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延平  武苗  陈信义  王丽 《陕西中医》2013,(12):1673-1674
目的:观察益髓颗粒对M DS动物模型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致癌剂DMBA制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本品对造模大鼠外周血象、骨髓象的影响。结果:益髓颗粒12g/kg有对抗DMBA 引起的大鼠RBC、PLT、HGB减少的作用(P<0.01或 P<0.05)。益髓颗粒12g/kg有抑制骨髓增生亢进并对骨髓病态细胞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1或 P<0.05)。结论:本品12g/kg对DMBA 所致MDS大鼠模型的病态造血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2)
目的:探讨金仙胶囊对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小鼠的生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金仙胶囊10、20、30 g/kg组及G-CSF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媒。在给药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其外周血细胞数量及IL-1α、IL-6水平;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CD34-LSK细胞数,并计算各组CD34-LSK细胞占骨髓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WBC、PLT及血清IL-1α显著降低,而IL-6和骨髓造血干细胞CD34-LSK比例显著升高(P0.01)。金仙胶囊20、30 g/kg能显著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WBC、PLT及血清IL-1α水平,降低IL-6水平和骨髓造血干细胞CD34-LSK比例(P0.01)。结论:金仙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抑制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液IL-1α及IL-6水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皮下隔天注射苯(1 mL/kg)7周,取材前2周连续隔天腹腔注射CTX(25 mg/kg)3次,建立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模型。三周后灌胃前,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力龙组、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和滋肾生血组。第七周处死大鼠,股动脉取血,静置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放免法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5、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明显升高(P0.05),IL-2显著升高(P0.01),TNF-α有升高趋势,经过治疗后,IFN-γ、IL-2、TNF-α均有降低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IL-5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显著降低(P0.01),经过治疗后,IL-4、IL-5、IL-10均有升高趋势。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降低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负调控,增加细胞因子IL-4、IL-5、IL-10正调控,对AA大鼠免疫和造血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滋肾生血方疗效优于益髓生血颗粒、温肾生血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肾益髓法治疗肾阳虚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要求38例的病例随机分成中药组19例,及安雄组19例,在规定疗程中观察中医证候改变情况,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骨髓干/祖髓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的变化,观察两组的疗效、造血及骨髓细胞调控功能、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89.5%,安雄组总有效率73.7%,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94.7%)明显优于安雄组(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及血小板上升有显著差异(P0.05),且血小板上升优于安雄组(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骨髓中CD34,值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肾益髓中药可以明显改善肾阳虚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以提高患者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可以降低患者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值明显降低,温肾益髓法治疗肾阳虚MDS患者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能对该疾病进展有良好的干预,还是一种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炎合剂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可溶性CD80、CD86水平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抗炎合剂组、清开灵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并进行肺组织HE染色,测定大鼠血清可溶性CD80、CD8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CD80、CD86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抗炎合剂组CD80、CD86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抗炎合剂组CD80含量低于清开灵组(P0.01),CD86与清开灵组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0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抗炎合剂组TNF-α、IL-10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TNF-α/IL-10(Th1/Th2)比值则高于模型组(P0.05);清开灵组IL-10值高于抗炎合剂组(P0.01),而TNF-α及TNF-α/IL-10与抗炎合剂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炎合剂可通过减少CD80、CD86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有效减轻大鼠的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瘀化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消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以高、低剂量消瘀化痰方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低剂量组TNF-α和IL-6的含量均低于阳性药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化痰方可通过降低TNF-α和IL-6的含量发挥抗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92-195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疏肝中药益髓理血饮对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益髓理血饮,水煎450ml,日一剂。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统计治疗后1个、3个、6个疗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后6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和骨髓造血情况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治疗后6个疗程,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均明显升高,均值分别为达4.8±1.4、3.2±0.7、105.9±22.4,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血小板数略有升高和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疗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3例,失败4例,有效率达87.88%,且随访显示远程疗效显著。结论: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参芪蛭龙汤对膜性肾病大鼠血清中IL-2、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建立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将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量蒸馏水)、参芪蛭龙汤低剂量组(4 g生药/d)和参芪蛭龙汤高剂量组(4 g生药/d)。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后,腹主动脉取血,观察大鼠血清中IL-2、IL-6和TNF-α含量变化情况;取胸腺和脾脏组织称重,计算内脏指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蛭龙汤低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TNF-α含量呈下降趋势(P 0. 05);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血清IL-6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 0. 05)。参芪蛭龙汤高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P 0. 01);血清IL-6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 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蛭龙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变薄,电子致密物沉积明显减少。结论:参芪蛭龙汤对膜性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与调节血清中IL-2、TNF-α含量、降低免疫器官重量及指数、改善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11)
目的:观察通络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IL-8、IL-10、TNF-α含量及子宫内膜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及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通过苯酚胶浆复制而成,给药15 d,取子宫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IL-10、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络汤中、高剂量组及桂枝茯苓丸组血清中IL-10含量和子宫内膜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清中IL-8、TNF-α含量及子宫内膜组织中NF-κB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通络汤各剂量组及桂枝茯苓丸组CD4+CD25+Treg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通络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蒙药那仁满都拉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尿液PRO、BIL血清IL-6、TNF-α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邹氏改良的慢性血清病大鼠模型的方法复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取32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那仁满都拉低、高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每组8只。那仁满都拉低、高剂量组分别按1.5 g/(kg·d)、4.5 g/(kg/d)灌胃;六味地黄丸组按1.0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3周。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液PRO、BIL的含量;末次给药12 h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IL-6、TNF-α含量;处死大鼠取右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那仁满都拉低、高剂量组尿液PRO含量和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那仁满都拉高剂量组尿液BIL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那仁满都拉各给药组随剂量增大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减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蛋白管型、细胞管型、玻璃样变和空泡变逐渐减少。结论:蒙药那仁满都拉可降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清IL-6、TNF-α及尿液PRO、BIL含量,减轻大鼠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A,MDS-RA)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MDS-RA患者给予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药物组成:熟地黄、天冬、人参、淫羊藿、黄芪、当归、枳实、柴胡、土茯苓)进行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贫血、出血、发热等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及远期疗效等情况。结果:31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4例,进步4例,失败3例,有效率为77.76%。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实验室指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血红蛋白的提升方面,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P0.01)。结论:益髓理血饮治疗MDS-RA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晶 《新中医》2016,48(7):290-29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通过拔除大鼠右上颌磨牙,人为造成大鼠偏侧咀嚼,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模型。实验分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3组,按组进行相应的干预然后收集血清和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比较,模型组血清内IL-1β、TNF-α含量大幅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内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模型组中IL-1β、TNF-α的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模型大鼠颞下颌关节炎的指数,具有一定抗炎消肿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蓬草除痹汤(PCCB)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IL-1β、TNF-α及T细胞亚群CD4+T、CD8+T、CD4+T/CD8+T的干预作用,探讨PCC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CCB组、雷公藤组、空白组及模型组,连续给药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流式细胞术评价PCCB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AI)及大鼠血清IL-17、IL-1β、TNF-α和CD4+T、CD8+T、CD4+T/CD8+T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28 d后,PCCB组、雷公藤组关节肿胀度及AI显著改善(P均0.01);血清IL-17、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CD4+T降低,CD8+T升高,CD4+T/CD8+T显著降低,且PCCB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 PCCB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下调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17、IL-1β、TNF-α的水平,调节大鼠血清中CD4+T、CD8+T及CD4+T/CD8+T比例,这可能是PCCB治疗RA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红花籽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IL-6及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血脂模型法进行本次研究.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西红花籽油1.7ml/kg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西红花籽油3.3ml/kg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西红花籽油10.0ml/kg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西红花籽油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IL-6及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清肺止咳灵糖浆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清IL-8、TNF-α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以外的其余4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烟熏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与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8、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TNF-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清肺止咳灵高、低剂量组、阳性药组均能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鼠血清IL-8、TNF-α的含量(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清肺止咳灵糖浆高、低剂量组与阳性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鼠支气管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结论清肺止咳灵糖浆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鼠肺组织具有修复及抗炎症反应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IL-8、TNF-α的含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金蛭方高剂量组、金蛭方低剂量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片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IL-1β、TNF-α的含量(P0.01)。结论:金蛭方通过调节缺血性中风大鼠IL-1β、TNF-α的分泌和释放以达到拮抗缺血性中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风湿Ⅱ号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4、IL-10 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除空白组外,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于大鼠右后足跖皮内制作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雷公藤多甙片)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风湿Ⅱ号胶囊药液0.648、0.324、0.162 g/kg 灌胃,阳性药组用雷公藤多甙片6.0 mg/kg 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每日1 次.用药28 d 后,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关节炎指数,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4、IL-10 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血清中TNF-α显著升高,而IL-4 及IL-10 则明显下降(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及阳性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长快,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且均可降低TNF-α含量,升高IL-4、IL-10 水平(P <0.05 或P <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AA 大鼠的体质量(P <0.05),降低关节炎指数(P <0.01),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P <0.01),中药高、中剂量组则能显著升高IL-4、IL-10 水平(P <0.01).结论 风湿Ⅱ号胶囊通过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升高IL-4、IL-10 水平,恢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细胞因子间的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毒复方青蒿鳖甲汤对急性残留白血病(AML-CR)患者CD34+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诱导过程中对TNF-α含量及DC成熟的影响。方法采取AML-CR患者骨髓,体外扩增从中分离的CD34+细胞,以高、中、低剂量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诱导为DC,收集第0、6、9天上清并观察DC形态,ELISA法测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抗原表达。结果含药血清均能促进DC的成熟,降低TNFα含量,与正常兔血清组、细胞因子组有显著差异(P0.05),使DC较高表达CD83、CD86、CD1a、HLA-DR。结论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可促进AMLCR患者来源的CD34+细胞诱导成为成熟DC,并降低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20.
张卫  梁世娇  林文敏 《光明中医》2016,(8):1091-1094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4组,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IL-6、TGF-β、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UC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大鼠(P0.05),而TGF-β低于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后,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6、TNF-α、IL-1β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TGF-β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隔药组在下调大鼠血清IL-17、IL-23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而在IL-6、TNF-α、IL-1β、TGF-β的调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血清Th17主要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这可能是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