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其中第4~5腰椎6例,第5腰椎~第1骶椎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然后行Cage椎间融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0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18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2例、良5例、可1例,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节段骨性愈合17例,1例1年后复查椎间愈合失败,所有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均未失效,患者的症状改善。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治疗动力性不稳定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腰椎动力位X线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后,本组行髓核摘除术后行后路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进行1~7年的随访,并对其复发率及后期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7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9%。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还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髓核摘除加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年,平均32.53个月。7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57例、良16例、可3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或椎间单纯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66个月;术后4~6个月可见植骨灶骨性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痛均明显缓解.优3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加椎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5-23个月,平均10个月,优3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2.1%。结论: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适合伴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65个,融合节段65个.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45例,基本消失9例,无明显缓解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结论 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腰椎不稳症行椎间融合术(保留终板、均匀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病情改善为优19例,良5例,可1例,JOA评分优良率达到96.0%,椎间融合率为96.7%。结论: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椎间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访我院60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运用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及腰椎间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3.5年,平均12个月,复查X线示骨性融合,2例出现断钉及松动现象,患者症状完全消失48例,基本消失7例,无明显缓解5例(可3例,差2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优良率91.3%。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梁现会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69-16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不稳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髓核摘除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定期行X线、CT、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装置良好。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3例,良38例,可11例,差1例,优良率92.2%。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0 min,术中失血150~450 ml,平均350 ml。平均随访10个月。优32例,良8例,尚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02%。结论:髓核摘除单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状节段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4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并椎管狭窄症、术前JOA评分10~15分,平均约11.6分患者,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取减压产生骨粒进行椎体间植骨。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松脱现象。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JOA评定结果:优24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0%。结论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满意度。结果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44%,其中优24例(66.67%),良10例(27.77%),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自评满意度和医生评价满意度均为94.44%;同时半年以后植骨融合率亦为94.44%。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标准,优良率85%。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医疗费用少等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方法自2003~2006年,我院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行腰椎动力位摄片、CT、MRI检查,证实全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共13个间隙。本组均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失稳节段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10例、良1例;植骨融合率达100%,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和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加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加KSS-I内固定系统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92.86%,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88.10%。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加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髓核摘除。自体加异体骨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平均16个月的随访,复查X线,1例严重骨质疏松螺钉松动未骨性融合,全组融合率为98.3%。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优4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平均优良率为91.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采用椎体及横突间自体加异体骨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使不稳节段恢复稳定,骨性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