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对ITP的研究概况、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单方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进展,并指出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方法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标准化尚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爽  王祥麒 《河南中医》2005,25(5):81-8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近年来对ITP的治疗中、西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有关ITP的治疗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能生血、气能摄血”等理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多从气血角度出发。文章以气血角度分别从理论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出此治法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上有良好疗效。研究指出,气不摄血型ITP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失常,存在血管损伤。表明可以通过从不同中医证型的ITP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差异来寻找与ITP特异性的指标,并通过研究中医药调节ITP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修复ITP患者的血管损伤来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肾藏精生髓化血理论,从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两方面分析从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在基础理论方面,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今文献,从生理、病理、治疗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肾"与现代医学"肾脏"的关系;在临床实践方面,通过检索与整理近5年相关文献,分析了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中医补肾方药能明显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临床症状。结论:本研究可为补肾方药治疗IT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 ,是由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近年来 ,ITP的治疗中医、西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有关ITP的治疗情况作一概述。1 发病机理1 1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血证》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个方面 ,各种原因所致血证 ,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可归为火热薰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杨宇飞[1]等认为 ,本病的病机特点以肝脾肾三脏虚…  相似文献   

7.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是本病发病的中心环节,由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异常,发生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导致全身性出血,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为危急重症。中医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国家级名中医刘永年主任以凉血散血法为主辨治ITP有独到之处。笔者作为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刘师学习。现将凉血散血法治疗ITP的内容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祥麒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辉 《河南中医》2006,26(6):15-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衄、血尿、月经过多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血证、紫斑范畴。ITP西医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及脾脏切除等,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赵国 《陕西中医》2011,32(7):932-933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归属"血症"虚劳"葡萄疫"的范畴。临床表现以肌衄、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等。部分患儿表现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困难。中医治疗本病有鲜明的特征和较好的疗效。笔者根据本病发病机理结合临床特点谈一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0.
邓成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已公认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ITP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归之为血证范畴。西医治疗本病首选激素,但使用激素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中医治疗本病能明显改善出血症状,稳定性好,越来越多的ITP患者求治于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血液病专科医疗中心主任邓成珊研究员采用中医为主方法治疗ITP,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随邓老临诊多年,将邓老治疗ITP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多以皮肤、牙龈甚至脏器出血为表现。肾上腺皮质激素为公认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但仅1/3患者可获长期反应,因此该病常反复发作,病程多超过半年。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为主治疗慢性ITP3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59-66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脾统血"理论浅析从脾论治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提示从脾论治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从脾论治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严鲁萍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经验。方法:对门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中医辨证分别以益气摄血、清热凉血、养阴止血治疗ITP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ITP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ITP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0例(急性42例,慢性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和宁血饮联合治疗,对照组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皮下紫癜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远期疗效等。结果:急性ITP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慢性ITP治疗组出血症状改善以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总有效率、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宁血饮干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好,尤其是慢性ITP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中药配合泼尼松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将 5 1例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的IT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泼尼松加益气养血中药治疗 ,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提高 ,治疗组提高尤为明显 (P <0 .0 5 ) ,且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益气养血中药配合泼尼松治疗ITP可显著提高疗效 ,且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以中医辨证为主治疗前后疗效对照。结果:显效26例,良效41例,进步8例,无效5例。结论:以中医辨证为主治疗ITP疗效稳定,长期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并且对长期应用强的松伴随的副作用,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医学研究来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中医分型及中药疗效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中西医结合治疗ITP的重要进步。本文对目前ITP的中医辨证及方药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 中医分型的微观辨证研究 1.1 巨核细胞数量、形态分类及DNA含量与ITP中医分型 辛氏等[1]观察ITP病中医证型与巨核细胞(MR)的数量,形态分类及D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热妄行型各指标均增高,差异显著(P<0.01);气不摄血型 MR的数量及DNA值最低,有显著差异(P<0.01);阴虚火旺型产板MR最低(P<0.001)。可见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正是体内正邪交争…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以及缺乏任何原因为特征。本文报道1例典型ITP患者,经我院治疗转归情况。1病例资料患者,谢某某,女,56岁,主因"反复血小板减少并皮肤瘀斑10年,后加重伴乏力、黑便1月,颜面、四肢浮肿20d"急诊入院。患者2003年因外伤致头颅出血,就诊某市三甲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