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需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髋置换术)和观察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和传统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2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术后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其他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至11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小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在术中术后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在术后早期阶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在后期的随访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分析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选择48例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髋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微创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进行人工全髋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96%(48/50),对照组为92.0%(46/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髋臼侧假体松动、假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9例19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6例26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一假体黏附率及股骨一假体三点固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可进一步开展该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比较,改良Harding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谈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则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为临床手术人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08~2011-05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选择符合条件的152例(161髋)纳人研究。其中髋关节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79例(A组,82髋),髋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73例(B组,79髋)。随访时间为15个月-5年,平均4.3年。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f5、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组在手术时间、切1:3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下床行走时间等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假体脱位、神经麻痹、术后Harris评分及术中术后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前外侧人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早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早期进行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手术方式降低了假体位置不当导致关节脱位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适应证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选择髋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中运用外侧小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3月间我院实施全髋置换术的7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进行手术,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例常规外侧全髋关节置管术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对比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及关节松动等现象,对照组有2例出现关节松动,4例下肢静脉有血栓形成。结论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对患者的损伤小以及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在适当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郸城洪河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殷鹏  侯春风  刘雪莲  焦兆德 《医学综述》2012,18(16):2726-2727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陈佳  施培华 《浙江医学》2019,41(9):940-942,946
目的评估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经典后外侧Gibson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拆线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隐性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比经典切口损伤小,更有利于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可缩短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且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臀大肌入路小切口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THA手术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臀大肌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疼痛程度(VAS评分法)、术后1、4、6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显性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6周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1例(2.63%)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大肌入路小切口THA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患者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较优。  相似文献   

16.
谢永强 《求医问药》2014,(18):290-291
目标:探讨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髋置换手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进行全髋置换手术,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手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切口的长度及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平均为8.2±2.5d,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5.7±0.5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310.3±16.1 ml,切口的长度平均为90.4±3.8 cm。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平均为6.5±1.2d,手术的时间平均为7.1±0.3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240.4±12.2 ml,切口的长度平均为70.8±3.9 cm。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切口的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在观察组的35例患者中,没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改良的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效果好,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有效植入髋关节假体,但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 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陈达  徐旭东  叶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51-152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121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相比较。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行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指标(离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强度评分、肺功能、预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及术后两个月肺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较对照组(13.8%)明显降低(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疗效肯定,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行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照组,34例行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更小,手术更为安全,近期疗效更优,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