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普利阿奇霉素胶囊(微丸型)治疗由解脲支原体(MU)和(或)沙眼衣原体(CT)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31例NGU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普利阿奇霉素微丸胶囊(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单剂量1.0g顿服;对照组服用相同剂量的舒美特(普利瓦公司生产)。共12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结果 口服本品对NGU的治愈率为73.4%(对照组76.6%)。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8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7.8%)。本品对NGU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舒美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品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确定阿奇霉素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降低工业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的 方法 确定阿奇霉素软胶囊的最佳工艺. 结果 阿奇霉素软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阿奇霉素:聚乙二醇600=1:3,囊壳的最佳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1.5,溶胶温度为60 ℃. 相对湿度在30%~45%的环境下,并在35 ℃时鼓风干燥6~8 h. 结论 该方法制备的阿奇霉素软胶囊工艺操作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优选工艺条件,并以崩解时限、硬度作为考核指标.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微晶纤维素(102型)25%,PVPP5%,喷雾干燥乳糖20%,微粉硅胶2%,粉末直接压片.结论: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阿奇霉素及阿奇霉素胶囊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阿奇霉素及阿奇霉素胶囊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资生堂C18MGⅡ柱(250mm×4.6mm,5μm),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钾8.7g,加水溶解稀释成1000ml,用磷酸调pH至8.2)(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阿奇霉素在17.5~875.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47%(n=9)。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克拉霉素含药微丸,并对制备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 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微丸,对处方和工艺进行分析及筛选。 结果 根据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克拉霉素含药微丸,成型性好、收率高、体外溶出完全。 结论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克拉霉素微丸,简单易行,制备的微丸质量好,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8.
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制备膜控释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胶囊;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以PEG100为致孔剂,经薄膜包衣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胶囊,并以体外释放度试验来评价;结果: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胶囊的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方程,批与批之间的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该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胶囊缓释效果好,制备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阿奇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方法:以片剂的硬度、溶出度、分散均匀度及外观为综合考察指标,建立了一个优化的处方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选用黏合剂浓度为6.0%(w/w),黏合剂用量为45%(w/w),配制乙醇浓度30%(w/w),液体香精为1.3%(w/w)的处方,效果最佳。结论:该工艺研制的阿奇霉素分散片质量指标符合药典要求,生产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叶欧洲开始使用胶囊以来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自动填充机的问世 ,胶囊剂从理论到实践均有了较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药典收载胶囊剂的品种仅次于注射剂和片剂而居第3位。近年来 ,许多制剂的新方法、新工艺融入胶囊剂这一古老剂型 ,使它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控制药物成分的释放度 ,减少药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生物利用度 ,将药物成分根据药物性质、临床需要等制成不同微丸 ,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填充 ,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复合微丸胶囊”。如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的康泰克缓释胶囊中含有红、黄、白3种颜色的微丸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伤痛康胶囊的制备工艺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最佳水提工艺,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法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该制剂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小时。制剂按照鉴别方法均可检出。结论:该制备工艺及制剂鉴别方法合理可行,专属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优化骨架型别嘌醇缓释微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得率为指标,考察骨架材料、致孔剂、崩解剂及制备工艺过程的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对释放度的影响,并验证处方;以圆整度及粒度分布、流动性、脆碎度为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考察。结果:优化的处方以微晶纤维素(Mcc)为骨架材料,以乳糖为致孔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控制滚圆速度为50Hz,滚圆时间为20rain。通过调节MCC、乳糖和崩解剂的配伍使用,可以起到调节药物释放的作用,得到释放度符合要求的微丸。验证试验所得微丸的平均圆整度为10.2,粒度分布在22~26目最多,占95.63%;平均休止角为23.15,流动性良好;脆碎度为0.08%;其他各项质量指标良好。结论:所选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制备微丸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并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渗透压物质,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流化床包衣法包衣;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增塑剂癸二酸二丁酯(DBS)用量、包衣增重、包衣液(醋酸纤维素的丙酮-异丙醇溶液)浓度对微丸释放的影响,优选包衣处方。按最优处方制备3批微丸并以累积释放度与时间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拟合来考察其释药特征。结果:增塑剂用量为15%,包衣增重为4%,包衣液浓度为1%;所制备的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12h内释药具有零级释放特征(r=0.9996,0.9995,0.9989),释放动力以渗透压为主。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良好,12h内释药恒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乙肝解毒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对润湿剂、药料、乙醇的用量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最佳用量。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乙肝解毒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通过加入合适的润湿剂,可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乙肝解毒微丸,该工艺稳定、辅料用量少,挥发性有效成分破坏程度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微丸,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3种不同包衣材料(欧巴代Ⅱ、Eudragit L30D-55、Eu-dragit S100)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包衣,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成相应的包衣微丸;将3种包衣微丸按预设比例混合制成混合包衣微丸;采用pH梯度改变介质方式(0.1mol.L-1盐酸、pH5.8PBS、pH7.2PBS)测定包衣微丸和混合包衣微丸的释放度。结果:3种不同包衣微丸分别在0.1mol.L-1盐酸、pH5.8PBS、pH7.2PBS中可以迅速释放;混合包衣微丸在pH梯度改变介质中持续释放,约8h释放完全。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丙硫氧嘧啶缓释微丸,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丙硫氧嘧啶缓释微丸,以实际释放速率与理想释放速率相似因子(f2)为主要指标,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考察转速(50、75、100r·min-1)、释放介质(pH1.0盐酸溶液、pH4.0磷酸缓冲液、pH6.8磷酸缓冲液、水)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及丙硫氧嘧啶的最优配比为0.1:0.25:0.65,优化处方释放速率与理想释放速率相似因子f2为71.04。3种转速对药物释放无影响,f2均>65,但50r·min-1释放速率较慢,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4种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影响,f2均>70。单指数模型及Higuchi方程拟合较好,药物释放以扩散为主。结论:丙硫氧嘧啶缓释微丸累积释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体外释药符合Fick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以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漂浮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胃漂浮空白微丸,采用流化床包衣设备依次进行载药层和缓释层包衣,制备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结果:以90%十八醇为助漂剂,10%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制得空白胃漂浮微丸;以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载药层包衣材料,以含3%聚维酮的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缓释层包衣材料。制得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立即起漂,8h漂浮率均>80%,体外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方程。结论:所制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