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内胚层及第二生心区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对35例胚龄9~13 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应用抗音猬因子(Shh)、抗Ptc1、抗Smo、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胰岛因子(ISL-1)、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结果:胚龄9~11 d,呼吸内胚层开始发育,其腹侧形成Ptc1阳性的内胚层细胞索,与紧邻的第二生心区咽前ISL-1阳性间充质细胞形成对称的锥体形结构,顶端突入动脉囊腔。胚龄12~13 d,随内胚层细胞索消失,气管腹侧ISL-1阳性间充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心包内主动脉和肺动脉分离。结论:发育中的呼吸内胚层可能通过Shh信号通路为第二生心区咽前ISL-1阳性间充质细胞的发育聚集提供位置信息,参与小鼠胚胎心流出道的正常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动脉囊的发生发育及其与第二生心区的关系。方法:对胚龄9~13 d(ED9~13)小鼠头胸部切片做HE和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结果:ED10,动脉囊出现于心流出道远端,管壁主要由胰岛素增强子结合蛋白-1(ISL1)阳性内皮和间充质细胞构成,可见第二生心区、原始咽腹侧壁内胚层的ISL1阳性细胞增生并迁移至动脉囊壁。ED11~12,心动脉端向尾端移位、心包腔向头端及背侧扩展及ISL1阳性细胞的添加使动脉囊大部降入心包腔。ED12~13,含有ISL1阳性细胞的主肺动脉隔与流出道嵴愈合,将心包内动脉囊分隔为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动脉囊壁ISL1阳性细胞分化为大动脉相邻及游离壁的平滑肌细胞。结论:小鼠胚胎动脉囊是第二生心区细胞添加在流出道远端形成的。动脉囊壁ISL1阳性细胞分化为流出道心肌和主肺动脉干的平滑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早期原始心管发育. 方法 对胎龄7.5-9 d小鼠胚胎心脏进行石蜡连续切片,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并用抗转录因子GATA4和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头端中胚层间充质细胞与小鼠胚胎原始心管及心包腔脏壁中胚层相延续;心肌早期分化标志蛋白转录因子GATA4和α-SMA在原始心管部位高表达. 结论 位于神经沟和原肠之间的胚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参与原始心管和心包腔脏壁中胚层的形成;原始心管和心包腔脏壁中胚层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分隔、重塑过程中流出道嵴内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与转归。方法用抗α-SCA、抗α-SMA单克隆抗体及TUNEL凋亡染色法对胚龄11—16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1—12d,流出道远端分隔过程中,未见细胞凋亡发生。胚龄13—16d,随流出道间充质隔的形成与心肌化,α-SMA阳性细胞聚集形成高度特征性漩涡状结构,并可见细胞凋亡现象。结论不同部位的流出道嵴α-SMA阳性间充质细胞的命运转归不同,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参与形成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相邻壁,并参与流出道间充质隔的心肌化。  相似文献   

5.
柴露燕  张津滔  吴茜  田娟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3):196-197,200,I0001
目的 观察Calbindin-D28k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Calbindin-D28k在胚胎小鼠肾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及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对胚龄10、12、14、16、18 d小鼠肾组织中Calbindin-D28k的表达进行定性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Calbindin-D28k在胚龄12 d胎鼠肾输尿管芽开始微弱表达,之后随胚龄增加其表达量逐渐增加.胚龄12 d在输尿管芽表达;胚龄14 d在输尿管芽Y型分支表达;胚龄16 d在榆尿管芽壶腹表达,且在S小体与输尿管芽壶腹连接处有少量表述;胚龄18 d定位于连接小管、皮质集合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结论 推测Calbindin-D28k可能对胚胎小鼠肾集合管系的发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及表面标志物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向生殖嵴迁移及其细胞标志物改变.方法人胚生殖嵴或生殖腺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和SSEA-1的表达;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P)活性;RT-PCR检测4.5、7、9、11周人胚胎生殖嵴中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结果人胚胎第4.5周生殖嵴未见有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SSEA-1阳性细胞,且不表达转录因子Oct-4;第5~11周胚胎生殖嵴中持续存在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SSEA-1阳性细胞,且表达转录因子Oct-4;第12周胚胎生殖嵴中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SSE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存在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结论人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自第5周后开始迁移至生殖嵴,直至第11周后完全分化,其形态学特征为碱性磷酸酶、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SSEA-1阳性,且表达转录因子Oct-4.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整合素α2、α3及α5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探讨其与肾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中的整合素α2、α3及α5的表达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从胚龄12 d整合素α2、α3及α5即开始表达;整合素α2在发育各期肾小体表达较弱,在肾小管和集合管表达较强;整合素α3在发育各期肾小体表达较强.体视学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含量均随肾的发育逐渐增加.结论:推测整合素α2、α3及α5在小鼠肾发育中起一定作用,α2主要与肾小管和集合管发育相关,α3与肾小体发育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中间丝结蛋白与小鼠胚胎心脏分化发育成熟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龄9-19 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染色. 结果 胎龄9 d,原始心室和流出道α-SCA、a-SMA表达较强,而结蛋白表达较弱.心房α-SCA、a-SMA的表达限于背侧壁和腹侧壁,静脉窦仅见少许α-SCA弱阳性细胞.心房和静脉窦则无结蛋白表达.胎龄10 d,心房和心室膨出,心脏各部均表达较强的α-SCA、α-SMA和结蛋白.α-SCA、α-SMA和结蛋白的表达于胎龄12 d达高峰.之后,α-SMA和结蛋白表达逐渐下降,但在右心室和流出道表达持续时间较长. 结论 α-SCA、α-SMA和结蛋白在小鼠胚胎心脏表达的时空特征表明小鼠胚胎心脏不同部位心肌分化发育成熟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胚胎期小鼠Tbx18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了解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 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鼠整胚TBX18 mRNA的表达,用X-gal染色检测Tbx18-Cre/Rosa26R/LacZ 双杂合基因谱系示踪模型小鼠胚胎的报告基因LacZ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胚胎期心脏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 发现在小鼠胚胎期9.5~10.5 d转录因子Tbx18主要在前体心外膜表达,由前体心外膜逐渐迁移定位于心外膜;在11.5~12.5 d的小鼠胚胎Tbx18主要定位于心脏、上下肢、体节及上下唇鄂区域;大于12.5d的小鼠胚胎Tbx18除了上述部位外还定位于肾、输尿管、膀胱等区域.结论 转录因子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对小鼠心脏的发育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上下肢、体节、唇鄂、肾、输尿管、膀胱的发育中也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胚胎期小鼠Tbx18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了解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鼠整胚TBX18 mRNA的表达,用X-gal染色检测Tbx18-Cre/Rosa26R/LacZ双杂合基因谱系示踪模型小鼠胚胎的报告基因LacZ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胚胎期心脏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发现在小鼠胚胎期9.5~10.5 d转录因子Tbx18主要在前体心外膜表达,由前体心外膜逐渐迁移定位于心外膜;在11.5~12.5 d的小鼠胚胎Tbx18主要定位于心脏、上下肢、体节及上下唇鄂区域;大于12.5 d的小鼠胚胎Tbx18除了上述部位外还定位于肾、输尿管、膀胱等区域。结论转录因子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对小鼠心脏的发育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上下肢、体节、唇鄂、肾、输尿管、膀胱的发育中也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转换酶(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convening enzyme,TACE)在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着床模型中对胚泡粘附的影响,初步探讨TACE在小鼠生殖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胚胎着床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孕4d(d4)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胚泡,构建胚泡体外着床模型;通过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运用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TACE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向体外着床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ACE抗体,观察对胚泡体外着床的影响,并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抗体干预后各培养体系中TACE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旺盛,鉴定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对角蛋白抗体有棕黄色阳性表达,对波形蛋白抗体为阴性表达.PCR结果显示TACE mRNA在共培养体系中有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RT-PCR结果相一致;小鼠胚泡体外共培养具有较高的粘附率,添加TACE抗体后胚泡帖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帖附率(P<0.05),且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胚泡粘附率随之升高,免疫化学检测结果也显示随着抗体浓度的降低TACE的表达量随之升高.结论:TACE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有利于小鼠胚胎粘附、扩展,为胚胎的着床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2转基因小鼠继发腭发育过程中,TTF-2 mRNA及蛋白表达的规律.方法 于妊娠12d、13d、14 d、15 d分别断颈处死各3只孕鼠,无菌条件取出胚胎,解离腭突.应用RT-PCR技术和Western印记方法检测TTF-2在腭突中的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转录因子-2转基因小鼠胚胎的腭突形成、上抬和融合的发育过程中均有TTF-2的表达,但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和Western印记结果一致.结论 甲状腺转录因子-2转基因小鼠继发腭发育过程中,TTF-2在腭突中的持续高表达,这可能是甲状腺转录因子-2转基因小鼠出现腭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胞吞受体megalin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体视学方法检测胚龄9.5、11、14、16、18d小鼠肾脏megalin的表达。结果Megalin在胚龄9.5d小鼠表达于中肾管上皮细胞游离面,胚龄11d表达于输尿管芽的上皮细胞游离面,胚龄14d megalin表达量逐渐增多,主要分布于输尿管芽的壶腹部和发育中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及较成熟的近端小管刷状缘。胚龄16d至胚龄18d megalin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的刷状缘,肾小球内也有微量表达。结论Megalin在胚胎肾发生中的表达存在着时空顺序,可能与肾小管,乃至肾单位的分化及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史慧  穆长征 《中外医疗》2008,27(14):19-20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胚胎及生后小鼠肾脏iNOSMRNA及iNOS的表达,探讨iNOS在小鼠肾脏发生发育中意义.方法 取昆明小鼠,按胚龄12,14,16,18d和新生1,3,5,7,14,21,42d分组.取肾脏,Western-blot检测iNOS,原位杂交检潮iNOSmRNA,结果用CIAS-1000细胞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NOSmRNA产生于胚胎14d,分布在输尿管芽;胚胎16d至成年iNOSmRNA主要分布在近曲小管,而远由小管表达较少.各组iNOSmRNA呈持续表达,无明显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iNOS的光密度百分数在胚胎14d组置高,随肾脏发育iNOS含量逐渐减少,各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肾脏发生发育中iNOSmRNA是持续稳定的,iNOS含量随发生发育过程逐渐减少,因此iNOS表达调节可能发生转录和转录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nNOS)在小鼠发育不同阶段肾小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鼠肾小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胚龄(E)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1、3、7 d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小体发育各阶段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12d时在输尿管芽周围的生后肾组织中即可见到nNOS的阳性表达;随后,在各期肾小体中都可见到nNOS的表达,但是表达强度逐渐减弱.图像分析结果显示nNOS随着肾小体的发育,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nNOS在小鼠肾小体发育早期即发挥作用,但随着肾小体的发育成熟,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视杯干细胞在大鼠胚胎视杯内的分布及分化特点。方法 对胚龄11~15d的大鼠胚胎视杯组 织做连续水平位冰冻切片,特异的抗CHX10及视网膜细胞标志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5d龄胚胎的CHX10阳性细 胞主要集中视杯的内外层,多呈复层上皮样排列,在视杯边缘层呈簇状分布;13.5d龄胚胎中,视杯外层细胞内出现色素, 内层玻璃体侧细胞出现Thy1.1阳性细胞,14.5d龄,内层Thy1.1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视杯干细胞分布在胚胎视杯 内外层和边缘层,12.5d龄胚胎的视杯中干细胞丰富,未见分化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6(AQP-6)在胚胎小鼠肾脏发育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胚龄14、16、18 d小鼠肾脏中AQP-6蛋白表达。结果 AQP-6于胚龄14d的胎鼠肾脏可见微弱表达,表达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其后随着肾脏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增多。结论 AQP-6与胎鼠肾脏的发育和功能成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收集不同胚龄和日龄的小鼠整体胚胎及新生鼠14.5、15.5及16.5 d的胚胎,清洗后直接置于4%中性甲醛中固定24 h以上;胚龄17.5、18.5 d及日龄0、1、2 d的小鼠,先用注射器往胸腹部及脑部缓慢注入固定液,再整体固定于标本瓶中24 h以上。经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编程脱水,石蜡包埋技术制备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切片。应用HE染色方法对切片进行染色检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的不同组织结构。结果使用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处理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经过特定的脱水程序处理,镜下观察不同胚龄及日龄的不同组织器官,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一致性好。结论本实验室利用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对小鼠胚胎和新生鼠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合理程序,能够同时处理不同胎龄和日龄的小鼠整体胚胎及新生鼠;脱水后制备的石蜡切片结果稳定,一致性好,为小鼠遗传学和发育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物在人胚胎肝胆管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胆管板发育过程中EMT的发生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MT相关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CK19)、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31例8~40周龄人胚胎肝胆管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变化情况。结果 从8周龄开始,随着胆管板阶段、胆管板重新塑形阶段、胆管形成阶段的发展,汇管区内CK19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也逐渐增加,而vimentin和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则逐渐减少,CK19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与vimentin和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CK19与vimentin:r=-0.820,P<0.001;CK19与α-SMA:r=-0.797,P<0.001)。9周龄胚胎肝胆管板细胞开始表达vimentin,13~19周时达到高峰,之后减少,28周时检测不到;14~32周龄胚胎肝部分发育中的胆管细胞也表达vimentin,观察到汇管区vimentin阳性的肌纤维母细胞(pMFs)向胆管(板)内整合、移行。通过连续切片观察到9~32周龄胚胎肝部分胆管板或胆管细胞共表达vimentin和CK19。结论 人胚胎肝胆管板发育过程中存在间质上皮转化,与胆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鸡胚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发育第7 d(E7)和第14 d(E7)鸡胚腰段脊髓用NGF、BDNF和NT-3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NGF、BDNF、NT-3在脊髓两时相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 脊髓发育第7 d,NGF仅在腹侧白质表达,BDN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腰段腹角神经元的核周质及神经突起内,而NT-3阳性细胞则分布于腹角前外侧群神经元;脊髓发育至第14 d,不但白质NGF表达进一步增强,脊髓灰质内亦出现少量NGF阳性细胞,尤其是背角细胞可见强的NGF表达;BDNF除腹角染色外,也扩展至整个背角神经元及神经突起,并出现一些BDNF阳性胶质细胞;NT-3除分布于腹角前外侧群神经元外,中间带、背角内亦出现了一些NT-3阳性神经元.Western blot进一步证明上述3种因子的表达量均随发育进程增强,尤以BDNF为甚,其E14的表达量约为E7的2.7倍.结论 NGF、BDNF和NT-3在脊髓的表达随发育进程由腹角向背角扩展,且表达量逐渐升高.提示,NGF、BDNF和NT-3可能与促进脊髓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