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非脑卒中老年住院患者中无症状性脑梗死 (SB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神经内科非脑卒中老年住院患者 2 6 0例均行CT或MRI检查 ,从年龄、影像学特征 (病灶大小 ,部位、类型等 )、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神经内科非脑卒中老年住院患者中 ,SBI发生率为 31 15 % ,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男性多于女性 (1 79∶1) ;CT/MRI显示病灶直径多在0 3cm~ 1 5cm之间 ,95 %为腔隙性脑梗死 ,71 6 %分布于基底节区、内囊等 ;SBI患者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动脉硬化等明显高于非SBI者 (P <0 0 1)。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动脉硬化均为SBI危险因素。影像学所见多为基底节区、内囊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有无症状性脑梗死(SCI)危险因素。方法对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两组,即DM有SCI组,DM无SCI组。应用多元logistic分析,对DM有SCI常见危险因素讨论分析。结果 217例2型DM中131例(60.4%)有SCI,86例(39.6%)无SCI。结论 2型糖尿病有SCI与年龄、收缩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与性质有显著相关性。积极治疗糖尿病是防治脑卒中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性别差异,为卒中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6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中经头颅MRI检查确诊的138例SCI患者定义为观察组,218例非SCI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同时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SCI的危险因素.再将SCI患者按性别区分,分析高危因素在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 (1)SCI的病灶以腔隙性病灶为主,主要位于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多为多发病灶.(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TG、高LDL及吸烟.(3)与男性SCI患者相比,女性SCI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高TG、吸烟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具有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症状脑梗死 (SilentCerebralIn farction ,SCI)是由神经影像学或尸解发现脑血管损害的病变而患者没有提供任何卒中病史和病理体征 ,或一侧有神经系统体征 ,在与症状无关的部位也检出了梗死灶 ,此灶为非责任病灶 ,亦属无症状脑梗死。随着CT及MRI的应用 ,SCI日渐引起重视。与其它疾病一样 ,一些危险因素导致SCI的发生 ,若这些危险因素能及时合理地得到处理 ,则有利于预防SCI的发生。现将无症状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综述如下。1 吸 烟Herderschee等[1] 报道SCI与吸烟有关。吸烟与SCI的发生有递增关系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病灶体积小,多位于脑非功能区,未出现特异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故临床诊断率较低。无症状性脑梗死可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应重视危险因素的预防。本文着重阐述了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病情进展一般发生在发病后6h~1周。在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国内为30%[1],国外为9.8%~43%[2]。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引起脑梗死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6例,根据入院后病情演变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PCI)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观察项目包括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及饮酒史,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入院时高血压、入院后血压降低、发热、血脂、血糖、红细胞压积、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PCI组的糖尿病史、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入院后24小时内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及侧脑室旁梗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病史、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劲内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及侧脑室旁梗死是引起脑梗死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CT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流动力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绝大多数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多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动脉梗死是其主要病因。结论: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可防止其发生及发展成血管性痴呆及假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是指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经头颅CT、MRI或尸解能发现的脑梗死灶。我国1995年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2]。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SBI被发现,其在临床上的意义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SI)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33例CWS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皮质型分水岭梗死(CWI)和内侧分水岭梗死(IWI)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CWI与IWI融合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CWI:(3.20±1.14)分、IWI...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04例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的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以期获得对该疾病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本组共发现246个梗塞灶,86.6%为小腔隙性脑梗塞,且多分布于脑深部区域。结合有关文献作者讨论了无症状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强调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对高危人群进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10例颅脑外伤病例,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GCS评分、年龄、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无脑疝、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受伤原因以及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高龄、合并高血压病史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对脑外伤的及早综合治疗,积极预防脑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对减低脑梗死率的意义。方法对易发脑梗死的中老年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可有效的发现脑梗死的一些早期征象。结果本组50例均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发现无症状梗死灶共72个。其中1个梗死灶6例(12.0%),2个梗死灶13例(26.0%),多个梗死灶31例(62.0%)。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误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均要积极治疗,预防和延缓脑梗死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与非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门诊患者,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其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根据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梗死部位及梗死灶的多少进行分类;对所有入选者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症状性脑梗死,对其均检测HbA1c、Hcy、血糖、血脂、尿酸等。结果非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者TC、LDL、HbA1c、Hcy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HbAlc、LDL、Hcy水平于基底核组高于其他部位组(P<0.01);HbA1c在多病灶组水平高于单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Alc是无症状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为再发症状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为非糖尿病性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监测HbA1c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通过降低其水平,可减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风险以及防止其进展有重要意义,可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外伤致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A或DSA将患者分为AMCI组与非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NAMCI)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环池状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收缩压(SBP)、渗透压(OP)、中心静脉压(CVP)、凝血功能、乳酸(Lac)及脑挫伤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次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GOS评分判断预后。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CVP、SBP、OP、tSAH、环池状态、Lac 8个指标与AMCI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CS≤8分、CVP≤5 cmH2O(1 cmH2O=0.098 kPa)、OP<270 mmol/L、SBP≤90 mmHg(1 mmHg=0.133 kPa)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GOS评分评价预后:良好8例、中残9例、重残7例、死亡4例。 结论低GCS评分、低CVP、低OP、低SBP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点评估和监测上述指标对该病的救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病例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319例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和319例对照者,研究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职业、舒张压的增高、体重指数(kg/m2)、饮食习惯、饮酒指数对该疾病发生的作用无相关性(P>0.05),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粘度增高、冠心病、吸烟指数、脾气暴躁及易激动、糖尿病。结果表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的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者组(A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B组),每组60例。对所入选患者测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BI)、血流变、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腹围指数(IBM)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腹围指数、血压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后者。结论高血压、高血糖、肥胖、高黏血症、高血脂、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梗塞复发危险因素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年12月至1996年12月住院的脑梗塞病人(共240例)中,筛取两年内曾复发一次的脑梗塞病人25例,并从其余未复发样本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对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脑梗塞复发与高血压病史及病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脂血症及脑梗塞部位关系密切,而与性别、年龄、心房纤颤、高血压性心脏病无关。对复发性脑梗塞的预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