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死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死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14例,手术死亡率为9.27%.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年龄≥70岁、意识3~5分(Glasgow)、血肿体积>100ml、术后再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肺炎等并发症等.结论为降低手术死亡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死相关因素如高龄、意识障碍明显、血肿量>100ml 、术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高危患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静 《全科护理》2012,(1):11-12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7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加强颅内引流管管理、心理护理、预防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正确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结果]术后死亡3例;75例存活病人随访6个月~18个月,基本恢复日常生活能力29例,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帮助41例,严重缺乏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依赖他人4例,生活完全依赖1例。[结论]加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可降低致死、致残率,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75例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中枢衰竭3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做好细致的并发症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脑疝、术后再出血及术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预防是降低无框立体定向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立体定向仪的指导下,定出穿刺靶点,将backlund血肿排空针送至靶点,并固定,负压抽出血凝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存活57例,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忠荣  郭阳 《临床医学》1999,19(7):12-13
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例,血肿位于壳核11例,丘脑5例,皮层下3例,小脑1例,血肿量20-50m16例,51-100m14例。血肿破入脑是5例。治疗结果:术后一个月基愈25%,手术死亡纺10%。认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术后3d复查CT提示,血肿完全清除31例,少量残留13例,大部清除5例;42例随访半年,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头颅CT定位,徒手定向方法,应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68例,大部清除血肿,直视下止血,术后置管引流,根据CT复查是否尿激酶冲洗及拔管。结果6h内手术116例,死亡8例,6h~3d手术140例,死亡28例,3d后手术12例,死亡4例,其中64例浅昏迷及无昏迷者6h内手术,次日恢复意识。结论头颅CT定位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春荣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16-141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采用配套专科器械立体定向清除颅骨血肿的一种微创手术,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创伤,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效果明显。现就这一微创手术、重点术后护理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死亡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清除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14例,其中再出血死亡2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5例,消化道出血及肺炎死亡5例,急性心梗死亡2例。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加强死亡相关因素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采用立体定向进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精确定位、安全的优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立体定向靶点锥颅血肿穿刺抽吸术,术后配合精心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CT定位微创术组,对照组应用内科传统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GCS评分差异;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清除血肿的差异;同时按ADL分级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清除血肿的能力及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接受传统脑出血治疗,尼莫地平组同时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带体积,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0、90天随访时采用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尼莫地平组较对照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可在传统脑出血治疗的同时使用尼莫地平,以进一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出血的传统方法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同时在入院时和治疗后30d、90d随访时采用ESS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较对照组脑血肿、脑水肿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可在应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同时,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以进一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和时间控制血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 (rCBF)及血肿扩大 (HD)或再出血 (HR)的影响。方法  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头部CT确诊后 ,测得最初血压 ,依不同情况的血压控制分为A、B、C三组 ,并分别入院 3d内、 15~ 2 5d和 3d内、 10~ 15、 2 0~ 2 5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检查和神经功能评定 ,图像处理和评分采用盲法。结果  (1)发病时 (3d内 ) ,平均动脉压降低大于 2 0 %组 (A组 )其rCBF下降较降压在 5 %~ 2 0 %组 (B组 )和降压小于 5 %组 (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慢性期 (15~ 2 5d) ,则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C组发生HD或HR的机会明显大于A、B组 (P <0 0 5 )。 (3)A组神经功能下降在各期均较B组和C组明显(P <0 0 5 ,P <0 0 1)。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平均动脉压降低在 5 %~ 2 0 % ,则既不加剧rCBF下降和继发神经功能损害 ,也不增加HD或HR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术后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恶化、死亡率、干预前后疾病与康复相关评分、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3 d血肿清除率与总体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痉挛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与A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SSS评分、FM评分与ADL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总体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肿碎吸术后应用大剂量尿激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血肿碎吸术,抽吸血肿置管引流,有残余血肿的病人注入大剂量尿激酶,观察病人血肿清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以CT显示残余血肿量0~10ml为拔管标准,拔管时间为5~17天。本组随访90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见。结论:血肿碎吸术后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清除血肿彻底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梁娟 《家庭护士》2009,7(2):103-105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常规护理组均高于预见性护理组.[结论]预见性护理是提高微创术成功的保证,尤其是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经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肿残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还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行头颅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7、14d,微创组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