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贝那普利单用及联用对稳定型心绞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CY〉15μmol/L 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40 mg ,1次/d)+常规治疗;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10 mg ,1次/d)+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氟伐他汀(40 mg,1次/d)+贝那普利(10 mg ,1次/d)+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定检测HCY。结果①血浆HCY〉15μmol/L 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经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氟伐他汀组、贝那普利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氟伐他汀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治疗组与氟伐他汀组、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和贝那普利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都有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HCY水平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在阿托伐他汀与福辛普利共同作用下的变化.方法 1)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20例中血浆HCY>15μmol/L的116例患者,100例(剔除资料不全者16例)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B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10mg,1次/日)+常规治疗;C组(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5mg,1次/日)+常规治疗;D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1次/日)+福辛普利(5mg,1次/日)+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测定检测HCY. 结果 1)32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浆HCY>15μmol/L者116例,约占36.3 %;2)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4)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B组比较,P=0.043;D组与C组比较,P=0.042).结论 1)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部分血浆HCY水平升高;2)阿托伐他汀与福辛普利均可降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CY水平,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勇  张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35-637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赖诺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qd,24例);赖诺普利组(10mg,qd,24例);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赖诺普利(10mg,qd,24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①硝苯地平控释片、赖诺普利及联合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及尿蛋白的排泄量。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硝苯地平控释片组、赖诺普利组明显高,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和赖诺普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在联合治疗及赖诺普利组明显增高,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无明显变化。3.三组治疗后尿蛋白下降幅度与血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赖诺普利长期单独治疗均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两药联合治疗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有一定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茜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12-13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联合杏丁注射液早期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入院后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四组,①A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20mg组30例;②B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20mg及杏丁组29例;③C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40mg组28例;④D组:常规治疗加普伐他汀40mg及杏丁组31例。分别在确诊后、治疗后3周检查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C,LDL-C)、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与A组相比,其余三组的血脂、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D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加用杏丁注射液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有所升高,在D组升高尤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均可通过降低血脂及CRP水平来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加用杏丁注射液后,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清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45-146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赖诺普利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赖诺普利组加赖诺普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测BNP及LVEF。结果: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下降(P〈0.05),且与心衰程度相关,LVEF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HCY及LP(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及LP(a)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结论:血浆HCY及LP(a)分别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Tei指数的变化和意义。方法观察171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分别给予赖诺普利和赖诺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8周后,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及LVEF的变化。结果赖诺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赖诺普利治疗组(P〈0.05),同时赖诺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组患者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较单独赖诺普利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CE—Ⅰ联合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单纯应用ACE-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将60例DN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氯沙坦100mg/d,B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d,C组给予氯沙坦50mg/d和福辛普利5mg/d;疗程5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血钾、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C组降尿蛋白作用明显优于A、B组(P〈0.05),但其降压效果相似(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Scr、BUN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除干咳外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氯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DN,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阻止肾脏损害的发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尚伟民  马敏芳 《中原医刊》2007,34(24):79-8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洛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散射光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药物治疗2周时的血浆CRP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在用药后2周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在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LDL-C水平在用药后2周与用药前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在降低UA患者血脂的同时,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健烽  刘冬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1):1441-1442,1447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20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刹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0):口服苯那普利20mg/d;B组(n=70):口服苯那普利10mg+缬沙坦80mg/d;C组(n=651:151服缬沙坦80mgm。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3月后,B组有效率略优于A组(P〉0.05),但均优于C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常用剂量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性别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1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血脂等常规检查,1周内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CAN)、冠脉狭窄组(CAS),并将CAS组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将HCY、LPa与性别及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CAS组与CAN组血浆HCY、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支组、双支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组与单支组、多支组与双支组血浆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AS组的LPa水平明显高于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血浆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男性与女性血浆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和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且男女患者血浆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LPa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采血测量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观察二者在CHF患者中表达变化。方法:60例患者为CHF组,对照组入选正常人50例,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及CHF组分别测量HCY、CRP。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CHF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①CHF组治疗前HCY、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不同心衰级别组间比较:随着心衰级别升高HCY、CRP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HF组治疗后HCY、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相关性分析:HCY、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CHF患者HCY、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密切相关,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加及LVEF的降低而升高。可反映临床心功能分级水平。②CHF患者HCY、CRP水平随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降低,其水平的测定对评价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幽门螺杆菌(H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60例),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胃镜下取胃组织检测Hp,对Hp阳性者检测cagA基因。结果:冠心病组的Hp感染率(55%vs 30%,χ2=0.67,P〈0.01)及Hp阳性患者的细胞毒性相关基因(cagA)基因检出率(60.6%vs 27.8%,χ2=5.0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Hp阳性患者血浆HCY水平[(19.60±3.11)μmol/L]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14.80±4.60)μmol/L](t=4.82,P〈0.001);cagA基因型患者血浆HCY水平[(22.61±4.98)μmol/L]显著高于非cagA基因型患者[(17.10±3.41)μmol/L](t=3.48,P〈0.001)。cagA基因型患者血浆CRP水平[(4.98±2.02)mg/L]显著高于非cagA基因型患者[(2.06±1.00)mg/L](t=2.355,P〈0.05)。结论:cagA基因型Hp感染,可增高血浆HCY和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聚乙烯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培养.A组(对照组):仅单核细胞;B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C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帕米磷酸钠(10 mg/L);D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5 mg/L);E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10 mg/L);F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20 mg/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TNF-α含量B组高于A组(P〈0.01);C、D、E、F组分别低于B组(P〈0.01);C组与D、E、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低于D组(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E、F组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在体外聚乙烯微粒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均可有效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的效果相似.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由磨损微粒介导的TNF-α的高表达,有望成为将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伟利  陈瑶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1412-1415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采血测量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观察三者在CHF患者中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我科住院的CHF患者60例为CHF组,对照组入选正常人50例,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Ⅱ、Ⅲ、Ⅳ级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及CHF组分别测量HCY、cTnI、CRP。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CHF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HCY、cTnI、CRP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CHF患者血浆HCY、cTnI、CRP的表达。结果:①CHF组治疗前HCY、cTnI、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不同心衰级别组间比较:随着心衰级别升高HCY、cTnI、CRP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HCY、cTnI、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CHF患者HCY、cTnI、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密切相关,并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增加及LVEF的降低而升高。可间接反映临床心功能程度。②CHF患者血HCY、cTnI、CRP三者水平升高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高龄患者感染前后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 PVS高龄患者共78人,按感染前(B组)、感染5天(C组)、感染10天(D组)、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E组)分组检测患者血浆ALB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及T细胞亚群];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PVS、无感染的高龄患者40人为对照组(A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ALB明显减低(P=0.000);与A组及B组相比,C、D、E3组血浆ALB均明显减低(P=0.000)。与A组比较,感染前血浆ALB在正常范围的PVS高龄患者(B1组)其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差异,而感染前血浆ALB减低的PVS高龄患者(B2组)其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减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显著升高(P=0.000),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尚未见明显差异。与A组及B组比较,C、D、E3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的绝对值、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以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减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显著升高(P=0.000);上述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与血浆ALB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638、0.534、-0.575、0.580(P均=0.000)。结论 PVS高龄患者感染前血浆ALB就已显著减低,感染后血浆ALB水平进一步下降,血浆ALB减低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也减低,而且患者感染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与血浆ALB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SACP)。对照分析四组组间分别于CPB前(T1)、DHCA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复温再灌注30min(T5)氧摄取率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可显著减少幼猪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T2、T3和T4 3个时间窗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可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改变,B组仅见中等程度神经细胞凋亡改变,C组和D两组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改变,A组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和D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和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P与RCP脑保护作用均优于DHCA,U—SACP与B—SACP脑保护作用好于RCP,但是两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