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学治病求本的观点入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又如《景岳全书》说:“万物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为首务……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其病之因便是病本。”临床中迅速抓住疾病的根本就是关键,重点在于不能肩痛治肩,应该从疾病的根源出发,  相似文献   

2.
一、不能准确语译词义1、对词义完全不懂例:以醋为未足,又益之以橙。(《良方》自序)(误)用醋还认为不够酸,又用桔子增加酸味,〔《医古文直译》(以下简称《直译》)第84页〕橙似桔,但绝非桔,是两种水果。不可译“橙”为“桔子”。2、对词义的理解似是却非例: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  相似文献   

3.
路志正脾胃论治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家学渊源,精医术,勤临证,善研索,多年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深感其思路广阔,辨证详明,用药精当,现择其鳞爪以飨同道。1 调脾胃,治病必求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二者维系人体升与降、纳与化、燥与湿的平衡。“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凡病之发生、转归、预后莫不与脾胃有关,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也。故察病,必先察脾胃强弱;治病,必先顾脾胃盛衰,对于年老体弱,大病久病之人更应注意养护胃气,无论哪一…  相似文献   

4.
眼针疗法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疗法”是以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华佗“看眼察病”方法的启示下,彭静山教授提出的针刺治病方法,是祖国医学在实践中发展的一部分。“眼针”因取穴在眼球周围,眼眶边缘,施治时察看眼球结膜上血管形、色的微妙变化,辨证辨病配穴,故称这种方法为“眼针疗法”。临床用治全身多种疾病,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跟随刘复兴老主任左右,老师常常教导“不仅要治人的病,关键是要治病的人。”强调治病求本、辨证施治,在其指导下辨证分型治疗单纯性皮肤瘙痒症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即《景岳全书.求本论》所说“所谓本者唯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因热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寒也。但察其因何而起,起病之因,便是病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本”就是阴阳和它归属下的表里寒热虚实,也就是八纲。八纲就是复杂的病理改变的概括,包括病因、病机几个方面的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7.
从子和之见,病实可攻 金·张子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以攻为主,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并再三告诫:老年诸病,断不可补。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地”,“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这一治疗思想,对于诊治老年性痴呆症属实证者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是中医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针灸临床辨证选穴,进行施术的重要依据。因此,八纲辨证对针灸治病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1证分阴阳统领六要阴阳是表里、寒热、虚实六要的总纲,代表着事物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疾病的性质、表现也都可以用阴阳来分为两大类,即表证、热证、实证为阳证,里证、寒证、虚证为阴证。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谈到治疗疾病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针灸治病的机理之一就是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9.
“察舌诊病”是中医诊断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来说,察内脏的虚实,重点在于舌质;察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形色外诊简摩”上说:“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旨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前人认为“舌为脾胃之外候”,“脾主运化”,舌与脾胃的消化有密切关系,消化情况容易反映于舌部。据此,本文以观察舌象变化来分析与慢性胃部疾病的关系,而本级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直视下肉眼观察及活检病理确诊的,作者试图运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索其与临床的联系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肿瘤康复与生存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肿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必须始终着眼于“治病求本”的原则,结合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施治方法;同时也树立“治未病”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2.
医意论     
邹勇 《中医学报》2016,(10):1511-1512
在古代语境之中,意之本义只有两层意思:一是心意,用心去意察;二是意念,用心去意导。"医者意也",即医理与思维结合,用心察病审机用药,而非无原则的以意念诊病行医。个别文学家甚或个别医家所描述的以意想推导治病,也有其客观的事实基础,极少凭空捏造。以当今思维去理解,意即是医者的思维,即把临床收集的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推理的临床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气一元论"浅析"八法"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张景岳明确指出:“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欲求其本,调气为先,邪在表,散而调之;邪在里,行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热者清而调之,虚者补而调之,实者泻而调之。“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总而言之,“八法”施方用药,暗合利气玄机于其中。法虽众而治则一也,即治病皆以“调气”为原则,所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是也,“善医者,调其气而已”。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病,先别阴阳、虚实、寒热之属性,后辨表里、脏腑、经络之部位,确定为某脏、某经之病变,精选与其相应之某药、某方,方能药达病所,除邪而不乱正。人皆知吴茱芋为温里祛寒之药,入厥阴、阳明、少阴等经,但其所治之病又不与干姜、肉桂,附子、茴香等药类同,故东垣谓其“诸药不可代也”,说明吴茱芋作用于人体,有它的特殊选择性,单从脏腑,十二正经角度来说明,似乎不能详尽、恰当地归纳其功用。王好古《汤液本草》吴茱芋条下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此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不合理用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病,也能致病”。药品本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临床上不合理的使用,导致临床上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经过笔者对临床的观察分析,经常性发生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病本略言     
万物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以求本为首务,所谓本者,惟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病热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起病之因,便是病本,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故明者独知其所因,而直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皆退矣。至于六者之中,多有兼见而病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者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都有不同的解释,作者认为这个“本”就是疾病的本质,而“求本”就是“辨证”,“证”也就是疚病的本质。文中举例论证辩证(求本)的重要性,并批驳了“有些病无证可辨”的错误论点。指出后人要不断辨证论治,使中医早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李时珍《本草纲目》与微观药证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时珍《本草纲目》博极医源,集明代以前医文药学之大成,汇诸家精华而成一学,融脏腑、经络、阴阳左象、用药法象等理论,结合临床治病,察病源,候病机,随证用药,务必谨守病机,杂合以治,较系统的阐明了药证辨治的科学内涵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有人形象地把治病比喻为射箭,疾病是“靶子”;治疗措施比作“箭”,找准靶心才能“有的放矢”,找靶位(疾病)就需要诊断。否则、岂不是“无的放矢”,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治疗之前必须先有诊断。尽管临床上有些疾病一时难以确诊需要做临时处理,那也是为了最后作出诊断,称之为诊断性治疗。当然、偶而也有没有诊断“瞎猫碰上死耗子”或“歪打正着”也治好了病,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病也必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个人在临床上从六个方面实施此原则:辨阴阳,知病所,识病情,循经脉,分标本,明时令. 辨阴阳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阳证分表、实、热,阴证分里、虚、寒。临证时必须明确疾病的阴阳属性,才能决定针灸施治的原则。正如《内经》所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之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