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口狭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8例经皮下盲袢、13例经T管窦道进入胆道镜,先气囊扩张狭窄,再取狭窄上方结石,瘢痕性狭窄置硬塑管支撑3-6个月;恶性狭窄胆道镜引导置金属支架。12例行PTCD;恶性狭窄不伴结石,放射介入置金属支架;如有结石或瘢痕狭窄,先扩张窦、后经PTCS取石或置金属支架、硬塑管。全组气囊扩张19例、置硬塑管5例、置金属支架9例。结果:33例中24例良性狭窄,扩张19例、置硬塑管5例均解除梗阻,9例恶性狭窄8例置金属支架解除梗阻。15例伴有结石取净结石。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借助胆道镜的非手术方法在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创伤小、副损伤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的再手术处理。方法 对 2 1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胆肠吻合口狭窄、肝胆管狭窄、结石复发、胆管炎反复发作 15例 ,肠袢过长致粘连梗阻 3例、内疝 1例、结石梗阻 2例。再手术时原吻合口扩大再吻合 6例 ,肝叶切除、肝门胆管整形吻合 2例 ,拆除原吻合口、恢复正常胆流 1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改胆总管空肠吻合 5例 ,胆总管T管引流 1例 ,肠袢粘连松解、内疝修补或切开取石 6例。 15例随访 6个月至 5年 ,3例仍时有右上腹疼痛、发热。结论 吻合口狭窄及游离肠袢梗阻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应重视Oddi括约肌的生理功能 ,慎重选择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口狭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8例经皮下盲袢、13例经T管窦道进入胆道镜,先气囊扩张狭窄,再取狭窄上方结石,瘢痕性狭窄置硬塑管支撑3-6个月;恶性狭窄胆道镜引导置金属支架。12例行PTCD;恶性狭窄不伴结石,放射介入置金属支架;如有结石或瘢痕狭窄,先扩张窦道、后经PTCS取石或置金属支架。硬塑管。全组气囊扩张19例、置硬塑管5例、置金属支架9例。结果33例中24例良性狭窄,扩张19例、置硬塑管5例均解除梗阻,9例恶性狭窄8例置金属支架解除梗附。15例伴有结石者取净结石。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借助胆道镜的非手术方法在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中创伤小、副损伤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女性,31岁。上腹部胀痛不适伴黑便2d于2008-05-03入院。2d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为持续性疼痛,后排黑便1次,约700g,同时感头晕,乏力。无呕血。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10年行胆肠吻合术后胆道财手术26例,其中采用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6例,间置空肠胆肠合术4例,吻合口刀开成形术6例,全组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死亡2例,其余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期间病故1例,有急性胆管炎发作1例,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经皮胆肠吻合口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复发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胆肠吻合口胆道镜治疗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肝内胆管复发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2月,对8例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再发结石,采用经皮经空肠输胆襻造口术建立通道,胆道镜经胆肠吻合口进入肝内胆管取石,纠正吻合口和肝内胆管狭窄。结果8例肝内胆管结石均取净,4例胆管狭窄和2例吻合口狭窄解除。8例随访1~3年,肝内胆管无复发结石和再狭窄。结论经皮胆肠吻合口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复发结石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病例的诊治汪裕王炳生胆肠吻合术后因术式欠妥、吻合口狭窄、桥袢过短、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等原因而出现临床症状者,常需再次手术治疗,近5年来,我院诊治此类病人14例,现将病情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29...  相似文献   

8.
生物粘合剂对胆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损伤修复重建后所继发的吻合口瘢痕性狭窄,处理困难,后果严重,目前尚缺乏一种理想的方法重建胆道,预防吻合口狭窄。我们用生物粘合剂取代缝线,结合内支撑有加速瘢痕成熟软化的作用[1]。通过建立各种胆道损伤后胆肠吻合口瘢痕动物模型,对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通过对应用粘合剂行胆肠吻合和应用丝线缝合行胆肠吻合的比较,观察两者在组织结构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别。方法 分别应用粘合剂和应用丝线行狗的胆肠吻合,术后4~24周分期对吻合口组织做超微结构和生化分析。结果 粘合剂吻合组疤痕增生明显减轻,胶原含量相对较少。结论 应用粘合剂行胆肠吻合,可减轻疤痕组织增生,有利于吻合口疤痕组织的成熟和软化。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56年6月至2007年4月收治以及院外会诊处理的133例胆肠吻合口狭窄病例的情况。结果133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均为医源性胆管损伤后造成的并发症,经手术积极再处理,131例疗效满意,2例效果欠佳。结论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应努力避免;一旦发生吻合口狭窄,必须积极、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4例直肠癌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11例吻合口漏,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吻合口漏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手术操作是重要的原因,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4例直肠癌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11例吻合口漏,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吻合口漏是多因素作用,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手术操作是重要的原因。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胆内瘘53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3例胆内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6/53)的病人术前诊断为胆内瘘,88.7%(47/53)的病人为术中发现;在胆内瘘类型中,52.8%(28/53)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3.2%(7/53)为胆囊胃内瘘,15.1%(8/53)为胆囊横结肠内瘘,7.5%(4/53)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11.5%(6/53)为胆囊肝总管内瘘。胆石性肠梗阻占胆内瘘的7.5%。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病人,尤其是发现胆道积气征应高度怀疑,其治疗方法可采用胆总管瘘口、肝总管瘘口、十二指肠瘘口、横结肠瘘口修补等方法,对胃瘘口可采用瘘口修补或胃部分切除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应用新斯的明,从组织学等指标观察对结肠吻合口的影响。结果提示:术后早期使用新斯的明可迅速排除肠道内容物,减轻吻合口炎症,促进吻合口愈合。进而提出了术后应用新斯的明的安全性及注意点,并且阐述了结肠吻合口漏发生的主要机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吻台口狭窄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987年5月至1995年12月,对222例直肠癌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表明,其中16例未行术后吻合口扩张,有8例发生吻合狭窄。另202例定期扩张吻合口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讨论了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对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作了详细描述,强调病人用扩张器定期扩张吻合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报告直肠癌前切除术并发吻合口瘘19例。重点讨论了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强调吻合口区良好血供、避免张力吻合及彻底盆腔引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健.对于瘘口较大.症状较重,全身情况差者要及时行近端结肠造口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NO、ET1等在胆石性胆道梗阻病程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胆石性胆道梗阻患者,按黄疸发生时间、血内毒素检测结查、有无急性胆管炎分组比较NO、ET内毒素和肝功能变化关系。结果 梗阻性黄疸I、Ⅱ组NO与ET1呈负相关;Ⅲ组NO与ET1呈负相关。内毒素阳性组、有胆管炎组:NO ET1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胆道感染、内毒素等导致NO与ET1的协调关系紊乱、NO的正常保护机制受损,这在胆道梗阻所致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等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②检测比较NO/ET的变化关系,可能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肝储备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实验用狗双侧腹壁下动脉对31只狗自体阴茎血管施行了3种共62个吻合口;术后远期用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吻合口切面图形;再用微机图像扫描仪自动测量切面图形面积;最后计算出吻合口血流量.菱形吻合口面积为3.17±0.16mm~2,血流量为8.71±0.73ml/min;平行侧侧吻合口面积为2.69±0.53mm~2,血流量为7.18±0.47ml/min;端侧吻合口面积为2.93±0.50mm~2、血流量为5.97±0.69ml/min;菱形吻合口面积和血流量最大;平行侧侧吻合口面积小于端侧吻合口而血流量居中;端侧吻合口面积大于侧侧吻合口而血流量却最低.结合血液流变学原理提示在施行阴茎再血管化吻合口选择时,应放弃传统的端侧吻合口,首选菱形吻合口,避免作侧侧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大鼠的胆总管直径、压力变化及血清胆红素代谢的规律。方法 利用 Wistar大鼠结扎胆总管致阻塞性黄疸的模型 ,动态观察结扎胆总管后 0、1、3、5、7、14、2 1天 ,分别测量胆总管直径、压力及血清胆红素的数值 ,并且作出胆总管直径、压力、血清胆红素变化的曲线。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 ,大鼠的胆总管直径及压力随之增加 ,并且至胆总管结扎术后第 7天时 ,胆总管的直径和压力均达到最高峰 ,其数值分别为 6.1± 0 .1mm及 15 .1±0 .2 cm H2 O,并且进入高峰平台期 ,再随着阻塞性黄疸的时间延长 ,胆总管直径、压力不再随之增加 ;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在结扎胆总管术后第 1~ 3天呈急剧上升趋势 ,至术后第 3天达到高峰 ,其数值为 10 6.7± 11.2 um ol/l) ,术后第 5~ 7天呈急剧下降趋势 ,到术后第 7天血清胆红素数值为 11.8± 2 .5 umol/l,术后第 7~ 2 1天血清胆红素数值呈平缓下降 ,至术后第 2 1天时 ,血清胆红素数值仅为 1.2± 0 .3 2 um ol/l。第 2 1天后未再做进一步测量 ,全组动物无死亡。结论  Wistar大鼠在通过结扎胆总管造成阻塞性黄疸时 ,其血清胆红素变化的规律与人类不同 ,故在进行阻塞性黄疸模型试验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The apparent cure rate of infants with biliary atresia i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Kasai-type procedure. While the operation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many of its postoperative problems, it still compares favourably in terms of the apparent cure rate, i.e. an improvement from 4.5% to 3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