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体外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参照微量稀释法确定汉防己甲素对白念珠菌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并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汉防己甲素时对16株白念珠菌的MIC.结果 在终质量浓度≤40μg/ml汉防己甲素的作用下,白念珠菌的存活率>95%.其中汉防己甲素(30~40μg/mL)可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氟康唑单独作用时,对16株白念珠菌的MIC值为0.250~64μg/mL;与汉防己甲素(40μg/mL)联合时,氟康唑对受试菌的MIC值降至0.125~16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火.结论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莪术挥发油体外抗念珠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莪术挥发油体外抗念珠菌的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以莪术挥发油对62株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FC),同时以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作为质控药物。结果:莪术挥发油对念珠菌属的平均MIC值为(760.87±376.56)μg/mL,其中对白念珠菌MIC和MFC值均为(734.13±379.36)μg/mL;对光滑念珠菌的MIC、MFC均为(833.59±415.07)μg/mL;对克柔念珠菌的MIC、MFC均为(1082.59±405.07)μg/mL;对热带念珠菌的MIC、MFC均为(606.25±207.53)μg/mL;对近平滑念珠菌的MIC、MFC均为(568.36±218.76)μg/mL;对季也蒙念珠菌的MIC、MFC均为757.81μg/mL。结论:莪术挥发油在体外对临床常见6种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各菌种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莪术挥发油抗念珠菌的作用方式可能为杀菌;NCCLS-M27-A方案可用于对中药抗念珠菌活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玫瑰挥发油的体外抗念珠菌活性,同时比较NCCLS-M27-A常量和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先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玫瑰挥发油抗念珠菌的活性进行初筛,再应用常量法和微量法检测其对61株临床分离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与最小杀菌浓度(MFC),并以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作为质控药物;同时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15株念珠菌进行玫瑰挥发油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抑菌实验。结果玫瑰挥发油对临床分离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两种方法测定念珠菌对玫瑰挥发油的M IC值一致率为9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8)。玫瑰挥发油与氟康唑联用对氟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均表现出较好的协同相加作用,两组间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IC 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45)。结论玫瑰挥发油对临床常见致病性念珠菌有抗菌活性;常量和微量液基稀释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玫瑰挥发油与氟康唑联用对念珠菌在体外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莪术挥发油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致病性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单独及与莪术挥发油联合应用对阴道念珠菌MIC值的影响.结果: 氟康唑单独和与莪术挥发油联合应用对62株念珠菌的MIC值分别为:白念珠菌(2.72±2.22)μg/mL和(2.63±2.30)μg/mL;光滑念珠菌(28.40±30.66)μg/mL和(6.00±4.21)μg/mL;近平滑念珠菌(26.00±26.48)μg/mL和(6.80±5.27)μg/mL;热带念珠菌(7.40±4.99)μg/mL和(3.40±2.63)μg/mL;克柔念珠菌(64.00±00)μg/mL和(18.00±10.07)μg/mL.结论: 莪术挥发油与氟康唑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氟康唑对阴道念珠菌的MIC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应用流式细胞计数(FCM)进行念珠菌快速药敏试验.方法 参照M27-A标准化方案,应用FCM检测氟康唑(FCZ)对21株念珠菌的抗菌活性,药物作用时间3h,非渗透性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染色0.5h.根据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各药物浓度管荧光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将平均荧光均道值大于生长对照管60%的最小药物浓度设定为最小抑菌浓度,即MIC值.并将结果与M27-A标准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 FCM所测MIC值范围在0.125~64μg/mL之间,M27-A标准化方案所测MIC值在0.25~64μg/mL之间,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FCM试验全过程仅需4h左右.结论 FCM药敏试验具有快速、敏感、可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的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推荐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7株来自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结果 氟康唑、立福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2.0~128μg/mL、0.008~0.5μg/mL,前者MIC50、MIC90几何均数值分别为4μg/mL、8μg/mL,后者几何均数值分别为0.125μg/mL、0.25μg/mL。其中,对氟康唑敏感菌株占81.8%(63/77),中度敏感或剂量依赖性敏感菌株占16.9%(13/77),耐药菌株占1.3%(1/77)。中度敏感和耐药的14株菌中,临床分离株占85.7%,尽管在临床菌株与环境分离株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结论 虽然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出现中度敏感或耐药,但立福康唑对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隐球菌病药物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22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7.5114μg/mL显著降低到2.4162μ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0640μg/mL显著降低到0.6297μg/mL,27.3%(6/22)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72.7%(16/22)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无受试菌株(0/22)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发现有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合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结论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应用可增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连煎煮液是否有对2%硝酸咪康唑溶液抗白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外阴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并培养白念珠菌菌株15株、光滑念珠菌菌株15株,参照微量液基稀释法,分别测定并比较黄连煎煮液及2%硝酸咪康唑溶液单独及联合作用于15株白念珠菌和15株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计算二者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判断黄连煎煮液和2%硝酸咪康唑溶液联合作用的效应。结果单用2%硝酸咪康唑溶液作用于白念珠菌的MIC均值为(14.0±14.99)μg/mL,作用于光滑念珠菌的MIC均值为(14.88±25.15)μg/mL;单用黄连煎煮液作用于白念珠菌的MIC均值为(8.18±7.38)mg/mL,作用于光滑念珠菌的MIC均值为(9.38±4.09)mg/mL;黄连煎煮液和2%硝酸咪康唑联用时,2%硝酸咪康唑溶液作用于白念珠菌的MIC均值为(5.98±11.28)μg/mL,作用于光滑念珠菌的MIC均值为(7.71±7.28)μg/mL;黄连煎煮液作用于白念珠菌的MIC均值为(1.43±2.63)mg/mL,作用于光滑念珠菌的MIC均值(1.80±1.71)mg/mL;黄连煎煮液和2%硝酸咪康唑共同作用于白念珠菌的FICI值为0.53,二者共同作用于光滑念珠菌的FICI值为0.70,均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体外实验中,黄连煎煮液、2%硝酸咪康唑溶液二者均有稳定的抗白念珠菌、抗光滑念珠菌的作用;黄连煎煮液和2%硝酸咪康唑溶液联用时,在抗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方面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0株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 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730μg/mL显著降低到0.1195μg/mL,两性霉素B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6830μg/mL显著降低到0.2102μg/mL,35%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55%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10%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的出现.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1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有明显减少.结论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用药体外抗新生隐球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10.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分离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甲真菌病患者的51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对51株甲源性白念珠菌的平均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3 μg/mL、3.84 μg/mL、6.52 μg/mL.伊曲康唑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敏感性高于特比萘芬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乙醇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参照微量稀释法确定乙醇对白念珠菌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并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乙醇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结果氟康唑单独使用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值为4~64μg/ml;与乙醇(体积分数3.75%)联合时,氟康唑对受试菌的MIC值降至0.125~0.500μg/ml。结论乙醇可显著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并研究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Etest法和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微量法的可比性。方法采用Etest法和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的微量稀释法测定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M IC值。结果采用Etest法和NCCLS微量法测定6株氟康唑耐药株对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值范围分别均>256μg/m l和>64μg/m l,23株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M IC值的范围分别为0.05~2μg/m l和0.125~1μg/m l。Etest法和NCCLS微量法测定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的M IC一致率为83.3%。结论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Etest法和NCCLS微量法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复性,Etest法可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盐酸小檗碱抗白念珠菌体外药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 berberine,BBR)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现称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订的M27 -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BBR、氟康唑、BBR联合氟康唑对30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盐酸小檗碱对白念珠菌MIC值的几何均数(G)为248.18 mg/L。与320、160、80 mg/L BBR联合后,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64 mg/L降为0.03、0.35、1.35 mg/L。两药对26.7%的白念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其中包括3株耐氟康唑菌,对56.7%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对16.7%的菌株为无关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结论 BBR在体外对白念珠菌具有抗真菌作用并能增加其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检测暗色真菌对九种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暗色真菌对9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38-P)应用于暗色真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M38-P方案,受试菌株共45株,包括卡氏枝孢14株,裴氏着色霉8株,紧密着色霉3株,疣状瓶霉16株,离蠕孢2株,德氏霉1株及弯孢1株.所用药物为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结果 45株暗色真菌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耐药现象.结论 M38-P方案可用于暗色真菌的药敏试验研究,耐药菌株的发现提示在今后的治疗中药敏测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对部分深部丝状真菌和皮肤癣菌的MIC及分别接种未发芽孢子、发芽孢子和菌丝对MIC的影响。方法 参考M38-P(丝状真菌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案)试验方案及其改进方案,测定特比萘芬对7株曲霉、5株着色真菌、4株波氏假阿利什霉、4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及5株皮肤癣菌的未发芽孢子、发芽孢子或菌丝的MIC,并比较相互间的差异。结果 受试菌株以未发芽孢子形态接种时,曲霉MIC范围为≤0.03~0.5μg/mL,暗色真菌的MIC范围为≤0.03~0.06μg/mL,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的MIC均>16μg/mL,皮肤癣菌的MIC均≤0.03μg/mL,提示上述菌株中除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外,其余菌株体外均对特比萘芬敏感。所有受试菌中,除杂色曲霉和疣状瓶霉接种发芽孢子时MIC与接种菌丝时的MIC相差4倍外,其余菌株接种发芽孢子或菌丝悬液时的MIC与接种孢子时的MI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受试曲霉、暗色真菌及皮肤癣菌体外均对特比萘芬敏感或较敏感。在丝状真菌的特比萘芬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中,接种易于获取并易于量化的未发芽孢子时的MIC可以反映特比萘芬体外对发芽孢子及菌丝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