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茱萸汤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主要治疗阴寒内盛,浊阴不降所致的阳明寒呕,少阴吐利和厥阴头痛.我根据<伤寒论>第33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以本方治疗厥阴头痛,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汤为经方,<伤寒论>中其三见:一为阳明篇中"食谷欲呕"的肝寒犯胃证;二为"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的少阴证;三为"干呕,吐涎沫,头痛"的厥阴证.<金匮要略>有"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条文,亦是浊阴上冲,胸阳不宣所致.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多年,偶有心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茱萸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cinalis (Dode)Huang及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相似文献   

4.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富强  徐颂芬 《中成药》2005,27(10):1209-1210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北宋<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载有茱萸圆方,由黄连和吴茱萸2味按1:1比例组成,用于下痢水泻;<圣济总录>载甘露散,由黄连和吴茱萸按2:1比例组成,主治暑气为病.<丹溪心法>专用黄连与吴茱萸6:1比例组成左金丸,用于清肝泄火.宋代已有用吴茱萸与黄连同炒炮制黄连,到明代,出现了用吴茱萸煎汤浸炒.明代出现吴茱萸与黄连同炒的记载,至今一些地方标准还收载有黄连水制吴茱萸的的炮制方法.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在黄连吴茱萸配伍的化学研究方面已有不少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运用吴茱萸治疗胃肠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始载于<本经>,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其功能以散寒燥湿、行气温中止痛、疏肝下气、温中止泻著称.临床主要用于中焦虚寒、寒湿内阻及肝气横逆的胃痛、腹痛、呕吐、吞酸、泄泻等病证.  相似文献   

6.
练云明  陈琮 《光明中医》2007,22(12):1-2
通过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研读,归纳出<内经>"四时"理论在养生保健,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论述.<内经>"四时"理论与"阴阳"、"五行"理论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进行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实地标本采集与药材收购、对标本和药材进行品种鉴定、药材的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挥发油进行检查与测定.结果 贵州栽培的吴茱萸药材有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和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bodinieri (Dode) Huang两个品种.按<中国药典>2005版检查其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大都符合要求.结论 贵州栽培的吴茱萸药材品质较好,其中吴茱萸挥发油含量较疏毛吴茱萸高1.73倍.  相似文献   

8.
《内经》不寐病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一类病证,在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并始将本证称为不卧、不得卧和不能卧,但其中并无理论性描述.<内经>称此类病证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和"不能眠"等,相关认识较为丰富,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素问·逆调论篇>、<素问·病能论篇>和<素问·刺热篇>等20余篇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9.
<内经>"奇恒之府"之中有女性生殖器官女子胞,而无男性生殖器官,从<内经>流传、<内经>全文、读音、解剖以及生理功能上看,"奇恒之府"中的"胆"应为"卵"之误,"卵"为男性睾丸.  相似文献   

10.
窦默医著内容与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元史@窦默传>、<针经指南>朱良能序、<针灸四书>窦桂芳序、<针灸指南>中"流注八穴"、"流注指要赋"序、罗天益撰<卫生宝鉴>卷二十"针经门"及<普济方>、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记载知,窦默(119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中存在大量的对偶句,且具有"不劳经营,率然对尔"的特点,<内经>中以"阴阳"为代表的对偶词也随处可见.归纳、分析<内经>的对偶辞格,探求其规律,对于准确理解原文、研究医理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脉诊是中医最独特的诊断技术,而"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脉法的过渡,是中医脉诊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脉络.本文拟从<内经>、<难经>、<伤寒论>和<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人手,考察中医"独取寸口"脉法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对痿证的研究由来已久.上古医经<下经>、<本病>中,就有"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记载.<黄帝内经>专以<痿论>名篇系统阐发五体痿发生病理基础、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由于诸多原因,经文仍有个别疑难字句未被世人理解,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贾鸿彬 《陕西中医》2008,29(5):617-618
<内经>是伏气温中"伏寒化温"说的理论来源.通过对<内经>相关原文的剖析,揭示了<内经>对认识伏气温病的病因、发病、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孟庆云 《中医杂志》2004,45(12):948-948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一些时间节律,当代称之为生物钟.<内经>有年生物钟、月生物钟、周生物钟和日生物钟.<伤寒论>的"七日自愈"之说就是对<内经>周生物钟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代医家对肝阳上亢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久远,早在<内经>中已有"阴虚而阳盛"、"肝气上从"等论述.继<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又从不同侧面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并为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病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魏睦森应用吴茱萸汤经验拾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睦森主任医师系近代著名中医学家魏长春之子,幼承庭训,学验俱丰,尤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疾病,现简介如下. 1 连萸芍草汤治疗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而胃痛一症,尤以寒热错杂最为常见.用药过寒则阻遏气机,过热则胃热更炽,惟以辛开苦降最为合拍,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皆属此例.<金匮>日:"呕而胸满,吴茱萸汤主之".又<伤寒论>云:"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魏师据此加用黄连、芍药、甘草治疗,常获佳效.药用吴茱萸3g,党参1 2g,红枣15g,生姜3片,炒白芍20g,炙甘草6g.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党参、红枣,益气补虚,健脾固胃;吴萸与黄连相须为用,含左金丸之意;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缓急止痛.现代药理认为芍药甘草汤可以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疼痛、胃痉挛引起的呕吐等.  相似文献   

18.
镵针辨     
"镵针"是<内经>中所记载的古九针之一.它的渊源和其他的针具一样,都是来源于远古的"砭石"."镵",<说文>解释是"锐器也".在<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中,都解释为古时候的一种刨土工具.  相似文献   

19.
江玉  王明杰 《四川中医》2008,26(6):30-31
"玄府"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而言.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玄府概念,对玄府理论的认识独树一帜,对玄府闭塞的治疗主张开发郁结,宣通气液.血瘀治络的理论始于<内经>、<难经>,东汉张仲景时期得以发展,真正将"通络法"成功地灵活运用到临床当属清代叶天士.在其代表作<临证指南医案>中,针对络病的不同证候,宗<内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之旨,贯以"络以通为用"的原则.二者虽名称不同,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同之处.相互的学术渊源关系,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两千余年来,求索、创新之论不绝于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依今本<黄帝内经>为基础,讲继承与发展.近数十年来,每当涉足这个问题的时候,继存重于发展的倾向就抬头了,甚至达到<内经>理论神圣不可动摇的程度.从中医理论演绎的长河验之,"泥古"观念只是某些人的看法.通过对<五十二病方>、<足臂经脉>、<阴阳经脉>、<武威汉代医简>、<仓公诊籍>等为代表的汉前医籍分析,它们都保留了中医学的本来面目.两汉时期的<难经>依<黄帝内经>为据分类解释医理,条理较<内经>更为清晰.一部<伤寒杂病论>,源于对"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继承与发展.<伤寒杂病论>直至<类经>,无不与<黄帝内经>一脉相传,又无不从各自的主题出发阐索原由,补入新知,将中医理论探讨得更为合理.历史上的诸多著述对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较为适当.魏晋时期,虽有玄学对中医理论产生严重干扰,但后世医家对临床经验的总结,新的医理的创立都十分慎重.如吴又可在温疫病因的审视中创"戾气说",认为"戾气"是一种可以致病的"物质",是"邪从口鼻而入",戾气"有天受,有传染",这种病可"延门合户,众人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