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色瘤是脂质代谢障碍的皮肤病。眼睑黄色瘤好发于上下睑内侧皮肤上 ,双侧对称如蝴蝶状 ,为微隆起、黄色、扁平、软斑块 ,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发病缓慢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1] 。有报道其发病率达 1 16 % ,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 ] 。因非手术疗效不满意 ,既往常采取手术切除。我们采用肝素钠局部皮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治疗方法、结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0例 5 6眼 ,88处黄色瘤。男性 6例 ,女性 2 4例。单眼 8眼 ,10处黄色瘤 ;双眼 4 8眼 ,78处黄色瘤。其中双上睑发病 6例 ,双下睑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PXA及6例GCG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XA患者组织学特征:肿瘤由巨怪瘤细胞、梭形细胞和泡沫样瘤细胞组成,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和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FAP、Vim、S-100阳性,呈弥漫性表达,CD34阳性率75%。GCG患者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出血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有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CD34阳性率17%。结论PXA及GCG临床及病理组织形态非常相似,两者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有无泡沫样瘤巨细胞、核分裂像、坏死以及CD34、GFAP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CD34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3例患者平均年龄23岁,2例位于顶叶,1例位于额叶.影像学上3例均位于幕上,其中1例呈囊性,囊内壁小结节明显强化;2例以结节状实性病变为主,未见强化.组织学均可见黄瘤样细胞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其中2例伴梭形细胞成分,3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黄瘤样细胞CD68和GFAP(+),CD34弥漫(+),Syn散在(+),Ki-67增殖指数为2% ~4%.结论 PXA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影像学和临床病理特点的星形细胞肿瘤.CD34是PXA的一种敏感标记物,对于诊断PXA及与其他脑肿瘤相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告4例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病例,描述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肿瘤位于皮肤真皮内,直径1.1~2.6cm;肿瘤组织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巨细胞混杂存在;瘤细胞多呈梭形,束状排列,核多形性,呈梭形、圆形或肾形;在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之间散在大而形状奇特的多核巨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但核分裂象少见;部分瘤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透亮、泡沫状。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Vimentin(+)、CD68(+)、Lys(+)、CD10(+)、CD99(+);CK(-)、S-100蛋白部分阳性、HMB45(-)、Ki67(-)。结论:皮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好发于皮肤真皮,是一种中间型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5.
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征,总结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并复习文献加以分析。结果瘤组织常排列成结节状、旋涡状和席纹状,瘤细胞呈梭形合体状,核椭圆形,染色质点彩状,有小核仁。瘤细胞间常混有小淋巴细胞。瘤细胞CD35、S-100、CD68和Vim( ),CKAEI、CKAE3和IEA(-)。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有多个长突起彼此相连。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扁桃体者更为罕见,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乳腺原发性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无特异性,镜下示:大部分区域见肿瘤性骨样组织,骨样组织被瘤细胞包绕,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多边形,并可见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破骨样多核巨细胞CD68(+),ER、PR、Her-2及上皮标记均(-)。结论乳腺原发性骨肉瘤极罕见,确诊需依据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选用单纯乳房切除或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对2例皮肤平滑肌肉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皮下平滑肌肉瘤,具有结节型的生长形态,瘤细胞丰富,异型性较大,核分裂活跃;例2为真皮平滑肌肉瘤,具有弥漫型的生长形态,瘤细胞较少,分化好,核分裂象不明显。免疫组化2例均表达SMA、MSA、Vim,1例灶性表达Desmin。2例随访迄今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皮肤平滑肌肉瘤少见,可分为真皮和皮下两种类型,两者具有不同的组织起源和预后特点,我们要注意区分,诊断除核分裂象计数外,尚需进行综合评估,对某些病例建议采用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王静  柳芹 《护理与康复》2006,5(5):388-389
眼睑黄色瘤亦称黄斑瘤,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男性亦可发病.肿物位于上、下眼睑内侧皮肤,上睑居多,双侧对称如蝴蝶状,色黄质软,微隆起,与周围正常皮肤的界线清楚[1].眼睑黄色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易复发,且有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1999年8月至2005年6月,本院采用平阳霉素在瘤体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鼻腔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鼻腔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征,总结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并复习文献加以分析。结果:瘤组织常排列呈结节状、漩涡状和席纹状,瘤细胞呈梭形合体状,核椭圆形,染色质点彩状,有小核仁。瘤细胞CD35、S-100、和CD68阳性,Ki-67的增殖指数为15%,AE1/AE3、CD34、SM、HHF35、NF、溶菌酶、CD21、CD31、F8、HMB45、MelanA均阴性。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鼻腔者更为罕见,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星形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方法对1例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性,5岁。影像学特点为左颞顶叶边界清楚的囊实性结节。组织学示肿瘤细胞伴短粗胞质突起,放射状围绕在血管周围呈假菊形团样排列,瘤细胞异型性显著,瘤巨细胞及核分裂象可见,易见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示GFAP和vimentin(+)。电镜下肿瘤细胞表面见微绒毛突起。完全手术切除后未行放、化疗,术后随访22个月无复发。结论星形母细胞瘤是罕见、来源未明的神经上皮肿瘤。组织学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类,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预后比低级别星形母细胞瘤差,手术完全切除肿块是主要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小肠转移性肺巨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小肠转移性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1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小肠转移性肺巨细胞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空肠肠壁有3处瘤结节,瘤细胞呈肉瘤样疏松排列,弥漫浸润肠壁全层,局部累及肠黏膜上皮.瘤细胞体积巨大,形态不规则,多见巨核与多核瘤巨细胞,间质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CK-L、CK7、Vimentin、NSE、CgA和TTF-1(+),而CK20和villin(-).电镜观察瘤细胞具有上皮特征和神经内分泌颗粒.依据光镜电镜的形态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再结合以往病史,确诊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小肠转移性肺巨细胞癌.结论 肺癌肠转移很少见,但当肺癌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或腹部占位病变时,要首先考虑到肺癌肠转移的可能,尤其肺巨细胞癌更易发生消化道转移.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肺巨细胞癌发生小肠转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DP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例DPL患者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开胸肺活检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和乳糜胸;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网格影;病理示肺组织内淋巴管增生和扩张,免疫组化显示淋巴管内皮细胞CD31和D2-40阳性染色。结论:DP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征性,双肺多发结节状和网格状阴影伴乳糜胸是其主要特点,明确诊断依赖于肺活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63例经CT扫描诊断并经6个月至1年抗痨的脑结核瘤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儿均获痊愈,脑结核瘤CT平扫为大片状水肿区,增强扫描为被水肿包绕的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病灶,此为脑结核瘤的特征性改变。结论:CT是诊断脑结核瘤和判断内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付静  廖松林  沈丹华  昌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4):260-263,i0005
目的 进一步探讨骨原发性黄色瘤的性质、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5例骨原发性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合组化和免疫组化及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成人,肿瘤单发,分别位于枕骨、胫骨和股骨两端。X线示骨有膨胀性、溶骨性、破坏性病变。组织学以纤维组织细胞增生伴大量黄色瘤细胞聚集及多少不等的慢性炎症细胞为特点;组化及免疫组化显示黄色瘤细胞的组织细胞特点。结论 骨原发性黄色瘤可能为一种骨的局灶性反应性脂质吸收性病变,主要应与含黄色瘤成分的其他良性骨病以及骨的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6.
陈延斌  季成 《临床荟萃》2010,25(10):836-838
目的 探讨荚膜组织胞浆菌性孤立性肺结节(HCSPN)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诊断5例及国内文献报道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SPN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8例患者中,男女之比13:5;14例为体检时意外发现;胸部CT均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下叶多于上叶(12:6)、右肺多于左肺(11:7);18例均误诊,初诊为肺癌15例、肺结核瘤3例,后均经外科手术、病理确诊;5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阴性;4例于术后接受了短程的抗真菌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HCSPN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多无症状;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价值不大;临床误诊率高;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无需采取抗真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结核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 本组6例脑结核瘤,男、女各3例。4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生化及治疗后结果明确诊断,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同期胸片发现肺结核4例。一次性增强扫描2例,平扫后增强扫描4例。结果 6全脑结核瘤中,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多数病变位于皮层或皮层下浅层,病变单发多发各3例。CT平扫病变为低密度1例,结节状、环状稍高密度灶3例。增强后结节状强化3例,环状强化2例,结节状并环状强化1例。结论 CT检查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及对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睿  王鲁平  李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14(3):190-193,201
目的探讨纵隔复发性多结节状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ALT)/高分化(WD)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纵隔多结节状ALT/WD脂肪肉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2例纵隔ALT/WD脂肪肉瘤均复发3次以上;均为多结节状;组织学除有分化好的脂肪肉瘤成分外,尚有其他多种成分。2例均曾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纵隔多结节状ALT/WD脂肪肉瘤具有很高的复发率,组织学成分复杂多样,需与多种脂肪及非脂肪性良、恶性肿瘤鉴别,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副乳腺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0):1476-1477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道1例副乳腺腺癌,结合献对该病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呈条索状及腺样排列,表皮内可见灶状分布paget细胞,肿瘤周边见乳腺小叶样结构。免疫组化:ER、PR、C—erbB—2均阴性。结论:副乳腺癌早期诊断较困难,在诊断时必须证实与正常乳房无关,发病前副乳腺病史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副乳腺癌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少见单发性毛发上皮瘤进行研究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存在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症状表现的患者的临床情况、病理表现、皮肤镜检查、诊断的要点及预后的表现。结果 患者女,32岁,鼻部肿物3年。查体鼻部可见一半球形半透明红色结节,直径约1 cm。皮肤镜提示粉红色背景、树枝状血管、粟粒样囊肿。组织病理有典型的形态特征,表现为真皮内基底样细胞团块,存在毛发分化倾向及角囊肿的表现。根据其组织病理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诊断,将患者确诊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手术切除后1年无复发。结论 临床上对单发性毛发上皮瘤的误诊率较高,而对这种疾病的确诊主要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来明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