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变态反应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孩多见。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瘤(CAA)后期可形成狭窄及闭塞。其病理改变类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川崎病为儿童及青少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现将我院2002~2004年收治川崎病人45例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春  郑尧干 《中原医刊》2007,34(3):74-75
川崎病(KD)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它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率先报道,随后该病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KD部分病例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现将我院儿科近5年来收治的川崎病42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典型川崎病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KD的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害.本文通过观察36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参数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述萍  曹宁  张金鑫 《吉林医学》2008,29(10):868-86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eutaneous lymph nodesyndrome MCLS)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最重要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所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我科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川崎病5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燕 《中原医刊》2007,34(5):35-36
目的 通过川崎病患儿(KD)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川崎病血管损伤的机制,探讨D-二聚体改变与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48例KD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D-二聚体。结果 KD患儿D-二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D-二聚体明显增高,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在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D-二聚体升高反映了川崎病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倾向.对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至今病因尚未明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该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尤以冠状动脉瘤(CAA)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和猝死。KD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原因,经过近40年来的努力,在KD的治疗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笔者现就近年来KD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awasaki di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以全身中、小血管炎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为主要病理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川崎病已引起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川崎病造成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现对我院64例KD患儿发生冠脉扩张(CAL)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过去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道,1970年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现仍以亚洲地区发病率高,我国也逐年增多。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的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儿童(80%是5岁以下),15%~20%未经治疗的儿童发生冠状动脉损伤,轻者终身治疗,重者发生猝死,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云玲 《中原医刊》2011,(11):85-8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川崎病惠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KD中19例为典型KD,7例为非典型KD,2例对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3例彩超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能快速改善KD临床症状,减少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由日本川崎富作先生于1967年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治疗的KD病例中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25%,或虽规范治疗仍有部分KD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oronary aneurysm,GCA)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L-33基因rs7044343、rs3939286位点多态性和川崎病(KD)及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021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就诊的KD患儿(KD组)共100例,另选取同期同年龄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10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IL-33基因rs7044343、rs3939286位点多态性。结果 :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33基因rs7044343、rs3939286位点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均无明显差异;川崎病组中,CAL组与非CAL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未发现IL-33基因rs7044343、rs3939286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起病以及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存在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小儿全身血管炎性、发热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的全身性血管炎,冠状动脉病变尤为突出.较多报导KD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的改变,但其改变与冠状动脉损伤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却未见报导.为此作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中HMGB1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川崎病(K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HMGB1含量;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HMGB1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KD急性期HMGB1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KD急性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恢复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KD组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血浆HMGB1含量变化与KD的病变及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高建华 《海南医学》2005,16(11):79-79
川崎病(KD)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已成为儿科常见病种之一。现将我院1998~2004年收治川崎病31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糖皮质激素疗法及随访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能否应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及针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的随访,是临床儿科医生特别关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泓宇  胡梵  王晓琴 《西部医学》2009,21(5):727-72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37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KD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137例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害32例(23.4%)。性别、发病时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WBC、CRP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年龄、发热持续时间、CRP与CAL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川崎病CAL与惠儿CRP、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对小年龄组患儿,如发热时间长、CRP明显升高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Kawasaki disase,KD)由13本学者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我们对我院51例住院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它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本文综合分析68例KD患儿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对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林  邵淑凤 《医学综述》2003,9(10):618-619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96 7年川崎首先报道 ,其属于一种急性发热性、多系统性的儿童疾病 ,目前病因不明 ,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 ,多侵犯冠状动脉 ,可形成冠状动脉瘤 ,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 ,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 ,是本病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