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对比鼻区骨折X线摄片和CT检查中漏误诊发生率,以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同时经鼻骨侧位X线摄片和MSCT检查诊断为鼻区骨折的影像资料150例,回顾分析其X线和MSCT表现及漏误诊原因。结果鼻骨侧位X线片显示鼻骨骨折102例,其中线性骨折35例,线性骨折伴移位41例,粉碎性骨折26例,漏诊35例,误诊32例。CT诊断鼻骨骨折137例(其中线性骨折36例,线性骨折伴移位55例,粉碎性骨折46例),复合性骨折88例,单纯鼻旁骨骨折13例;横轴面图像漏诊6例,误诊8例,冠状面图像漏诊8例,误诊9例,横轴面结合冠状面图像误诊1例。结论鼻部外伤患者仅作鼻骨侧位X线摄片容易漏诊,MSCT薄层扫描结合MPR、VR成像能全面观察鼻区细微结构和骨折改变。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鼻外伤病人均行MSCT容积扫描后行多种后处理图象重建并与X线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片60例患者中诊断鼻骨骨折者28例,8例可疑骨折,其余未见明显骨折。60例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行多种后处理图象重建后显示鼻骨骨折56例,其中单侧鼻骨骨折33例,双侧鼻骨骨折23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0例,伴泪骨骨折8例,伴鼻中隔骨折15例,骨折伴鼻额缝分离13例,鼻骨间缝分离移位18例,并发眶壁骨折12例,伴鼻颌缝分离移位38例,上颌窦壁骨折5例。4例MSCT检查未见异常。结论:MSCT容积扫描检查鼻骨骨折明显优于常规CT和X线平片。MS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鼻骨及周围各骨结构,对鼻骨骨折的类型、部位及其伴发改变显示全面、准确,是当前诊断鼻骨骨折的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鼻骨区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80例鼻区骨折中,对70例单纯性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拍片检査。对10例鼻区复合性骨折患者行HRCT检査,层厚2mm,鼻区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80例鼻区骨折中:单纯鼻骨骨折70例占87.5%(鼻骨橫行线样骨折60例,单纯性鼻骨粉碎性骨折10例),鼻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面骨的复合性骨折10例占12.5%。其中4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例泪骨骨折和2例眼眶壁骨折,1例上颌骨鼻骨缝分离。结论:鼻骨区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病变,大多数单纯性鼻骨骨折X线平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鼻骨区复合性骨折常需采用CT或高分辨率CT(HRCT)检査。HRCT检査能细致地显示鼻区部骨结杓,对鼻区复合性骨折的部位丶程度及伴发改变观察全面丶准确,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X线平片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53.8%),未发现骨折征象18例(46.2%),CT检查全部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并对鼻区复合伤和周围情况诊断明确。结论普通X线检查鼻骨骨折只是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误漏诊,应将CT列为其必备的检查项目,X线平片、CT扫描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鼻颌面外伤患者行X射线侧位片检查同时采用P icker 2PQS螺旋CT机横轴位和冠状位高分辨率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50 mA,层厚1 mm,间距1 mm。结果高分辨率CT对45例鼻骨骨折皆显示,且不同体位扫描可互相弥补,显示不同骨折类型。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应将CT检查列为鼻骨骨折必检项目,并且应该轴位和冠状位两种体位扫描相互结合,对鼻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鼻骨骨折CR影像应用CR后处理后,再选择一次后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CR再一次后处理,提高了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和CR片观察效果的满意度。结论软件后处理再一次应用,增加了鼻骨影像的对比度和锐利度,可得到满意且符合诊断要求的CR片。提高了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鼻骨骨折CT扫描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的不同成像方法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机扫描仪,对5例鼻外伤患者用横断面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1例普通X线侧位平片显示阴性,CT图像可显示有骨折线.单纯鼻骨骨折4例,合并鼻中隔骨折1例,鼻骨线形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例.其中重建后冠状位像显示鼻骨骨折线全面,可靠,横断位像可以显示骨折线,矢状位像上显示骨折线不很可靠,尤其对碎骨片的数目,来源分辨能力差,3D 骨重建对微小的骨折分辨率差,对骨折有明显移位或塌陷的情况显示清晰.结论冠状面重建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最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脱位中的可行性及体会。方法:23例患者均在鼻外形基本保持正常(鼻骨骨折患者鼻骨骨折整复术后)且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复位术。其中粉碎性鼻骨骨折并外鼻严重畸形6例,鼻骨骨折并移位9例,鼻骨骨折无明显移位4例,单纯鼻中隔脱位4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19例(82.6%),好转4例(17.4%),无效0例(0%),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窥镜下行外伤性鼻中隔骨折脱位手术治疗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少,疗效好,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DR侧位片与CT横断位和冠状位检查,确定不同类型的鼻骨骨折最佳检查方法。方法任意选取87例鼻颌面外伤患者的DR侧位片和50例CT横断位和冠状位检查,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结果CT所检查的50例患者中,显示鼻骨骨折46例,且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检查可相互弥补,能显示不同骨折类型,DR片显示鼻骨骨折有限。结论尽管数字化X光机目前得到普遍的使用,对于鼻骨骨折诊断应有所提高,但相对于CT,其诊断的准确性仍有限,对于X线片的隐性骨折,CT有着明显优势,并可明确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司法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后处理技术用于复杂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阜南仁和医院收治的12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I)、MSCT检查,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表面遮盖成像(SSD)后处理,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MRI、MSCT轴位图像以及三种后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骨关节骨折当中的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MSCT轴位图、MPR、VR、SSD对各类骨关节骨折总检出率依次为94.17%、100%、88.33%、71.76%。其中,MRI对骨关节骨折总检出率较MSCT轴位图、MPR图、VR图降低(P <0.05),与S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SCT对复杂性骨关节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高于MRI图像(P <0.05)。结论:MSCT及其重建后处理技术对复杂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与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3例髌骨横行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27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B组26例行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而恢复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x^2=10.439、4.160,P〈0.05、0.01)。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丽  贺延  王松涛  吕俊刚 《临床荟萃》2012,27(21):1863-1865,186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MSCT)检测冠状动脉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87例,均未接受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等治疗,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和正常对照组25例,均行冠状动脉MSCT成像检查,根据CT值进一步将ACS和SAP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26例,混合斑块组19例,钙化斑块组1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 3组间血清Hcy浓度按ACS组(16.44±5.48) μmol/L、SAP组(13.06±5.80) μmol/L、正常对照组(9.94±4.23) μmol/L顺序递减(均P<0.01);易损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血清Hcy浓度均高于钙化斑块组,为(16.50±5.24) μmol/L、(15.51±6.24) μmol/L vs(11.63±5.21) μmol/L(均P<0.01);ACS组与SAP组斑块构成比不同(x2=7.628,P<0.05);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42.4%)高于SAP组(17.2%),ACS组钙化斑块检出率(18.2%)低于SAP组(48.3%)(均P<0.05);斑块的不同性质与血清Hcy浓度间存在相关关系(rs=0.467,P<0.01).结论 冠状动脉MSCT联合血清Hcy化验检查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并预测其严重程度的无创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分析骨折合并脊髓、韧带及椎间盘损伤等情况MSCT、MRI表现.结果 52例中,椎管内骨折片的显示MSCT优于MRI(49个比40个,P<0.05);韧带、脊髓及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的显示MRI均优于MSCT,MRI发现韧带损伤15例,MSCT 1例(P<0.01);脊髓损伤CT检出6例,MRI 25例(P<0.01);椎间盘损伤MSCT检出5例,MRI 39例(P<0.01).结论 脊柱损伤应常规行MSCT检查,MRI应作为韧带、脊髓损伤的首选检查.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尤其存在不稳定骨折者,应同时选用MSCT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鼻息肉患者80例纳入研究(观察组),均给予鼻息肉摘除术联合筛窦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情况,并与黄远红、李峰、李卫平等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x^2分别为4.365、4.342、5.321,P均〈0.05);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李峰组(x^2=3.846,P〈0.05);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李卫平组、黄远红组、李峰组(x^2分别为5.365、9.126、10.324,P均〈0.05);复发率(1.25%)明显低于黄远红组、李卫平组(x^2分别为18.365、24.321,P〈0.01)。结论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预防术后复发,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提高病人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将PCI术后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PCI术后全程给予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影响睡眠质量比较集中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焦虑、环境、医源性因素及生活习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0.22,P〉0.05)。实验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987~38.722,P〈0.01)。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2.66,t=8.90,P〈0.01)。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50/52),对照组为77%(40/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25,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PCI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子宫内膜、7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与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MM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1%、89.04%,均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χ^2=29.734、38.176,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MMP-2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02~6.627,P〈0.05;P=0.047、0.040)。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与MMP-2的表达一致率为61.6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1)。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MMP-2的高表达可能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预测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dr1、肺耐药蛋白(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mdr1的表达量分别为(45.800±0.636、62.381±0.743,t=-66.582,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50.048±0.770、66.912±0.752,t=-78.604,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0.0%(16/40)、70.0%(28/40),x^2=7.273,P=0.007;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2.5%(25/40)、92.5%(37/40),x^2=10.323,P=0.001,新辅助化疗后mdr1、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LRP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37.5%)、1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5,P〈0.05)。LR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2(48.0%)、13(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0,P〈0.05);P-gP与LRP成正相关(x^2=4.177,r=0.323,P〈0.05)。结论P-gP、LRP表达状态有可能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胸膜穿刺组织活检联合胸腔积液生化检查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合并胸膜增厚患者,根据术前胸部CT的检查结果,超声再次寻找可疑胸膜病变处,以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并在超声引导下行斜行胸膜穿刺组织活检术,送病理检查以获取病理分型。完成胸膜活检后,进行胸腔积液的抽吸或置管引流,胸腔积液送生化等检查。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统计分析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内癌胚抗原、CAl25、CYFRA21、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比较的,检验分析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癌胚抗原、CAl25、CYFRA21、乳酸脱氢酶阳性率的差异。结果6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取到胸膜组织,超声引导胸膜穿刺组织活检取材成功率为100%(64/64),有73%(46/64)的患者超声引导胸膜穿刺组织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肿瘤性或结核性胸腔积液。经临床综合评价,64例病例中,27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7例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癌胚抗原、CAl25、CYFRA21、乳酸脱氢酶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7/27)、100%(27/27)、100%(27/27)、89%(24/27),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37)、84%(31/37)、78%(29/37)、76%(28/37),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Al25、CYFRA21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庐=64.0、3.1、4.8,P均〈0.05)。癌胚抗原、CAl25、CYFRA21、乳酸脱氢酶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分别为(727.1±658.8)pg/L、(795.2±1249.6)kU/L、(296.2±320.7)μg/L、(1077.9±1058.5)U/L,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分别为(1.7±1.1)μg/L、(336.3±208.6)kU/L、(20.7±14.9) μg,L、(309.2±182.7)U/L,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YFRA21、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7.4、18.8,P均〈0.01)。结论超声引导胸膜穿刺组织活检联合癌胚抗原、CYFRA21及乳酸脱氢酶可以为临床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提供可靠依据,而肿瘤标志物CAl25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FRAX软件评估中老年患者骨折风险,为临床干预骨质疏松提供指导。方法对纳入的395例人群采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表,登记有关临床资料,并测定L2~L4和髋部骨密度,分析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①395例调查者中男女比例为1.23∶1;女性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1),骨折风险明显大于男性患者(P0.01)。②不同年龄段男性骨折风险不同,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以50~59岁年龄段最高(P0.01),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骨折风险不同,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P0.05),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以60~69岁年龄段最高(P0.05)③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r=-0.498,r=-0.517),与男性患者年龄呈线性负相关(r=-0.608)。④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与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及年龄呈线性负相关(r=-0.469,r=-0.613,r=-0.033),与女性患者年龄呈线性正相关(r=0.124)。⑤男性、女性主要部位和髋关节脆性骨折风险值识别骨量减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625、0.838和0.821和0.890(P0.05)。结论 FRAX可以为临床评估骨折风险提供帮助,对骨质疏松的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