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 132例患者根据典型病史初步诊断为下肢动脉血管损伤,术中明确诊断。治疗采用加压止血同时行手术治疗:股总动脉修补8例,股总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1例;股浅动脉修补42例,股浅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15例,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重建2例;腘动脉修补32例,腘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9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6例,动脉结扎1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 82例动脉损伤修补患者术后患肢血供正常,未见间歇性跛行及其他缺血症状;25例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患者中6例术后一年出现血栓形成及下肢缺血症状,8例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患者中4例腘动脉损伤者由于下肢严重缺血症状而行二期手术截肢,2例出现移植物感染而取出血管。18例结扎分支患者随访无特殊不适。结论下肢动脉损伤应首选动脉吻合,万不得已不采用人工血管重建。妥善的术后处理是下肢血管损伤术后顺利愈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无创伤血管检查技术的普遍应用,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1].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最常见的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我国下肢动脉闭塞症较过去逐渐增多,应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之有效[2].我院普外科于2005年7月成功为1例左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左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俊梅 《现代护理》2006,12(19):1810-181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无创伤血管检查技术的普遍应用,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1]。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最常见的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我国下肢动脉闭塞症较过去逐渐增多,应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之有效[2]。我院普外科于2005年7月成功为1例左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左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双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3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31例行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3例行膝下人工血管旁路术,2例行左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无手术死亡。33例治愈,3例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术式,其疗效基本得到临床肯定,但是对于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方面需求的研究却较少,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1~2],因此认为对于患者这方面的评估非常重要.本文中我们就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及疏导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旁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8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52例行膝上人工血管旁路术,19例行膝下人工血管旁路术,6例行左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5例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均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无手术死亡,66例治愈,14例好转,2例截肢;随访0.5~4年,76例生活质量正常,2例复发。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teriosclerosis obliterers,ASO)的误治原因,并探讨纠误挽治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例下肢ASO行纠误挽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10年余,静息痛加重1月余入院。因双侧股浅动脉闭塞曾在外院先后行右股动脉-左腘动脉人工血管加大隐静脉转流术、右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症状未见缓解。入我院后行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近端及人工血管闭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行腋动脉-双侧股深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加双侧股深动脉成形术,术后复查CTA示:左下肢股深动脉、右下肢股深动脉分支及腋-双股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膝下血流代偿充盈。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下肢ASO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提示临床应结合患者病史、医技检查结果等仔细分析讨论,以选择最佳术式,使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下肢动脉多见。本院从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以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股-腘(胫)动脉旁路术80例,现将麻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对16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了此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 14例患者行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共透析700多例次,术后血流量250~350ml/min;术后发生局部皮肤感染2例(于2周后痊愈)、血管周围血肿1例(于3周后血肿消退);术后随访示所有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行走自如。结论以股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作为血液透析通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局部皮肤感染的关键;而预防血管周围血肿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穿刺技术;穿刺点的选择及透析后的准确按压则是预防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及血管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鲁华 《家庭护士》2009,7(11):987-987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和腘动脉等处.其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肢体远端的溃疡或坏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对35例病人施行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旁路转流术修复流出道长段闭塞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因动静脉内瘘流出道长段闭塞行旁路转流术病例15例。以同期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内瘘血管短段病变的病例作为对照,评价转流修复术临床效果。结果 使用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行旁路转流修复长段流出道闭塞的失功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修复成功率为100%。与PTA组相比,旁路转流组的2年干预率较低(P=0.032),2年动静脉内瘘通畅率较好(P=0.046)。结论 旁路转流术修复长段闭塞的失功动静脉内瘘安全、经济、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长段闭塞病变常见的手术方式,但远期通畅率仍有限,不少病例会因各种原因出现人造血管闭塞,必须进行处理,但存在很大难度。通常的手术方法为人造血管取栓、吻合口成形术或再次人造血管转流术,前者手术效果常不能持久,一般会在半年内再闭塞。再闭塞手术较为复杂,通畅率也不高,治疗更加困难。我院应用取栓结合血管腔内技术(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后  相似文献   

14.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闭塞症目前已成为导致患者肢体坏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最常见原因,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率高达79.9%[1],外科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7年6月采用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0例,效果满意,将护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术式,其疗效基本得到临床肯定,但是对于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方面需求的研究却较少,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认为对于患者这方面的评估非常重要。本文中我们就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及疏导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价值。方法:21例TASCⅡC D型股动脉或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共26条下肢动脉硬化症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术前后患肢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22条肢体开通或部分开通,将肢体放置支架,1条肢体行股骨中段水平截肢,1条肢体行旁路转流术。随访1~6个月,多数患者肢体的临床症状有好转。结论:分段血管腔内成形术和膝下动脉行PTA后应用尿激酶对提高PTA的成功率和近期通畅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在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血管周围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29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和)手术证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扫描范围包括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3D CE-MRA扫描采用连续移床采集法,高压注射30ml Gd-DTPA对比剂,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3D CE-MRA与DSA和(或)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其在显示病变血管周围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成功行3D 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无静脉污染。3D CE-MRA共检查580段血管,病变血管318段。205段病变血管周围没有侧支循环形成,113段病变血管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其中髂外动脉15段,股总动脉15段,股深动脉27段,股浅动脉31段,胫前动脉25段。结论 3D CE-MRA在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侧支循环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科应用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病人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人工血管取栓6例,人工血管取栓+腔内吻合口成形术10例。结果 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0±15)min,出血量均〈100mL。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13例,保肢15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对提高人工血管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丽  刘军  靖冬梅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1):824-824
我们于1998-12-~2002-11应用血管内超声消融及人工血管搭桥或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了14例下肢动脉股浅动脉远端流出道闭塞患者,其中13例重建了下肢动脉双通道流出道,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56例(61条肢体)。髂动脉23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PTA)6例,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17例;股浅动脉27例,其中PTA4例,PTA+stenting16例;胭动脉11例,其中PTA2例,PTA+stenting4例;膝下动脉PTA1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髂动脉23例全部获得成功,股浅动脉20例获得成功,2例致血栓形成,5例介入失败转为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腘动脉6例获得成功;膝下动脉5例获得成功。平均随访23个月(6~30个月),2例髂动脉单纯PTA患者1a后再次出现狭窄,行PTA+stenting,患者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