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40例全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进行CT扫描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充盈缺损19例,肠梗阻13例,管壁僵硬、粘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粘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及CT仿真内窥镜对小肠原发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以往认为CT对空腔脏器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采用钡餐造影检查小肠病变,近年随着MSCT(Multi-slice Spiral CT)及CTVE(CT Virtual Endoscopy)的应用,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愈来愈显示出其优越性。对我院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肿瘤手术44例临床诊治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增伟  徐珂  职梅 《临床医学》2009,29(7):29-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类型、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小肠肿瘤误诊误治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10例,其中平滑肌瘤3例,占30%。小肠恶性肿瘤34例,其中间质细胞肉瘤14例,占41.2%,其次为腺癌12例,占35.3%。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7例,其中9例阳性,CT检查25例,其中19例阳性。结论应综合利用纤维胃十二指肠镜,CT、X线钡餐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手段,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减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高伟民  刘静  吴云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28-1029
目的评价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和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多排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 26例中,腺癌13例,间质瘤7例,腺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10例,检出率37.5%;CT检出率10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目前检查小肠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1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7岁。选择应用了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肾穿刺造影、B超和CT扫描。结果:肉眼血尿、腰痛和肾积水是本病三大临床表现。静脉尿路造影(IVU)诊断2例(18.18%),逆行尿路造影和肾穿刺造影诊断5例(83.33%),B超对10例均未发现输尿管肿瘤,CT扫描诊断2例。结论:逆行尿路造影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像学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CT对肿瘤的分期有一定帮助,B超可做筛选应用。  相似文献   

6.
孙全良  赵宝英  侯秀欣  张文德 《临床荟萃》2014,29(11):1262-126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诊断食管枣核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6例食管枣核异物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MSCT 扫描的患者资料,分析食管枣核异物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及 MSCT 表现,并与内镜结果对照。结果16例食管枣核异物患者中,MSCT 检出异物16例(100%),食管周围并发症6例;食管钡餐造影检出异物6例(37.5%),并发症未检出。MSCT 对异物及并发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钡餐造影。结论 MSCT 及其重建技术如能准确显示食管异物及其周围并发症,可以作为食管枣核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X线钡剂造影表现、B超及CT的特征。方法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6例行钡餐造影检查,11例行钡灌肠检查,25例行B超检查,17例行CT扫描。结果 8例腔内型钡餐造影见肠腔内肿物。黏膜展平呈弧形,管腔增宽,管壁不整,3例有小溃疡龛影。7例腔外型X线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改变,局部肠壁不整,13例腔内外型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缺,黏膜紊乱,管腔狭窄,6例有溃疡穿孔。B超22例发现腹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回声不均,10例肿物内有肠气反射。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12例,4例肿物内见有造影剂渗入。结论 X线钡剂造影仍是小肠平滑肌肉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CT亦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张空气灌注法MSCT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疑有肠道疾病的患者经肛门行肠道注气CT造影成像、注气前静脉注射654-2 20mg,病人采用左侧卧位,使用人工肛管经肛门插管,缓慢注入气体使结肠和小肠充气扩张,后行多层螺旋CT(MSCT)快速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投影法(SSD)、容积再现(VR)法行三维图像重建。结果:57例病例中,小肠充气良好14例,一般36例,较差7例。肠道注气CT成像发现小肠肿瘤13例(间质瘤11例、小肠血管瘤2例)、小肠血管性病变6例、小肠息肉1例,其它25例(结肠癌15例、结肠息肉4例、大网膜转移瘤6例)。结论:低张空气灌注法MSCT小肠造影,操作简捷,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实现小肠的三维成像和小肠的CT内窥镜检查,提高了小肠疾病检测的敏感性,是对目前各种小肠检查方法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钡餐与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各自临床价值。方法对照观察8例小肠Crohn病的X线钡餐与MSCT小肠造影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X线钡餐与MSCT小肠造影发现节段性狭窄分别为7例和5例,卵石征分别为5例和4例。X线显示裂隙状、尖刺状溃疡7例,系膜对侧“假憩室样”改变3例,小肠运动力减弱5例;MSCT显示肠壁增厚且明显强化6例,小肠间隔增宽4例,腹腔脓肿、肠瘘及肿块各1例,肠系膜动脉分支小同程度迂曲、扩张4例。结论X线钡餐对小肠Crohn病早期的病灶和小肠功能改变的观察优于MSCT,而MSCT小肠造影则对小肠管壁增厚、肠管外病变和临床活动性更具优势,它们足相互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1例疑似肠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MSCT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本组患者CT扫描征象,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对肠扭转及肠扭转原因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给予手术治疗,病理学检查显示20例为肠扭转,其中13例为小肠扭转,7例为乙状结肠扭转,MSCT检出19例肠扭转,其中13例小肠扭转,6例结肠扭转,检出率为95%;病理学诊断准确率为90.48%(19/21),其中有2例回肠粪石误诊为小肠肿瘤;MSCT肠扭转诊断敏感度为95.00%(19/20),诊断特异度为100%(1/1),诊断准确率为95.24%(20/21)。结论:MSCT能够准确定位肠扭转,显示扭转程度、病变形态,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用于术前定位与病变程度分析,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对C 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将C 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 T扫描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梗阻原因中肠粘连16例,肿瘤性病变5例,炎症性病变5例,腹疝5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小肠梗阻,并且在确定梗阻病因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消化道钡餐和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术前消化道钡餐和MSCT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征象分析病变性质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间质瘤17例,肠道间质瘤11例,胃及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消化道钡餐诊断胃间质瘤9例,肠道间质瘤5例;良性11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生长为主;恶性3例,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MSCT诊断胃间质瘤15例,肠道间质瘤10例;良性16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外生长均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恶性9例,多为腔外生长的不规则包块,体积较大(〉5cm),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病变中心可出现大片低密度影,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钡餐及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设计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食管裂孔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消化道钡餐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MSCT资料,18例行MSCT平扫,2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滑动性食管裂孔疝14例,短食管型裂孔疝4例,食管旁型裂孔疝2例。CT表现为膈上疝囊20例,纵隔脂肪增多11例,膈脚分离移位20例,"8"字征15例;2例增强扫描疝囊囊壁强化与膈下胃壁强化一致。结论各型食管裂孔疝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SCT在其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消化道钡餐、CT、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包括腺癌17例,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瘤20例。消化道钡餐主要X线表现为胸腔狭窄,肠腔内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壁消失,肠梗阻或肠套叠,肠管扩张及溃疡形成。CT检查11例,均确诊为小肠恶性肿瘤。血管造影2例,均拟诊为小肠血管畸形。结论:凡临床疑有小肠恶性肿瘤通常首选胃肠造影法,若诊断不明或为手术前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宜用CT检查,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 MA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对4例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饱胀感、呕吐及体质量下降的病人分别行MS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内镜检查,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证实3例为SMAS,1例为十二指肠腺癌。3例S MAS病人经MSCT确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S M AS病人1例,内镜检查未能作出诊断。S MAS的MSCT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分别为5.0、7.0、7.8 mm,其夹角分别为22 0.b、20.0b、21 5.b。结论MS CT对S MA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诊断S MA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影像资料;其中13例行CT平扫,另15例行CT平扫并增强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薄层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28例中继发肠套叠26例,原发肠套叠2例;病因分别为:结肠癌10例,淋巴瘤5例,脂肪瘤4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错构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小肠血管肉瘤1例,胃术后粘连1例,大肠溃疡性病变1例;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96%(25/26),其中行增强检查患者的原发病灶检出率为100%。按套入部类型分:小肠-小肠型、回-结肠型、结-结肠型,分别为9例、8例、11例。28例病人的MSCT征象表现为:靶环征、彗星尾征、杯口征、双管征及肾形肿块等征象。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肠套叠征象,增强扫描有助于其病因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肾占位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病灶内时相变化的规律及造影剂在肿瘤内分布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23例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6.7%(26/30),敏感性95.7%(22/23),特异性57.1%(4/7);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提高,分别为96.7%(29/30),100%(23/23),85.7%(6/7)。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均检出肿瘤内局灶性坏死。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为肾脏占位性病灶的检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202例经胃镜,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等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疑患小肠疾病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分析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等。【结果】202例患者中,92例经肛进镜,69例经口进镜,41例分别经口及经肛进镜检查。172例检出阳性病灶,总阳性率为85.15%(172/202)。38例镜检诊断为小肠肿瘤,检出率18.81%(38/202),占所检出病变的22.09%(38/172)。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准确率94.74%(36/38)。36例小肠肿瘤中26例(72.22%)为恶性肿瘤,10例(27.78%)为良性肿瘤。【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肿瘤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小肠肿瘤以恶性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及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7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检查方法分为MSCT组33例及X线平片组54例,比较MSCT和普通X线摄影术诊断本病的优势与不足。结果本组男57例,女30例;年龄5~38(19±5.7)岁。MSCT组、X线平片组诊断微小病灶(直径5 mm)骨样骨瘤分别为15例(45.5%),3例(5.6%);诊断骨质钙化分别为33例(100%),49例(90.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组及X线平片组检出骨皮质型骨样骨瘤分别为18例(54.5%),11例(20.4%),关节型骨样骨瘤分别为2例(6.1%),16例(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诊断微小骨样骨瘤、瘤巢内骨质钙化灶的准确率及敏感性均较高,而X线平片对关节型骨样骨瘤的诊断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