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麻醉恢复室(PACU)运用音乐疗法对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后进入PACU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纽全麻清醒后均进入PACU,在PACU中为观察纽患者播放舒缓的乐曲,对照组不播放任何音乐.观察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以及在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入PACU后1h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较少,患者的满意度高(P<0.05).结论 PACU音乐疗法有利于提高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后恢复质量,提高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简晓敏  佘守章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7,28(10):1648-1650
目的 探讨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并发症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 统计PACU收治的全麻插管术后1 51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3%,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其中ASA Ⅲ~Ⅳ级患者(17.3%)高于ASA Ⅰ~Ⅱ级患者(2.9%),而老年患者的发生率(15.6%)高于成年患者(4.0%)及小儿患者(8.7%).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最高(3.3%)(P<0.05).结论 ASA分级Ⅲ~Ⅳ级,老年患者,小儿患者是PACU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经常出现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SPO2)偏低、低温、苏醒延迟和出现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通过在PACU加强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各方面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麻醉、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麻后恢复早期是患者病情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组收治择期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儿245例,麻醉方式为全麻或区域加全麻。通过小儿在PACU的监测与护理,观察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的主要并发症,认为预见性地做好小儿在PACU的监测护理,是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5.
周俐伶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08,37(16):1836-1837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ost anaesthetic care unit,PACU)的管理问题.方法 将本院2004~2007年8月收治的356例PA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麻醉恢复室的并发症与患者年龄不同,手术不同,术中的处理以及术前的并发症不同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在麻醉恢复期间对患者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系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安全回到病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156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为全麻患者术后清醒时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记录2156例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烦躁、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 有9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约4.42%,术后患者烦躁有54例,低氧血症(Sa02<90%)有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心律失常1例.结论 应密切观察全麻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200例复苏择期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PACU的护理要点对病患进行治疗护理,保证病患拥有平稳的身体体征,预防并发症出现。结果 200例患者中32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表现类型主要包括血压变化、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舌后坠等。其余患者头脑清醒、情绪平稳、体温正常、血压正常。在留室治疗过程中,状态平稳。结论 PACU可以为全麻术后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环境,降低患者在手术复苏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术后PACU老年患者拔管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65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干预组患者心理行为的术前教育,而对照组不给于。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在PACU(麻醉恢复室)拔管期认知功能测试评分结果。结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28%(28例)、干预组为12%(12例),干预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降低全麻术后PACU老年患者拔管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回顾并总结2013年1月-2014年3月92例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带气管导管入麻醉复苏室(PACU)的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适当延长在PACU观察治疗时间。结果:92例老年患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均平安送回病房。结论: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常见的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有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0.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过渡到清醒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PACU共收治全麻术后患儿137例,全部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手术全麻后的变化,探讨全麻恢复期的护理。方法统计2003~2006年间150例全麻手术的老年病人,分别记录他们在PACU的生命体征、体温、苏醒时间及麻醉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0%老年病人全麻术后出现高血压,3%低血压,82%低温,40%舌后坠,3%苏醒延迟等。结论加强对PACU的老年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减少病人麻醉后的并发症,缩短病人在PACU的停留时间,减少外科医生和家属的焦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全麻术后肺部预防护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全麻手术患者一般都行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术后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并发症,所以加强术后肺部感染预防极其重要.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及家属除作好术前指导外,术后及时做好体位翻身调节,拍背、雾化吸入、吸痰、止痛及室内环境等的护理.结果 140例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2例,占全部麻醉手术患者的8.6%,而这8.6%的肺部感染患者,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和抗生素的应用,最后也痊愈出院未留任何并发症.结论 全麻术后患者做好精心护理和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是预防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冯超群 《广东医学》2016,(Z2):214-2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 TPVB)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C组吸入全麻( n=30)、L组单次罗哌卡因TPVB联合吸入全麻(n=30)、F组超声引导下单次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TPVB联合吸入全麻(n=30),观察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中以及在PACU观察期间舒芬太尼的使用量,记录术后48 h内静息状态下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内单次PCIA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L组分别与C组相比,均能缩短PACU 停留时间(P<0.05),减少术中及PACU观察期间舒芬太尼使用量(P<0.05),在静息状态下和咳嗽状态下术后1、6 h时,L组和F组患者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且F组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12和24 h患者VAS评分小于C组和L组(P<0.05),48 h内总使用单次PCIA的次数F组少于L组和C组(P<0.0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联合吸入全麻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缩短PACU停留时间,减轻患者术后静息和咳嗽疼痛,并比单纯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表现出更长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5.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饶传华  刘超  闵苏 《重庆医学》2015,(10):1340-134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入 PACU 进行全麻苏醒的择期手术患者2056例,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ASA 分级、术前合并疾病、受教育程度、术前用药、全麻方式、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PACU 恢复时间、有无尿管、尿量、有无体温异常等。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安静组和躁动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麻醉苏醒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在 PACU 的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6.18%。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麻)和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全麻,实验组行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术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记录患者术后PACU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2 h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麻组而言,全麻联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吗啡等镇痛药用量,且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所接收的2275例患儿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1774人,女501人,平均年龄(3.4±1.5)岁(1d~11岁),平均停留时间30min(20~60min).结果 100%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低氧血症(12%),术后寒颤(10%)、术后躁动(10%)、循环不稳定(2.5%),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01%)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管理策略对全麻老年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T组),每组50例.观察记录2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胃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麻气管插管术后患者二次插管的原因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年2016年1月我院麻醉科复苏26913例全麻患者中发生了10例二次插管的并发症,分析发生二次插管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为喉返神经损伤,麻醉剂残留,低体温等因素有关。结论 PACU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及时做出对症处理,可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20.
张志霞 《中外医疗》2009,28(3):162-162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全麻术后病人体温的变化,探讨全麻恢复期低温的护理,避免低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收集75例腹部手术的病人,分别监测其术前和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体温、记录病人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寒颤发生率。结果68%腹部手术全麻病人术后出现低体温。结论加强对PACU病人的体温护理,有利于减少低温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人在PACU的停留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