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慕哲 《河北医药》1997,19(5):316-317
猝死是临床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猝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猝死占猝死总数的4%~10%,且老年猝死的病因与其他年龄组不同,有一定特点,应针对其特点加以防治。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5~1995年10年间内科住院病人中60岁以上老年猝死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60岁以上18例,70岁以上5例,80岁以上2例。其病因和发病时间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分析猝死的病因。方法 回顾近7年住院肺心病死亡患者80例,对其中32例猝死患者与之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猝死32例,占该死亡总数的40%,老年肺心病猝死27例,占猝死人数84.38%。结论 心律失常、缺氧、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等是慢性肺心病猝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 ,分析猝死的病因。方法 回顾近 7年住院肺心病死亡患者 80例 ,对其中 32例猝死患者与之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中 ,猝死 32例 ,占该死亡总数的 40 %,老年肺心病猝死 2 7例 ,占猝死人数 84 38%。结论 心律失常、缺氧、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等是慢性肺心病猝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老年冠心病猝死发生率逐年提高。我们对1987-1997年在我科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发生猝死的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以探索老年冠心病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1一般资料1.1调查对象: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突然意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因老年肺心病38例猝死者的原因。结果发现缺氧、过度利尿、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与老年肺心病猝死有关。结论要充分认识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和诱因,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利尿、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降低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某院内科2010年8月~2016年7月所收治心脏病老年患者248例,男性126例,女性122例,其中发生猝死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猝死率10.5%,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分别是9例(34.62%)、5例(19.23%)、4例(15.38%)、5例(19.23%)、3例(11.54%)。结论:据本次相关研究分析,内科心脏病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对于一些长期心脏基础疾病史、因同一种疾病反复住院患者,伴有多种合并症患者,需重点监测,客观分析,提供预见性治疗,加强监护,以积极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至2007年7月,我院用生脉和丹参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心衰)4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1个月~5年;其中冠心病36例,扩张性  相似文献   

8.
猝死多为心源性,即心脏性猝死(SCD)。由于其不可预知,住院期间的猝死易引起医疗纠纷,尤其在基层医院(本组8例中有2例发生纠纷)。及时发现猝死原因及危险因素,及早告知患方可能发生的后果,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可能会减少猝死发生率,从而减少纠纷。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期间猝死的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易引起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甚至老年猝死,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老年病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老年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例老年心脏性猝死(下称心性猝死)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预防措施等。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986年6月至1991年6月,我院内科有46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36例。60岁以上老年心性猝死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 (二)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合乎下述诊断标准,即健康人或病情稳定的病人,因心脏原因在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死亡为心性猝死。对伴有心衰、休克未能纠正及属于终末期病人,发生心脏骤停者未予列入。 (三)病因:冠心病10例,冠心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  相似文献   

11.
心性猝死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心律失常为老年心血管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美国每年有4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65%属于猝死,我国以猝死表现者占60%。本文对我院1979年4月至1989年4月,住院的45例60岁以上心性猝死前心律失常与同期成年人心性猝死前心律失常和死亡原因对比分析,力求引起临床工作者注意,以提高老年心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观察护理结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住院期间,无1例压疮、切口、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出院后6个月随访,除2例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外,其余患者均能扶单拐行走,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全程的心理护理、充足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16例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住院患者,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106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110例),半年后随访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半年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既有利于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血压控制,又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急诊PCI治疗大于60周岁的AMI患者72例(PCI组),同期病年龄大于60周岁未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PCI组72例住院死亡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3.4±4.2)%、平均住院天数20.3(19.2±1)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16例、猝死1例。对照组70例住院死亡16例、LVEF(28.8±9.3)%、平均住院天数27.4(25.1±6.3)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39例、心肌梗死6例、猝死5例。结论急诊PCI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54例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股骨头置换术(A组)为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36例。记录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数据,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病例不同随访时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髋关节置换组(B组)术后半年、1年、2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股骨头置换组(A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关键,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408例老年贫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老年贫血408例 ,对其病因加以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 .1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1986年~2002年门诊和住院的老年贫血408例均作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确定诊断 ,其病因分类见表1。1 .2性别与年龄 :408例中 ,男232例 ,女176例 ,男 :女为1.31:1。年龄在60~84岁之间。1 .3判别标准 :年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便秘是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尿潴留、肠梗阻、粪性溃疡、全身中毒症状,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现将我科对老年便秘患者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老年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便秘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60~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于躯体疾病42例(84%);意外死亡8例(16.0%);猝死4例(8.0%)。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80年10月~1986年7月共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111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111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36例。年龄3个月~77岁。平均住院天数28天。原发病及手术方式见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TG、TC、HDL-C及FBG、HbA1c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G、TC及F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HDL-C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