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序列在脑静脉性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VM分布及MR征象。常规平扫后,其中18例加做增强后T1WI扫描,CE-MRA8例,3D-TOFMRA3例,SWI6例。结果 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或导静脉)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影,少数为短T2信号;髓静脉为长T1、长T2或等T2信号,大部分显示不佳,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根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或"蜈蚣"、"树根状"改变。SWI显示CVM更为敏感,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均为低信号。结论各种MRI成像方法相结合能满意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在其诊断和合并症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VM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SWAN和增强扫描。结果15例CVM中,11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流空信号12例,呈长T1长T2信号3例,髓静脉均呈长T1长T2信号。SWAN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低信号,表现为典型“海蛇头”征。增强扫描显示多条髓静脉呈放射状共同汇入引流静脉。结论SWAN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及敏感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CVM诊断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3.
MRI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2例CVM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常规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增强扫描。结果额叶5例,顶叶3例,小脑4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7例呈管状长T1长T2信号,5例呈管状长T1短T2流空信号,髓静脉网呈细条状及条纹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多支髓静脉呈放射状或树根状排列,共同汇聚于中心引流静脉,形如"水母头"。SWI清晰显示髓静脉、引流静脉呈低信号。结论 MRI能够明确CVM诊断,SWI序列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髓静脉,应作为CVM诊断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CVM病人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MPR和VR重建;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3D TOF MRA检查。结果CVM位于幕下5例(浅型4例,深型1例),幕上3例(浅型2例,深型1例);5例呈现典型的“海蛇头”征。CT平扫均未显示CVM直接征象。CT增强扫描立体地显示了引流静脉及其方向,其中1例上矢状窦汇合处呈湖状膨大,1例引流静脉更直观地显示为树枝状2个分支。MRI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引流静脉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与T2图像比较,髓静脉数量较少、欠清晰,且引流静脉较细短;DWI上髓静脉和引流静脉均为低信号。MRI增强扫描多方位成像显示更多髓静脉,长度显示更完整,更好地显示髓静脉及其引流方向。1例MRA未显示病变。结论MRI可作为CVM检查的首选。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敏感度高,显示更多的髓静脉和更清楚的引流静脉及其方向。CTA三维重建利于显示CVM结构的全貌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例CV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平扫检查,9例行MRIT1WI、T2WI、T2FLAIR、T1WI增强扫描,其中有3例行3DTOFMRA扫描,2例行VENBOLDSENSE扫描。结果 CVM位于幕下5例,幕上4例。3例CT平扫均未见CVM直接征象,其中2例发现异常病灶,1例未见异常。5例MRI平扫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中央静脉干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中央静脉干为稍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呈典型的"水母"征或"树根"征表现。2例MRI平扫显示条管状流空低信号,增强呈条状高信号。1例MRI平扫显示类圆形等长T1、等长T2信号,中心可见流空信号。增强MRA显示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中央静脉并见引流入上矢状窦。1例术前只诊断为血管畸形,未能明确分型。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对脑静脉畸形绝大多数可明确诊断,MRI增强及VENBOLDSENSE序列是发现脑静脉畸形最敏感的方法,应做为CVM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种成像序列对肿瘤患者合并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肿瘤患者合并CVM的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及其中3例扰相梯度回波加权成像(T2^*)、2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分别评价其对肿瘤患者合并CVM的显示价值。结果:额叶11例,枕叶5例,顶叶、颞叶及小脑半球各1例,发现CVM20个。MRI平扫17个CVM可见引流静脉显示,10个CVM见扩张髓静脉区异常信号。MRI增强扫描后,20个CVM的引流静脉及扩张髓静脉均明显强化,其中,16个呈特征件的“海蛇头”征,2例合并脑转移瘤。MRA仅显示1例粗大引流静脉,扩张髓静脉均未见显示。T2^*与SWI发现2例CVM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合并出血。结论:各种磁共振成像序列相结合能明确诊断肿瘤患者合并CVM。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7例CVM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磁共振脑静脉成像检查.3例行磁共振脑动脉成像检查,8例患者行妇CT检查,包括平扫2例,增强4例,cT脑动脉造影检查2例.17例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 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CVM,其中3例为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有21个CVM中,幕上7个,幕下14个.12个CVM为浅型,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9个为深型.CT平扫均不能显示CVM的直接征象,增强CT、CT脑动脉造影和MRI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即"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MRI能清晰显示合并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脑实质异常.磁共振脑静脉成像也能清晰显示CVM. 结论:CVM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增强、CT动脉成像以及MRI均能显示其特征性改变,并对其做出诊断.MRI检查可显示合并的其他异常表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慎忠 《四川医学》2013,34(5):746-74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在脑静脉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RI诊断脑静脉血管瘤的常规MRI、SWI及Gd-DTPA增强扫描的表现,以确定SWI的诊断价值。结果 10例中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共显示引流静脉9例、显示髓静脉2例,SWI显示引流静脉10例、显示髓静脉9例,9例进行Gd-DTPA增强扫描,显示全部引流静脉和髓静脉。结论 SWI序列对在诊断脑静脉血管瘤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MRI检查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9.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静脉畸形(C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9例脑静脉畸形患者,对SWI及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进行分析。结果 9例脑静脉畸形SWI均清晰显示,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均呈低信号,6例髓静脉呈典型的"海蛇头"状走行,而常规MRI仅2例能够显示此征象。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及DSA证实的DVA38例,7例手术病理证实,31例DSA证实,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下11例,幕上27例。8例行CT检查中,4例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2例可见右侧小脑半球出血灶,1例右侧额叶见高低密度混杂病灶。1例增强扫描见右侧额叶条纹状异常增强血管影及粗大的引流血管相连。MR扫描显示清晰,T1WI、T2WI表现为条状血管流空影32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现为不均匀短T1长T2异常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幕下DVA引流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者4例,汇入第四脑室的室管膜下静脉7例,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窦者15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者12例,即汇入脑表面静脉又汇入脑深静脉者1例。结论CT诊断对该病特异性较小,MRI增强扫描多方位观察,可清楚显示DVA的典型表现,MR检查可完全替代DSA成为DVA首选及确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提高对脑DVA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脑DVA的CT和MRI资料,并复习近十年国内外文献,探讨脑DVA的CT、MRI和DSA表现及其在诊断脑DVA中的价值。结果:18例MRI增强扫描共显示19个病灶,由增粗引流静脉及其汇入的扩张小髓静脉组成,形态多样。4个病灶CT平扫均为阴性,3个病灶MRI平扫为阴性,16个病灶MRI平扫信号表现多样。额叶和小脑半球各占5个病灶和6个病灶。由单条引流静脉汇入脑浅或深静脉分别为12个病灶和4个病灶,由2条方向相反的引流静脉同时汇入脑浅深静脉为3个病灶。10例3D-TOFMRA脑动脉系统未见异常,仅2例显示粗大引流静脉。病变区合并海绵状血管瘤者2个病灶,合并出血者1个病灶。结论:增强MRI可根据髓质静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而作出明确诊断,优于CT、MRI平扫和MRA而可代替DSA,可视为目前诊断脑DVA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经DSA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轴位增强扫描。4例行三维多层重叠薄块采集(3 dimensional multi overlapping thin slab acquisnion,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4例,额叶、硕叶共3例。常规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水母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4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结合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各种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磁共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8例行增强扫描及增强前后MRA,MRV.结果 异常血管位于小脑半球5例,额叶2例,颞叶1例,多发(双顶叶、双枕叶及右颞叶)1例.9例均表现为多条髓静脉汇入1条引流静脉,1例多发者尚可见髓静脉直接汇入室管膜下静脉.T1WI均呈低信号.在T2WI及FLAIR,引流静脉7例呈高信号,2例呈轨道样稍高信号夹低信号,髓静脉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增强前后动、静脉血管成像更清楚显示异常血管的全貌及引流部位.结论 各种磁共振成像方法相结合能满意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典型征象,在诊断本病方面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张荣  付兵  曹瑛  彭竹琴  闵维阳 《四川医学》2012,33(10):1830-1832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DVA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研究其引流静脉及髓静脉信号特点及分布走向。结果5例DVA病灶共有17支引流静脉。幕上10例,幕下5例,其中以额叶和小脑半球多见,分别为6例和4例。MRI能显示典型的"水母头征",以增强扫描明显。1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结论MRI能明确诊断DVA,增强MRI是诊断DV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经MRI诊断的脑静脉血管瘤病例,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20例均能在MRI上很好显示,扩张的髓静脉流速缓慢,管腔纤细,呈长T1长T2信号影,而引流静脉流速相对较快呈低信号流空影,MRI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楚,呈典型的“水母头”或“伞”状表现,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较好地显示髓样静脉及引流静脉全貌,同时MRI还可以显示其并发症。结论磁共振成像(MRI)能反映出脑静脉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磁共振增强扫描及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血管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应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施优波  童竑章  陈孟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54-55,64,F0003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发育性静脉异常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2例行B-FFE技术及MRV检查,MRV采用2D-TOF、3D-PCA及3D-CEM-RA。结果 26例均为单发DVA,其中幕上15例,幕下11例。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增强扫描及MRV呈典型的"海蛇头"样表现,即多条扩张的髓静脉形如枯树枝样呈辐射状向引流静脉汇聚,B-FFE图像上静脉的信号强度及髓静脉的分支优于2D-TOF、3D-PCA的原始图像。结论 MR能明确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及其并发症,B-FFE技术可以作为脑静脉系统成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螺旋CT与MRI在双下腔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证实为双下腔静脉畸形的螺旋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螺旋CT、MRI和MRI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双下腔静脉畸形的特征性表现,即扩张的髂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MRI能清晰显示合并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脑实质异常。[结论]采用CT与MRI技术均可清晰完整地显示双下腔静脉畸形的组成及引流静脉全程的三维影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0例(男4例,女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脑静脉畸形患者的SWI图像特征,并比较常规MRI对脑静脉畸形的髓静脉、引流静脉的显示情况,评价SWI在脑内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0例脑静脉畸形T1WI,T2WI呈低信号,SWI呈典型的“海蛇头征”;SWI、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及T1WI常规剂量增强扫描(CE-T1WI),分别检出扩张髓静脉55个、11个、15个、16个、50个,敏感度分别为100%、20.00%、27.27%、29.09%、90.90%;检出扩张的引流静脉分别为12个、7个、8个、8个、12个.SWI对髓静脉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序列,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WI对髓静脉检出率稍高于CE-T1WI,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髓静脉,对脑静脉畸形具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脑静脉畸形首选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继发性癫痫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0例临床检查包括CT阴性但脑电图异常的癫痫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SWI检查。结果 10例癫痫患者中4例常规MRI及SWI检查为阴性,6例SWI检查均为阳性,其中4例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清晰地显示了粗大的引流静脉及扩张的髓静脉,呈明显低信号,表现典型"海蛇头"样特征;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中心为等、低、高混杂信号,周围呈典型"铁环"征。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无因可循的继发性癫痫诊断具有明显优势,比普通MRI序列更敏感地显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