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对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夹闭术,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颅内动脉瘤患者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术前均行DSA或16排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瘤4例,小脑后下动脉瘤5例;术前合并高血压38例;Huntil-Hess分级[1]:Ⅰ~Ⅱ级36例,Ⅲ级13例,Ⅳ级2例.  相似文献   

2.
<正>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59.5岁;术前头部CT提示血肿均位于基底核区,血肿大小6077岁,平均59.5岁;术前头部CT提示血肿均位于基底核区,血肿大小60120 mL,平均为80 mL,血肿破入脑室8例;发病后和入院时均有意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8例,Hunt-Hess Ⅳ级43例,Hunt-Hess Ⅴ级15例,均经CT及DSA确诊,男33例,女25例;年龄28~72岁,平均58.7岁;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28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2例;动脉瘤大小为3~6 mm 30例,7~10 mm 15例,11~20 mm 11例,>25 mm 2例;CT发现严重SAH 19例,SAH合并脑室出血18例,SAH合并颅内血肿11例,脑内血肿3例,脑室出血1例,SAH合并脑内血肿及脑室出血5例;早期手术3例,未纳入分析,其余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组(A组)34例和保守治疗组(B组)21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01/2008-02 69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38例,年龄31-58岁[女(48±13)岁,男(45±16)岁]。其中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8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右颈内动脉-脑动脉瘤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远端5个[其中1例是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后动脉瘤远端2个,大脑中动脉远端2个,脉络膜前动脉1个;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1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均介入栓塞,1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加重;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1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均介入栓塞,1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加重;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DSA,动脉瘤均不显影,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亚急性期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2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亚急性期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265岁;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头颅CT证实均为基底核区出血,出血量2065岁;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头颅CT证实均为基底核区出血,出血量2040 mL:头颅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均排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2例患者入院时拒绝手术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复查头部CT示"血肿缩小,灶周水肿范围明显扩大";3例患者由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包含信息庞大,针对几种常见头颈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初步总结,更好地发挥多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诊断、测量和空间定位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搜集2006-05/2007-0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行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血管造影1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89例,女31例,年龄19~67岁。全部患者行64排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36例患者同时行头颈动脉数字减影检查。实验仪器:CT机采用Philips公司Brill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数字减影机采用siemens公司Axiom-Artis平板数字减影仪。结果:120例患者中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病例88例,脑动脉瘤22例,脑动脉畸形10例。88例动脉狭窄病例发现中度狭窄区223处、重度狭窄区68处;291处中重度狭窄区共发现187(64%)个斑块,其中钙化斑块121个(65%),软斑块15个(8%),混合斑块51个(27%);钙化斑块CT值为324~596HU,软斑块值CT值为47~84HU;斑块表面不规则者114个(61%)。22例脑动脉瘤病例共发现29个动脉瘤,肿瘤最大直径4.5mm~2.7cm;囊状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10例;动脉瘤起源颈内动脉10例,大脑中动脉7例,前交通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3例,起源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各2例;2例合并部分血栓形成,3例合并出血。10例脑动脉畸形病例中8例显示有明确供血动脉,其中大脑前动脉供血为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主2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主3例;7例显示明确引流静脉,其中引流静脉主要汇入上失状窦3例,汇入横窦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2例合并多发动脉瘤,2例合并出血。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的诊断、测量和空间定位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头颈血管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对2006年3月2007年3月经临床治疗、手术、病理证实的160例急诊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临床急诊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0例患者均为我院诊治的急诊患者,其中男50例,女110例;年龄82007年3月经临床治疗、手术、病理证实的160例急诊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临床急诊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0例患者均为我院诊治的急诊患者,其中男50例,女110例;年龄858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疼痛症状,部分伴发热等症状。1.2研究方法采用西门子G60彩超,探头频率为3.5 MHz和10 MHz。首先对疼痛部位进行检查,然后对腹部相关部位进行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膜瘤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膜瘤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研究,探讨其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脑膜瘤合并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颈眼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P1段动脉瘤1例。其中9例先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或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半月或1月后再做脑膜瘤切除术;2例在住院准备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急诊做动脉瘤夹闭术和脑膜瘤切除术;2例做动脉瘤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脑膜瘤较小未做手术;2例未做任何治疗。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经治疗的13例患者:良好12例、中残1例;未治疗2例:良好1例、死亡1例。结论:脑膜瘤合并颅内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接诊脑膜瘤患者后建议完善颅脑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8例,Hunt—HessⅣ级43例,Hunt-HessⅤ级15例,均经CT及DsA确诊,男33例,女25例;年龄28~72岁,平均58.7岁;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28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2例;动脉瘤大小为3~6mm30例,7~10mm15例,11~20mm11例,  相似文献   

11.
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介入性诊断及治疗的并发症。我们总结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诱发因素,将护理及预防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87年3月至2000年1月,我们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术2820例次,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率0.18%。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8~74岁,平均70岁。不稳定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各1例。4例患者穿刺后24h拆除腹股沟区绷带时发现包块,有搏动感,可闻及血管杂音,1例拆除绷带48h出现上述症状。2 病因及诱发因素2.1 病因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与其周围组织中的血肿有异常的通路,动脉血液经异常通…  相似文献   

12.
<正>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失眠症患者64例,男26例,女38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失眠症患者64例,男26例,女38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患失眠症的时间均不低于6个月;并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实验室检查有明显异常结果及精神障碍伴发的失眠症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喹硫平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2±12.6)岁,平均病程(42.0±24.2)月。②地西泮组32  相似文献   

13.
2003-04以来我科对动脉瘤患者18例行神经介入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9~68(平均45.2)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7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  相似文献   

14.
<正>我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5月2013年12月应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加中药针剂舒血宁注射液共治疗208例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8例患者,男161例,女47例;年龄452013年12月应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加中药针剂舒血宁注射液共治疗208例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8例患者,男161例,女4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岁;均为脑出血患  相似文献   

15.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烟雾病可合并多种疾病,但合并银屑病罕见。1996年Kazumata等[2]报道首例儿童烟雾病合并银屑病;2014年江汉强等[3]报道了首例成人缺血型烟雾病合并银屑病。本文报道一例成人首发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银屑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腹泻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其病因尚不明确,且无器质性病变的依据,西医对此暂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对此采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法,运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4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9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982岁,平均50.7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082岁,平均50.7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081岁,平均51.2岁。入选患者诊断均符合功能性腹泻罗马Ⅲ标准及中医"泄泻"病诊断,其中中医"泄泻"病诊断参照《中医内科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探讨有效的调脂方案,并观察中药制剂的调脂特点,我们选用了蒲参胶囊与临床广泛使用的他汀类药物联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124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868岁,平均58岁。B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068岁,平均58岁。B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069岁,平均59岁。C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69岁,平均59岁。C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0岁,平均57岁。三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血脂异常,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依据《中国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常有卡他症状及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鼻塞等症状。我科对2012年5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12月我科就诊的患儿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明确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12月我科就诊的患儿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明确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15岁25例,65岁25例,610岁10例,1110岁10例,1114  相似文献   

19.
<正>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6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652岁,平均32.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52岁,平均32.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2 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均≤8分;入院头颅CT检查均存在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纳入双额大  相似文献   

20.
<正>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是缺少活动的老年人、外伤截瘫、偏瘫等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笔者依据民间验方制成紫红生肌膏外敷治疗本病5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溃疡期褥疮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62012年12月溃疡期褥疮住院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672岁,平均(34±12.5)岁;病程1072岁,平均(34±12.5)岁;病程1067d,平均(29±8.7)d;由于中风偏瘫或外伤骨折等病而长期卧床41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9例,其他2例;发生部位:骶尾部33例,背部12例,足踝部7例。患者至少一处符合Ⅱ、Ⅲ度褥疮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