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O2激光一次性治愈巨大脓性肉芽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脓性肉芽肿是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granulomatelang-iectaticum)的俗称,在病变内毛细血管异常增多,是极易出血的血管性病变,很适合激光治疗。我们用CO2激光一次性治愈6例巨大脓性肉芽肿。一般资料脓性肉芽肿患者6例,男性5例,女1例;年龄30~45岁;脓性肉芽肿直径约1.5~2.0cm,病变在手足或踝关节附近,其中1例在足底,由于长期受压肉芽体完全嵌入皮肤。方法患部常规消毒,2%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CO激光功率10~15W,光斑的大小依治疗时组织的反应及出血情况而定。术者一手持无菌干纱布随时压迫肉芽肿组织使其处于贫血状态,同时用CO2激…  相似文献   

2.
胸部肉芽肿病变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肉芽肿病变是由某些病变演变而成的复杂新生组织,主要是血管结缔组织再生的肉芽组织。肉芽肿病变除肺结核外,比较少见。过敏性支气管状菌病所致支气管中心肉芽肿、ChurgStraus综合征(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结节病、韦氏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  相似文献   

3.
坏死性肉芽肿,又称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或致性肉芽肿,是一种主要位于面部中线部位的进行性肉芽增殖性溃疡性病变,晚期可沿淋巴转移。临床病理报告较多,而在影像上报告较少,笔者收集1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CO2激光联合He-Ne激光治疗脓性肉芽肿156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脓性肉芽肿患者156例,男63例,女93例;年龄13~54岁;病程1至18个月,平均7个月。临床表现:手指、足趾或其他部位圆形肉芽团块,鲜红色,触之易出血,无明显疼痛,直径多在1cm以内,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周围皮肤呈环状游离缘,多有外伤史。  相似文献   

5.
韦格纳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性疾病,本病病因目前不清楚,多数认为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临床上分全身型和局限型,全身型有上下呼吸道肉芽肿、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3种病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局限型病变仅在呼吸系统,无肾脏损害,病程长,预后较全身为佳。  相似文献   

6.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性疾病,本病病因目前不清楚,多数认为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临床上分全身型和局限型,全身型有上下呼吸道肉芽肿、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3种病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局限型病变仅在呼吸系统,无肾脏损害,病程长,预后较全身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的认识,并与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鉴别。方法对11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3例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MRI采用T2WI-FS、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征象包括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动态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类型和病变形态学特征。两种病变的MRI表现的差异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叶性乳腺炎ADC值为(1.036±0.373)mm2/s,非肿块性乳腺癌ADC值为(1.069±0.406)mm2/s(t=-0.298,P=0.768,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形态上分析,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边缘以"网格"状改变为主,增厚的腺体内无结节,见规则的脓腔;非肿块性乳腺癌边缘以毛刺为主,内含结节状改变,少有囊变坏死腔,两者征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8,P=0.00,P<0.05)。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均可表现为流出型和平台型,两者曲线类型具有重叠(χ2=1.68,P=0.194,P>0.05)。结论虽然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在MRI功能成像的表现无差异,但形态学表现明显不同,说明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表现具有特征性。认识其特殊的MRI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及与乳腺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颌骨外特别是长管状骨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其中1例为累积多个长管状骨的多发病变。2例均摄X线平片,并连续数年观察其变化。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明显膨胀,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病灶内可见或多或少的点状致密影。主要特征为病灶多发性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病灶的不同X线表现。结论 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特别是发生在长管状骨,其诊断有一定难度。当病灶为多发和同一病灶既有破坏又有修复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龈瘤亦称化脓性肉芽肿或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本病少见,多采用手术切除,除术后容易复发外,往往造成周围组织损伤且创伤面积大。新生儿难以承受。我们采用以往治疗血管瘤的经验,应用平阳霉素辅以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龈瘤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aloma)为组织细胞源性的少见病变(1),最早报告的发病部位为腹膜后区;文献报告(2,3)起源于此区的本病累计已近30例,起源于其他器官的黄色肉芽肿较少,其中,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报告(4-6)略多,亦有发生于胆囊(7),眼(8)及存在于不典型脑膜瘤组织中(9)者,但原发于或胃及胃肠道者罕见,在近50年的世界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eus)中尚未查到本病累及胃肠道的文题,现将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盲肠黄色肉芽肿并有较特殊X线表现的一例报告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0):1565-1567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灶进行观察.结果 在病变区测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内部不均质的病灶,15例病灶内均见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相结合,有助于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鼻腔恶性肉芽肿的CT及病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7例鼻腔恶性肉芽肿患者,均经活检及手术证实,对其病理实质及CT表现进行了探讨,认为鼻腔恶性肉芽肿的组织学改变就是淋巴瘤,它的特征性CT表现是:(1)鼻前庭及鼻腔前部软组织肿块;(2)以鼻中隔及下鼻甲为主的对称性粘膜增厚;(3)对放疗敏感,治疗复查病变消退。CT扫描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lymph-romuloma,ELG)因其病程长好发部位多,患者常多科就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木文提出了病理观察要点,并就病变性质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ELG是某种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局部表现为慢性增生性炎,是预后较好的非种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铜蒸气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张利军徐艳平孙秀英我院自1989年至1995年采用铜蒸气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9~4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皮损病变分布:颜面部19例,头皮9例,颈部3例,四肢13例...  相似文献   

15.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慢性肾盂肾炎,因缺乏特殊的临床症状,常导致误诊。我们经历了术前确诊为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巨大腹膜后异物性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腹膜后异物性肉芽肿一例肖江喜,高玉洁,蒋学祥,李松年本院收治了1例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术前各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实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是巨大异物性肉芽肿。复习病史及MR影像,有些体会,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0岁,因上腹触及肿物伴隐痛半年就...  相似文献   

17.
骨嗜酸性肉芽肿又称骨肉芽肿,骨非特异性肉芽肿、骨嗜伊红肉芽肿等。1940年Jaffe与Lichtenstein首先描述并命名,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扁骨、躯干和长骨,尤以头颅、脊枉、股骨好发。本文报告20例均发生于长骨,通过对本组病例分析与讨论,旨在提高对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三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附三例分析)戚文骥陈仕文冯作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症的一种良性而罕见类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甚至术中常被误诊为胆囊癌,确诊常须靠病理学检查[1,2],须予重视。自本病最早报道于1970年以来[3],国外文献介绍...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as mastitis, GLM)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现对我院2005年7月~2098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13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征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CT和MRI表现与分型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的表现特征和影像学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性肉芽肿30例。采用GE MAX640 CT机及GE Signa 0.2 T开放式永磁型MRI仪,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幕上大脑27例,幕下小脑3例。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大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稍高信号。CT与MRI增强表现为:脑皮层或皮层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及增强特征分为4型:(1)多发小结节型5例;(2)单发大结节型8例;(3)混合结节型14例;(4)环状强化结节型3例。结论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