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在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7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依据TOAST标准分型,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和不明原因型(SUE)5型。应用NIHSS评分了解不同亚型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分析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早(P<0.01)。脑卒中亚型:LAA 194例(27.7%),SAO 220例(31.4%),CE 70例(10.0%),SOE8例(1.1%),SUE 208例(29.7%)。其中SAO亚型所占比例最高。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CE型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NIHSS评分最高(20.11±1.42)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降低(P<0.01)。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NIHSS评分最低(4.10±0.3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好;CE亚型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嵊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2例AC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血清IMA、Hcy、LP-PLA2水平。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2周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短期预后,分析上述指标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IMA、Hcy、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患者血清IMA、Hcy、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MA、Hcy、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均呈正相关(r=0.816、0.795、0.772和0.785、0.742、0.706,均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IMA、Hc y、LP-PLA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卒中亚型脑梗死病人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7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TOAST标准对病人进行分型,比较不同亚型病人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入院时与入院10 d后不同亚型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不同亚型病人间的死亡率。结果各亚型脑梗死病人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心源性脑栓死(C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组,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E)组次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组最低,但与SU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组1例(未列入统计分析内);各亚型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E组缺损最为严重,SAO组程度最轻;入院10 d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最低,SAO组改善程度最高。急性期以CE组(34.1%)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LAA组(6.3%),SAO组在急性期未观察到死亡病例,CE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卒中亚型的脑梗死病人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此类病人预后评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新入院急性脑梗死病人346例,根据1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分~1分)与预后欠佳组(mRS 2分~5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病人分为NIHSS5分组、NIHSS≥5分组及NIHSS9分组、NIHSS≥9分组,比较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组病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后欠佳组(P0.05);将年龄60岁、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卒中类型为心源性脑栓塞(CE)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NIHSS9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NIHSS9分、年龄60岁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卒中类型CE为危险因素;且NIHSS高评分组高尿酸血症病人发生率均高于NIHSS低评分组(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尿酸水平不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脑卒中急性期尿酸水平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型炎性因子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用的证实使其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Cys C)水平与ACI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6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轻度组,NIHSS评分4分)99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度组,NIHSS评分为4~15分)156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12例;根据治疗3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216)、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51)。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患者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对照组与病例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及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Lp-PLA2、Hcy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Lp-PLA2、Hcy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中度组但低于重度组(P0.05)。(3)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p-PLA2、Hcy、Cys 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4)ROC曲线显示,血清Lp-PLA2水平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95%CI(0.948,0.979)],血清Hcy水平为0.985[95%CI(0.977,0.993)],血清Cys C水平为0.779[95%CI(0.733,0.825)]。血清Lp-PLA2水平预测ACI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821[95%CI(0.751,0.892)],血清Hcy水平为0.719[95%CI(0.637,0.800)],血清Cys C水平为0.664[95%CI(0.578,0.751)]。结论血清Lp-PLA2、Hcy水平与ACI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短期预后有关,且二者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血清Cys C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其对ACI及其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CI患者181例为观察组,同期头颅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正常的健康老年人18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梗死体积进一步分为小梗死体积组82例(脑梗死体积5 cm~3)、中梗死体积组63例(脑梗死体积5~10 cm~3)和大梗死体积组36例(脑梗死体积10 cm~3);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型组31例(NIHSS评分20分)、中型组74例(NIHSS评分5~20分)和轻型组76例(NIHSS评分5分)。检测各种血清PC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48±5.47)μg/L vs(0.60±0.44)μg/L,P=0.000]。大梗死体积组PCT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体积组(P=0.000)。重型组PCT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且中型组PCT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00)。老年ACI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84,r=0.831,P=0.000)。结论老年ACI患者PCT水平增高,早期检测老年ACI患者血清PCT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96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119例,正常尿酸组377例。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疾病史、入院时尿酸水平等,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临床神经功能。以尿酸274、338和411mmol/L为截取点比较不同血尿酸水平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高尿酸组尿酸、神经功能好转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438.30±80.24)mmol/L vs(274.50±84.82)mmol/L,P=0.000;(62.00±22.00)%vs(57.00±15.00)%,P=0.005],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4.80±2.21)分vs(5.60±3.58)分,P=0.022]。与尿酸≥412μmol/L患者比较,尿酸≤274μmol/L患者预后不良明显升高(45.2%vs 29.6%,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提示高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40例、轻度狭窄组107例、中度狭窄组30例、重度狭窄组23例。4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4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0)。4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93,P=0.00)。4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s=0.76,P=0.00)。结论 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脑梗死进展越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老年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老年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首次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白蛋白≥35 g/L为正常白蛋白组,白蛋白35 g/L为低白蛋白组。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记录患者年龄、既往史、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饮酒、卒中史及入院时血糖、Hb A1c差异显著(P0.05),低白蛋白组入院及出院时NIHSS、APACHEⅡ评分及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结论低白蛋白血症可加重老年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死亡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西安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2月连续收住的年龄≥65岁的ACI患者1073例,根据90d随访结果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812例和预后不良组26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与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率。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合并肺炎、心房颤动、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尿素、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48 h能行走比例、T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1,95%CI:1.053~1.110,P=0.000)、合并肺炎(OR=4.128,95%CI:2.246~7.587,P=0.000)、入院NIHSS评分(OR=1.209,95%CI:1.163~1.256,P=0.000)和白细胞计数(OR=1.080,95%CI:1.013~1.153,P=0.019)是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61~0.82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短期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有望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质量浓度与梗死面积、梗死位置、神经功能缺损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ACI患者(梗死组),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90名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梗死组入院前后及对照组血清NSE质量浓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梗死位置及梗死面积大小分组并比较。结果梗死组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出院前血清NSE质量浓度(P0.05)。不同梗死面积组间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与梗死面积正相关(r=0.536,P0.01)。皮层梗死组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高于皮层下组(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间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血清NSE质量浓度与发病90 d后mRS评分(P0.05)及病情恶化情况相关(P0.01)。结论 A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NSE质量浓度对梗死面积、梗死位置、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时mRS评分,将患者设为恢复良好组(n=85)和恢复不良组(n=49),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恢复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及心房颤动发生率、HbA1c水平、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恢复不良组,血糖控制水平和神经功能好转率优于恢复不良组(P<0.05);血糖强化控制患者的NIHSS、mRS评分低于血糖一般控制和血糖未控制患者(P<0.05);年龄、HbA1c水平和NIHSS评分为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控制血糖水平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鸢尾素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95例,均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90 d后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并根据其评分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分析其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CI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鸢尾素对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纳入46例ACI患者,预后不良组纳入49例;溶栓前预后良好组血清鸢尾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与mRS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245,P=0.017);单因素分析显示,鸢尾素、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间隔时间对ACI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均≤0.05);Logistics回归显示,鸢尾素(OR=2.316,95%CI:1.166~4.600)、溶栓治疗间隔时间(OR=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4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IS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Ox-LDL水平,并在入院第1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第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I)。比较AIS组与对照组Ox-LDL水平结果,并分析AIS组患者Ox-LDL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及6个月后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Ox-LDL水平与第1天NIHS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056,P0.05),与第6个月B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OxLDL水平与临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但与缺血性卒中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87)和中重型脑梗死组(NIHSS评分≥5分,n=63),根据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n=104)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n=46);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与中重型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浆OPN、FIB水平;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OPN、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轻型脑梗死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OPN、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r_s分别为0.480、0.497)、mRS评分(r_s分别为0.387、0.352)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OPN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26,血浆FIB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AUC分别为0.714、0.711。结论血浆OPN、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伴有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首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TOAST病因学分型各亚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先行头颅MRI判断患者是否有SCI病灶,再将125例首发ACI患者分为伴SCI组(SCI组)和不伴SCI组(无SCI组).采用TOAST病因学分型方法,观察各亚型在伴有SCI的ACI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合并SCI组74例(59.2%)CE亚型所占比例最少.高龄和糖尿病史是伴有SCI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E亚型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高龄或有糖尿病史的首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合并SCI,应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功能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血压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探讨ACI血压的调控。方法回顾性分析84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1~3 d ACI患者平均动脉压、分为低血压组、正常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和重度高血压组,记录入院、出院时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和住院天数。结果 848例ACI患者中低血压组占40.8%,正常血压组占5.07%,轻度高血压组占11.79%,重度高血压组占42.33%,ACI低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合并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增高、在病程、出入院时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其他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压过低或过高合并危险因素增高时发病率增加,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k,BNP)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146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1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n=48)、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small-artery occlusion,SAO;n=32)、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n=41)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n=25).急诊行血浆BNP和DD含量测定,并分析二者与脑梗死不同亚型、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E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CE组(P均<0.01),其血浆DD含量亦显著升高(与LAA组比较,P<0.05;与SAO组和原因不明性脑梗死组比较,P均<0.01),而各种非CE组之间血浆BNP和D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大梗死组患者血浆BNP和DD含量显著高于中梗死组(t分别为2.748和4.218,P分别为0.040和0.008)和小梗死组(t分别为3.766和3.029,P分别为0.013和0.029),而中梗死组与小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7分组血浆BNP和DD含量显著高于<7分组(t分别为-3.454和-4.044,P分别为0.018和0.010).结论 急性脑梗死,尤其是CE患者血浆BNP和DD水平显著升高,而且梗死体积越大、病情越严重,二者水平越高.早期检测血浆BNP和DD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因学亚型,尤其是CE的诊断以及梗死体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短期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6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预后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究基线和出院时的NIHSS评分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均衡混杂因素, 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尿酸对卒中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86例患者, 其中230例(59.6%)在3个月后随访时预后结局良好。血清尿酸水平与出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1,P=0.003), 与住院期间NIHSS差值呈正相关(r=0.118,P=0.032)。根据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3组, 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是卒中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0.421, 95%CI 0.327~0.541,P<0.001)。结论在接受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40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29例,中度缺损组71例,重度缺损组40例。另选取健康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PLA2和NIHSS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组血清sPLA2表达水平分别为(12.56±2.00)μg/L、(16.12±4.04)μg/L、(24.08±5.55)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8±1.03)μg/L(P<0.05)。并且随着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清sPLA2表达水平越高(P<0.05)。在ACI患者中,血清s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血清sPLA2均为老年ACI患者不良预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