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和原位肝移植 LPS预处理组(LPS组).Sham组只开腹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LPS组按两袖套法进行肝移植.Sham组于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后0、60、180 min,OLT组和LPS组于门静脉血流恢复后0、60、180 min分别测定各时相点血清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NF-κB活性,并取肝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再灌注后0、60、180 min,OLT组与LPS组的NF-κB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1);再灌注后60、180 min,OLT组的NF-κB活性以及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LPS组(P<0.01),且OLT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OLT组肝组织损害较LPS组重.结论 肝移植再灌注期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NF-κB活性增强,产生炎性介质对移植肝造成损害;LPS预处理可降低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NF-κB活性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大鼠肠黏膜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原位肝移植组(OLT组,n=30)和原位肝移植+Gln组(EEN组,n=30);对照组只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EEN组按改良的两袖套法进行原位肝移植.EEN组受体在术前3d、术后3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谷氨酰胺灌胃,OLT组及对照组受体仅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12 h后,OLT组和EEN组肝移植后12、24、72 h分别取回肠肠壁组织免疫组化测定肠组织NF-κB与ICAM-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测定肠黏膜TNF-α 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微绒毛长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LT组和EEN组肝移植后12、24、72 h,NF-κB、ICAM-1、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肠黏膜损害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移植后12、24、72 h EEN组与OLT组比较,NF-κB、ICAM-1、TNF-α mRNA表达明显下降,肠黏膜损害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原位肝移植可引起肠组织中NF-κB活化,ICAM-1、TNF-α表达上调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Gln能抑制肝移植大鼠肠黏膜NF-κB活性,减少ICAM-1、TNF-α的表达而起到肠黏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Ye H  Fu XG  Lu H  M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54-1858
目的 通过检测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Kappa B(NF-κ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按Nauta等方法制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预处理组(P组),分别于肝缺血再灌后2、8、24 h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测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浓度评价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做光镜、电镜检查反映肝组织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I/R组NF-κB A值于再灌注2h(0.418 4±0.039)明显升高,8h(0.308 4±0.028)、24h(0.240 ±0.032)逐渐下降.ICAM-1 A值也于再灌注2h(0.367±0.034)升高,8h(0.451±0.031)达高峰,24h(0.293±0.025)下降.MPO、ALT、AST变化与ICAM-1类似.在P组上述各指标在各时间点均较I/R组低(P<0.05),但较S组高(P<0.05).ALT、MPO、NF-κB和ICAM-1之间的变化均具有正相关(P<0.01);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区别.结论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丹参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并有效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 B、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和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 B及ICAM-1的表达;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抽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N组供肝再灌注后2h NF-κB的活性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CAM-1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高,6 h达到高峰,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和肝损伤有相关性.但P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的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时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F-κB)在异丙酚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0):(1)假手术(N)组;(2)缺血/再灌注(IR)组予部分肝脏(左、中、右叶)缺血1 h.再灌注2 h;(3)异丙酚(P)对照组予手术后持续泵注异丙酚10 mg·kg-1·h-1;(4)异丙酚处理(PIR)组予肝脏缺血/再灌注同时泵注异丙酚.RT-PCR检测NF-κB P65亚基mRNA的变化;Westen-Blot检测肝组织总NF-KB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并有点灶性坏死,肝血窦轻微淤血,NF-κB转录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总NF-κB蛋白量显著升高(P<0.05).应用异丙酚后,肝ALT、AST酶升高受到显著抑制(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窦淤血减轻,肝组织总NF-κB蛋白表达量的升高程度却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NF-κB mRNA转录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损伤的程度,NF-κB蛋白表达抑制可能是这种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氟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异氟烷肝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32只SD成年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异氟烷组、异氟烷.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异氟烷组作为对照;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烷-缺血再灌注组阻断支配大鼠肝脏左叶和中叶的门静脉分支,建立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ALT、AS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AM-1蛋白的表达,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肝组织ICAM-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血清酶ALT和AST升高;肝组织损害严重。异氟烷抑制ICAM-1表达,降低ALT、AST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肝组织内ICAM-1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异氟烷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肝组织ICAM-1的表达,同时减轻伤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 adhesion moleculer-1,ICAM-1)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制备大鼠PBLT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为缺血30min组,B组为缺血60min组,C组为缺血120min组.根据肝组织中水变性、脂肪变性坏死肝细胞的百分比分为3个不同的损伤程度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分析3组大鼠血清中ALT的浓度变化与肝组织中ICAM-1分子表达的关系.结果 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加重大鼠血清中的ALT也呈梯度升高,各纽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中ICAM-1分子的表达也呈梯度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实验显示,ICAM-1分子的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分级标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对梗阻性黄疸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P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18只.结扎并切断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7 d后Pringle法阻断肝门15 min,再灌注后建立胆道再通.于缺血前15 min至再灌注60 min PG组按0.5μg/(kg·min)经门静脉持续泵入前列腺素E1,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1,6,24 h三个时点取材,检测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结果 再灌注各时点PG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以及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S组(P<0.05),但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下调肝组织ICAM-1表达,对梗阻性黄疸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GE1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从炎症信号通路揭示PGE1对MIRI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GE114μg/L预处理组、PGE142μg/L预处理组和PGE1126μg/L预处理组。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制备MIRI模型,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及ICAM-1的表达。结果 PGE1各剂量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NF-κB及ICAM-1的表达在各PGE1预处理组较I/R组明显减少,且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GE1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抑制NF-κB和ICAM-1的表达减轻心肌中PMN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减轻离体大鼠MI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GE1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脂肪肝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大鼠门静脉进行插管,实验组给予5μg/mL PGE1,以0.1mL/kg·min速度持续给药15 min,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然后随即行Pringle’法阻断肝门15 min。分别于再灌注1、6及24 h,测定动脉血清中生化酶水平(ALT、AST),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NF-кB p65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ALT、AST、p-NF-кB p65及ICAM-1表达均逐渐升高,6 h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PGE1干预后可以明显减少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ALT、AST、p-NF-кB p65及ICAM-1的表达。结论术前、术中持续输注PGE1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通过抑制NF-кB的核转位,继而下调ICAM-1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ltB/ctB-ompL1/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和佐剂活性,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野生株ompL1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构建ltB-ompL1/1和ctB-ompL1/1融合基因,常规方法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GM1-ELISA分别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表达量、免疫反应性及与GM1结合的活性.采用PCR和MAT分别检测97株问号钩体野生株ompL1基因及其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228例钩体患者血清ompL1基因产物的抗体.结果: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ltB-ompL1/1和ctB-ompL1/1融合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7%~99.9%和99.5%~100%.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表达产量均约为细菌总蛋白的1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均分别能与rOmpL1/1兔抗血清和牛GM1结合.89.7%问号钩体野生株含有ompL1基因,87.6%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与rOmpL1/1和rOmpL1/2兔抗血清出现效价,为1:4~1:256的MAT阳性结果.86.8%和88.6%的患者血清标本rOmpL1/1和rOmpL1/2抗体阳性.结论: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融合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与GM1结合的活性.不同问号钩体血清群中广泛存在ompL1基因并高频率表达,不同基因型表达产物有广泛的交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2.
<正>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均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CA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各个阶段,复苏成功率不高,甚至造成CA的病因不甚明确。SAH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诊断并不困难。而以CA为首发症状的SAH,由于心肺复苏无法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给诊断增加了困难。本文通过对16例以CA为首发症状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来提高SAH-CA的快速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一对免疫共抑制分子。以PD-1/PD-L1为靶点的药物重新激活了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并且在多种肿瘤中取得了良好而持久的疗效。然而,如何预测患者是否对治疗敏感及如何联合其他治疗提高抗PD-1/PD-L1治疗的反应率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主要综述了PD-1/PD-L1通路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预测抗PD-1/PD-L1疗效的生物标记物及联合免疫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在氧化或烷化物所导致的DNA损伤修复,以及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众多文献,从APE/Ref-1的结构与功能入手,对其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示APE/Ref-1作为新标记物,在临床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正常机体中,PD-1/PD-Ls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s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s的结构与表达、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的可溶性分子(sPD-1/sPD-L1)的表达特性及其对PD-1/PD-Ls途径的作用等方面简述了PD-1/PD-Ls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抗PD-1/PD-Ls抗体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构建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作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从流感病人体内分离流感病毒(A/Guangdong/376/2001/H1N1),提取RNA,用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HA基因,先将其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将HA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一个核苷酸长度为1698bp的基因,编码565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和A/Hong Kong/1131/98(GenBank/NCBI:AF386775)有98%同源,序列分析表明有10个氨基酸出现变异;酶切和序列测定表明HA基因正确插入pCI-neo载体(HA-pCIN)。[结论]H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玲  陈红  刘大凤  刘亚玲  黄勃  王伟 《四川医学》2010,31(12):1768-1770
目的通过分析学校聚集性发病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探索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发病的特点,为社区爆发的预防和救治积累经验。方法对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学校内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集中在新学期开学后聚集性发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治疗包括奥司他韦、中药等;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无重症患者出现。结论本组甲型H1N1流感以轻症表现为主,尚无重症患者。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是阻断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胃癌组织中p53蛋白、p21^WAF1/CIP1/SDI1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原发胃癌组织中p53与p21^WAF1/CIP1/SDI1蛋白的表达,应用PCR-SSCP技术对40例胃癌组织中p21^WAF1/CIP1/SDI1基因状态进行分析,对照1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53、p21蛋白异常表研究室仅在胃癌组织中出现;p53与p2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移、远处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等指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53蛋白与p21蛋白表达间关系密切(P<0.05);40例胃癌组织中,p21基因PCR扩增片段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未发现异常条带。提示:p53与p2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但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未发现相关性;胃癌中,p21蛋白表达以依赖p53途径为主;40例胃癌标本PCR-SSCP检测,未发现p21基因突变;基因状态的完整,也为利用可激活p21基因的药物治疗p53蛋白失活的胃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构建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克隆测序后构建lipL32/1-ompL1/1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pPIC9K-lipL32/1-ompL1/1-P.pastorisGS115.用MM和MD平板分离His Mut 型菌落,YPD平板筛选出G418高抗性的His Mut 转化子.以酵母裂解酶处理的高拷贝转化子His Mut 克隆裂解产物为模板,5'AOX1和3'AOX1为引物,用PCR检测所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染色体DNA中的目的融合基因.在BMMY培养基中用甲醇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LipL32/1-rOmpL1/1表达.采用硫酸铵沉淀,Ni-NTA亲和层析提纯培养物上清液中的rLipL32/1-rOmpL1/1.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LipL32/1-rOmpL1/1的产量及其免疫反应性.结果:获得的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约为1 794 bp.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原始lipL32/1和ompL1/1基因型比较,相似性分别高达99.94%和100%.所构建的真核表达系统可分泌rLipL32/1-rOmpL1/1,SDS-PAGE后位于预期位置处,产量约占上清总蛋白的40%.rLipL32/1和rOmpL1/1兔抗血清均能与表达的rLipL32/1-rOmpL1/1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钩体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高效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可作为研制钩体新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