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抗原递呈细胞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俘获、加工以及激活T细胞,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起源于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是目前已知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特征性地高水平表达与抗原递呈有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并高水平表达刺激分子CD80(B7 -1)、CD86(B7-2)、CD40、CD50等以及某些粘附分子,其本身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IFN -α)、白介素12(IL -1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DCs介导免疫反应的途径主要有:1.DC摄取、加工抗原,再转运至细胞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富含区,形成MHC -肽复合体,在细胞表面表达并激活T细胞,CD8 细胞毒T细胞被MHC -Ⅰ类复合物分子激活,CD4 辅助T细胞被MHC -Ⅱ类复合物激活。2.DC可以自身分泌或诱导其他细胞分泌IL -12、白介素15(IL -15)等...  相似文献   

2.
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免疫保护作用主要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和B细胞途径等3种途径来实现.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激活CD8+T细胞,产生特异的CTL效应细胞免疫;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激活CD4+T细胞,分泌IL-2、INF-γ、TNF-β等细胞因子,辅助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通过B细胞途径刺激并活化B细胞,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诱发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C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外,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B细胞的增殖,活化体液免疫应答[2].因此,将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CIK细胞和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DC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CIK细胞和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 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EAT模型组(n=8)、CⅡ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和正常对照组(n=5)。除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外,其余3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 pTg)+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 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CⅡTAm治疗组和GFP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及Ad-GFP进行治疗,EAT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日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 Ⅱ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CD4+ T淋巴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Ⅱ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3±0.5)低于EAT模型组(1.4±0.4)和GFP对照组(1.5±0.2,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AT模型组和GFP对照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 Ⅱ类分子表达,而CⅡ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 μg/ml pTg刺激下,CⅡ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与SI结果类似(P<0.01)。CⅡ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CⅡ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 T细胞ICOS分子阳性表达率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 Ⅱ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EAT模型组(n=8)、CⅡ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和正常对照组(n=5).除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外,其余3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 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CⅡTAm治疗组和GFP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及Ad-GFP进行治疗,EAT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日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Ⅱ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CD4 T淋巴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Ⅱ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3±0.5)低于EAT模型组(1.4±0.4)和GFP对照组(1.5±0.2,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AT模型组和GFP对照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Ⅱ类分子表达,而CⅡ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 μg/mlpTg刺激下,CⅡ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与SI结果类似(P<0.01).CⅡ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CⅡ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 T细胞ICOS分子阳性表达率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小鼠MHCⅠ类分子限制性MAGE-3多肽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小鼠MAGE-3抗原来源的MHC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方法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从MAGE-3中选取得分最高的5个侯选表位。根据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释放细胞因子含量,评价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结果树突状细胞(DC)负载MAGE-341~49能够强效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DC负载MAGE-341~49诱导的T细胞以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方式,特异性识别表达MAGE-3抗原的肿瘤细胞。DC负载MAGE-341~49诱导的T细胞群主要为CD8^ T细胞,同时天然免疫系统中的NKT、γ/δT也得到活化。结论从小鼠MAGE-3抗原中筛选出CD8^ T细胞识别的、MHC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MAGE-341~49。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小鼠MAGE-3抗原来源的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方法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从MAGE-3中选取得分最高的5个侯选表位.根据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释放细胞因子含量,评价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结果树突状细胞(DC)负载MAGE-341~49能够强效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DC负载MAGE-341~49诱导的T细胞以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方式,特异性识别表达MAGE-3抗原的肿瘤细胞.DC负载MAGE-341~49 诱导的T细胞群主要为CD8+T细胞,同时天然免疫系统中的NKT、γ/δT也得到活化.结论从小鼠MAGE-3抗原中筛选出CD8+T细胞识别的、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MAGE-341~49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研究在体外IFN-γ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GM-CSF+IL-4诱导方案,以获得细胞表面缺乏共刺激分子的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IFN-γ刺激培养后,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的情况,将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为3组,即对照组、imDC组和imDCIFN-γ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ix-V-Flous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体外培养脾细胞上清液Th1/Th2型细胞因子,观察体外CD4+T细胞Th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 IFN-γ刺激培养的未成熟树突细胞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后低表达表面MHCⅡ类分子(14.01%)及共刺激分子CD80(4.78%)、CD86(19.79%),同样低表达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15.31%,P<0.05,n=4);MTT法检测共培养的脾淋巴细胞imDC组i、mDCIFN-γ组与对照组增殖...  相似文献   

10.
小鼠骨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的小鼠骨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耐受性D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取小鼠的骨髓细胞作为DC的前体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mGM—CSF和IL-4,分成磷酸酯多糖(LPS)-DC和单纯DC两组,前者在培养结束前18h加入LPS,后者不加;培养6d后收集疏松贴壁细胞进行形态、细胞表面标记以及免疫功能的鉴定。结果用此方法培养的细胞其表面CD11c的表达率超过76%,具有典型的DC形态。单纯组DC的细胞中度表达MHCⅡ类分子,低水平表达共刺激分子,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LPS—DC组细胞高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能够诱导T细胞大量增殖。结论利用此法能在体外培养出大量的未成熟DC,具有耐受性.为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Tc细胞)是一组由初始CD8+T细胞活化后分化而成的具有细胞毒性的效应细胞,又称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受自身MHCⅠ类分子的限制,并在抗原提呈细胞的协同刺激信号作用下进一步活化,形成可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依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经典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用FACS检测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后荷瘤小鼠脾细胞中DC细胞比例变化及其MHC-Ⅱ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DC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FACS检测DC细胞对T细胞的细胞因子IFN-γ,IL-4分泌的影响.结果: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组荷瘤小鼠脾细胞中DC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DC细胞的MHC-II类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术可以较单一热疗方法更有效的增加DC细胞的比例和增强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IL-15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与IL-2 类似的作用,如激活T 细胞、B 细胞和NK细胞,并可介导这些细胞的增殖活化。IL-15还具备IL-2 所没有的优势,如能促进CD8+ 记忆性T 细胞的增殖活化,且不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s),解除Tregs对T 细胞的抑制作用。以上都显示了IL-15 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已有文献报道,将表达IL-15及其受体的鼠乳腺癌细胞注入小鼠体内,这些肿瘤细胞可以激发其对自身抗原的提呈能力,促进CTL增殖活化及IFN-γ的分泌,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因此我们猜测IL-15可能会对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也产生类似作用。此外相关文献报道,尼古丁可以增强DC的功能并通过激活MAPK和PI3K-AKT途径上调DC表面分子的表达。这些表面分子与我们前期实验中IL-15刺激后DC表面上调的分子大致相同,但是IL-15发挥其作用是否也是通过激活相似的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以C57小鼠髓系DC(BMDC)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流式细胞术检测IL-15受体是否在DC表面表达,然后以微量IL-15作用于DC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等检测DC表面分子表达量的变化。进而以BrdU增殖实验、ELISA及体内抗肿瘤实验检测IL-15是否可以增强DC介导的T细胞增殖活化以及CTL杀伤效应。最后通过应用信号通路阻断剂阻断相应的激酶结合BrdU增殖实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探究IL-15上调DC表面分子表达的作用机制。前期结果:DC表面确实存在IL-15受体,且IL-15可使DC表面MHCⅠ/Ⅱ、CD80、CD40等共刺激分子表达量上调。预期实验结果:在IL-15的作用下,DC介导的T细胞增殖活化及CTL的杀伤效应增强;使用相应信号通路阻断剂可以使DC表面分子表达量下降且DC介导的T细胞的增殖活化程度下降。 综上所述,IL-15可以通过上调DC表面MHCⅠ/Ⅱ,CD80,CD40等共刺激分子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以及CTL的杀伤效应。这种作用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显示了IL-15的临床使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Wang KL  Guo L  Shi RF  Wang JL  Dong S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25-3228
目的 研究小鼠骨髓成熟树突状细胞(mDC)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生物免疫学特性.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imDC,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获得mDC.用小鼠CD11c免疫磁珠纯化DC.电镜观察DC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分子MHCⅡ、CD80、CD86的表达.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DC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DC上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电镜观察:imDC比mDC细胞突起少、短.胞质内有更多吞饮泡及溶酶体.FCM检测imDC上MHC-Ⅱ(27.2%)、CD80(27.6%)、CD86(29.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DC MHC-Ⅱ(97.7%)、CD80(97.2%)、CD86(96.4%).MLR中相同反应比例imDC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1∶5(1.63±0.04),1∶10(1.50±0.08),1∶20(1.28±0.07),1∶40(1.19±0.04),显著低于mDC 1∶5(2.21±0.09),1∶10(1.92 ±0.02),1∶20(1.64±0.01),1∶40(1.45±0.06),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PCR检测imDC上IL12p35(0.66±0.13)、IL12p40(0.57±0.10)、IFN-γ(0.74±0.08)mRNA相对表达量(mDC为对照)显著低于mDC(1.00±0.00,P<0.05),而TGF-β(1.35±0.09)显著高于mDC(1.00±0.00,P<0.05).ELISA法检测imDC分泌IL12p70(6 ±4)、IFN-γ(56±15)显著低于mDC IL12p70(120±22)、I FN-γ(90±15,P<0.05),而TGF-β(176±23)显著高于mDC TGF-β(55±18,P<0.05).结论 imDC低表达共刺激分子、MHC-Ⅱ和Th1类细胞因子,高表达TGF-β,不能活化T细胞,具有耐受原性.m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MHC-Ⅱ和Th1类细胞因子,可激活初始T细胞,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HBV)的清除依赖于强大的、多克隆的、特异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和CD4+T辅助细胞来对抗病毒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P蛋白抗原。而且,效应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能够中止病毒复制而不损伤感染的肝脏细胞,这些效应T细胞需要APC用提呈的抗原、MHC分子、共刺激分子共同激活,树突状细胞(DC)表达MHC1类和2类分子,并能够在摄取抗原后上调细胞膜上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只有DC能直接使初始型T细胞活化,促进Th1和Th2细胞分化,增强CTL细胞功能。有研究认为长期慢性的乙肝感染与不足的CTL细胞以及TH细胞分化比例不同有关,而这些情况均可能与DC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内皮细胞表达CD137分子介导对T细胞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表达的CD137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CD137L交联后对T细胞的刺激效应.方法将活化的内皮细胞与活化的T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2、IL-10和IFN-γ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25、CD69的表达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T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用融合蛋白抗-CD137阻断CD137-CD137L共刺激通路后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采用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分泌IL-2、IL-10和IFN-γ的水平下降,而且CD25、CD69的表达水平降低,T细胞存活率下降,应用抗-CD137单克隆抗体阻断CD137-CD137L相互作用后,IL-2、IL-1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升高,CD25、CD69的表达上调,T细胞存活率上升.结论活化的内皮细胞诱导表达CD137蛋白分子与活化的T细胞上诱导表达的CD137L相互作用,通过CD137L向T细胞内传递抑制信号,抑制了T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表明CD137-CD137L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与T细胞的信号作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HLA-Ⅰ类分子与肿瘤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 ,MHC Ⅰ类分子限制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s)在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肿瘤免疫应答刺激信号的产生主要涉及到MHC 抗原肽 TCR三原体结构的生成。其中 ,MHC Ⅰ类分子、LMP、TAP等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的改变对肿瘤免疫应答第一信号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这些分子的减少或丢失可能反映了肿瘤细胞在MHC Ⅰ类分子向T细胞递呈免疫源性多肽这一作用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机制。因此 ,检测HLA、TAP等抗原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成为一个新指标 ,有助于制定肿瘤生物治疗策略。1 MHC Ⅰ类抗原的递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经济的小鼠骨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耐受性D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 取小鼠的骨髓细胞作为DC的前体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mGM-CSF和IL-4,分成磷酸酯多糖(LPS)-DC和单纯DC两组,前者在培养结束前18h加入LPS,后者不加;培养6d后收集疏松贴壁细胞进行形态、细胞表面标记以及免疫功能的鉴定。结果 用此方法培养的细胞其表面CD11c的表达率超过76%,具有典型的DC形态。单纯组DC的细胞中度表达MHCⅡ类分子,低水平表达共刺激分子,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LPS-DC组细胞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能够诱导T细胞大量增殖。结论 利用此法能在体外培养出大量的未成熟DC,具有耐受性,为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17β-E2能否通过阻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CD80和CD86)和抑制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抑制其对Th17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型胶质细胞分为5组:未处理组?IFN-γ (20 ng/mL)处理组?IFN-γ (20 ng/mL)+17β-E2(0.28 ng/mL)处理组?IFN-γ (20 ng/mL)+ 17β-E2(2.75 ng/mL)处理组和IFN-γ (20 ng/mL)+ 17β-E2(27.50 ng/mL)处理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未处理组和IFN-γ (20 ng/mL)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ERα和ERβ表达? 免疫荧光检测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MHC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MHCⅡ及协同刺激分子表达? ELISA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7和TGF-β情况? 趋化实验检测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趋化Th17细胞的能力? 【结果】 IFN-γ诱导星形胶质细胞ERα表达上调,对ERβ表达无明显影响? 不同浓度17β-E2处理均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MHCⅡ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27.50 ng/mL浓度的17β-E2可抑制IFN-γ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IL-17,而对TGF-β无明显影响?2.75 ng/mL浓度的17β-E2可抑制IFN-γ活化星形胶质细胞趋化Th17细胞?【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7β- E2可能部分通过抑制炎症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MHCⅡ?CD80?CD86及分泌炎性因子抑制对Th17细胞的趋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Th1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以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纯化CD4^+T细胞,以荧光活化细胞分拣术分析其分选纯度,在抗-CD3ε抗体、抗-CD28抗体和IL-12作用下,加入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或对照寡脱氧核苷酸培养72h后,用ELISA检测上清IFN-γ和IL-4的分泌,用RT-PCR检测细胞r—bet mRNA的表达。结果: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能明显抑制CD4^+T细胞IFN-γ的分泌,促进IL-4的分泌,同时还抑制T-bet mRNA的表达。结论:在促Th1细胞因子刺激下,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体外CD4^+T细胞的功能性分化有作用,既促进Th2分化,又抑制Th1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