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为特征,表现为骨微观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风险,特别是脊柱、髋部、腕部、肱骨以及骨盆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通过骨密度测定,依据测定的与年轻成年人群相比的T值来诊断骨含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以绝经后老年妇女多见,是由于骨代谢平衡的失调,主要是破骨细胞呈现活跃的状态,使得骨吸收大于骨的形成,从而出现一种负平衡状态,最后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骨折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3.
二至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以绝经后老年妇女多见,是由于骨代谢平衡的失调,主要是破骨细胞呈现活跃的状态,使得骨吸收大于骨的形成,从而出现一种负平衡状态,最后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1]。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骨折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由于绝经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常发生于女性绝经后10年内,由于造成的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风险增加,严重威胁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故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治疗与护理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我们采用青娥丸治疗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并施以科学护理,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骨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引起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骨量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会导致骨脆度增加,增加骨折的风险~([1])。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脆性骨折,驼背,身高缩短,骨骼疼痛等~([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3-4])。本病属中医"骨痿"、"腰痛"、"骨痹"、"骨折"、"虚劳"等范畴~([5])。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补肾健脾法谈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50-2250
骨质疏松症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变化继而引起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根据骨质疏松症临床上所表现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驼背等特征,按其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的"痿症""骨枯""骨极""虚劳""骨痿"之论述颇相似。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目前国内对该病的防治研究已不断深入。本篇就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的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减少,导致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退行性骨骼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等症状~([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越高。据相关统计数据报道~([2]),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50年将步入老龄高峰期,60岁以上人口占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骨科疾病,也是一种骨量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骨所含的无机物增加,即骨体的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系统的疾病~([1])。患者常无需明显外力即可致胸腰椎的骨折,如不慎摔倒、剧烈咳嗽、打喷嚏等。目前临床上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多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症是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被破坏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的退行性、全身性骨病,主要以疼痛、脊柱变性及发生脆性骨折为临床表现,已成为困扰我国乃至全世界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1-2]。目前西医治疗药物包括基础治疗药物、骨吸收抑制剂及骨形成促进剂,常联合用药,价格昂贵而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补肾活血、填精壮骨、健脾通络等多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各家医方不同、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属于退化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上升。而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年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1]。本病病变部位在骨骼,在中医学认识中属"骨痿"、"骨痹"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肾虚气血精髓不足密切相关。清代蜀中名医唐溶川,在综合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  相似文献   

13.
骨密度、骨强度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体重、骨密度和骨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300名40~78岁的中老年志愿者为实验对象.对每个受试者身高体重等进行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用肌肉功能分析仪(MES)测试下肢肌力和股骨颈抗骨折能力(骨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腰椎骨密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247(P=0.012);股骨颈骨密度为-0.425(P<0.001);股骨颈骨强度为-0.522(P<0.001).②腰椎骨密度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427(P<0.001);股骨颈骨密度为0.352(P<0.001).③骨强度和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108(P=0.166).④骨密度与骨强度相关系数为0.843(P<0.001).表明骨密度和骨强度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骨密度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骨强度和体重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骨密度受体重影响严重,以骨密度为指标诊断骨质疏松容易受峰值影响而造成误漏诊,用骨强度诊断骨质疏松或预测骨折风险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与破坏,致使骨脆性逐渐升高,使得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桡骨远端骨折、胸腰段脊椎及肱骨骨折情况较为常见,由于机体骨质量相对较差,致使骨折后内固定物与植入物的牢固程度相对较差,从而极易出现松动,延缓骨折愈合过程,有再次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Pemberton手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常用手术方式,临床应用中因常需联合股骨截骨、取骼骨植骨等步骤矫形,手术损伤大,时间长,增加手术风险。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应用改良Pemberton手术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小儿髋关节脱位57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损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翠  鲁喦  李跃华 《山东中医杂志》2024,(4):333-336+342
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两种常见疾病,两者常相伴发生,相互影响。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为特点,骨折会大大增加老年人住院时长及失能、死亡风险,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产生不利影响。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发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严重损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肾阴阳失调病机角度及肾-脑-骨之间的关系阐述骨质疏松与抑郁症的相关性,认为肾阴阳失调是两者共同的病机。肾-脑-骨在经络上互相联络,肾精是骨骼和大脑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全身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继而引起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OP发病率约为59.8%,OP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本病辨证施治,整体调整,取得了显著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加,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骨痛,以腰膝酸软无力、步履艰难等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艾灸带脉为主治疗老年性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造成骨骼脆性明显增加,从而增加骨折发生率风险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的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其中,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增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导致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因素包括后凸畸形、骨水泥注射方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材料及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