉黄芩素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及特征靶点,希望能够为抗结肠癌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有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桑根白皮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以不同浓度桑根白皮素作用于HCT116细胞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和IC50,取25.4μmol/L和50.8μmol/L桑根白皮素作用于HCT116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镜下观测细胞形态并摄图;25.4μmol/L桑根白皮素作用于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荧光显微镜下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干预后β-catenin通路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桑根白皮素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72 h IC50为25.4μmol/L;桑根白皮素阻滞HCT116细胞周期于G0/G1期和G2/M期,对细胞凋亡无明显诱导作用;桑根白皮素显著降低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Myc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cyclin B1的表达。结论桑根白皮素可阻滞HCT116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β-catenin通路活性,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B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南星多糖(ARPS)对人肾癌细胞系GRC-1的增殖、凋亡及Wnt/β-连接素(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获对数生长期的GRC-1细胞后,给予0,20,50,100,200 mg·L~(-1)ARPS处理,0 mg·L~(-1)ARPS组为空白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浓度ARPS处理24,48,72和96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采用AnnexinFITC/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各浓度处理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浓度处理48 h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分子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在20~200 mg·L~(-1),ARPS对GRC-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效果,细胞增殖抑制率随ARPS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总体上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200 mg·L~(-1)ARPS的早期凋亡率及20~200 mg·L~(-1)ARPS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升高(P0.05),20,50,100,200 mg·L~(-1)ARPS组的G_0期/G_1期高于空白组,S期,G2期/M期及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均低于0 mg·L~(-1)ARPS(P0.05),20~200 mg·L~(-1)各质量浓度间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PS对人肾癌细胞系GRC-1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和G_0/G_1期阻滞并可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15.
汉黄芩素体外抗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汉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汉黄芩素对于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应用肿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应用形态学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汉黄芩素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作用,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观察对胃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结果 汉黄芩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为(74.26±1.21μmol·L-1,汉黄芩素也具有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荧光染色可见明显核碎裂、染色体聚集,并使胃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肿瘤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汉黄芩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有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与上调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的抗黑色素瘤作用是否与PTEN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雷公藤甲素(20 nmol/L)组、β-catenin抑制剂(5μmol/L IWR-1-endo)组、雷公藤甲素+β-catenin抑制剂组、ATRA(100μmol/L)组。分别采用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375细胞活力、凋亡率及PTEN、β-catenin、Bcl-2、Caspase-3、PCN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β-catenin抑制剂和ARTA处理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增强Caspase-3和PTEN表达的同时抑制β-catenin、Bcl-2、PCNA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PTEN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凋亡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例活动期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分离培养FLS,用终浓度50、100、150、200μmol/L汉黄芩素处理,同时设未加汉黄芩素空白孔作为对照组,在处理24、48、72 h后,噻唑蓝染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和表达、DNA ladder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汉黄芩素在150、200μmol/L 2个浓度可抑制RA的FLS增殖。200μmol/L汉黄芩素处理72 h后检测到IL-6表达和转录均受到抑制。100μmol/L汉黄芩素培养5 d后检测到RA的FLS细胞凋亡,凋亡率30%。结论汉黄芩素有抑制RA的FLS增殖、诱导凋亡和下调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La细胞,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0、160 μmol·L-1)的冬凌草甲素对HeLa细胞处理不同时间(12 h、24 h和36 h)的细胞活力的影响。以0(对照组)、10、20、40 μmol·L-1冬凌草甲素处理HeLa细胞24 h,TUNEL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检测HeLa细胞凋亡,细胞粘附实验检测HeLa细胞粘附力,划痕修复实验检测HeLa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eLa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分子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冬凌草甲素以浓度-时间依赖效应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细胞活力(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40 μmol·L-1冬凌草甲素组显著升高HeLa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40 μmol·L-1冬凌草甲素组显著降低HeLa细胞黏附率、迁移率和侵袭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40 μmol·L-1冬凌草甲素组显著降低HeLa细胞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P < 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亦可诱导凋亡及抑制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BT54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BT54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并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约5 000个细胞,24 h后加浓度分别为0,10,20,40,80μmol/L的姜黄素,培养12,24,48 h后采用MTT实验检测BT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用0,10,20,40,80μmol/L姜黄素处理细胞,48h后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分别用0,10,20,40,80μmol/L姜黄素处理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姜黄素0,20,40,60,80μmol/L组BT549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P均0.05),且同时间点内姜黄素0,20,40,60,80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剂量增加逐渐增高(P均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0,20,40,60,80μmol/L组BT549细胞凋亡指数随剂量增加逐渐增加(P均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总蛋白中β-catenin的表达不受影响(P0.05),而细胞核中β-catenin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株BT549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汉黄芩素对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和HT29细胞系,设空白组、汉黄芩素不同浓度组(浓度分别为5,10,20,40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Annexin V-FITC/PI双标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穿透小室(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处理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不同浓度汉黄芩素作用24 h后Ywhaz mRNA的水平,并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汉黄芩素可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系的凋亡率,其中20和40μmol·L-1的汉黄芩素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显著(P0.01),且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10,20,40μmol·L-1)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穿膜数(P0.05,P0.01),汉黄芩素可下调Ywhaz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降低Ywhaz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汉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CT116和HT29细胞系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Ywhaz的蛋白水平及其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