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姥姥     
我的姥姥离开我已经30多年了,那时候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姥姥生病了.一开始,爸爸妈妈认为老人是便秘,但是后来姥姥的肚子逐渐膨胀起来,连我这个刚刚开始学医的医学生都觉得不对劲了.“不是便秘吧?我看像肠梗阻.”我对爸爸说.  相似文献   

2.
“我是个护士,”我对外科大夫说,似乎这个解释能使他对我的态度有所不同:少一些顾忌,多一些坦诚。我是想告诉他,我听得懂他使用的术语,不需要那些委婉的解释。事实上,我会对所有没有被说出的真相保持充分的警醒。  相似文献   

3.
这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出门诊。随着一声答应,一名小男孩蹦蹦跳跳地窜进诊室,年轻的爸爸妈妈紧随其后,不停地叮嘱:“慢点儿,小淘气包儿。”待他落座,我这才看清楚,一个胖胖的、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儿,右眼被一块大纱布覆盖。他落落大方却又一脸顽皮地跟我打招呼:“医生奶奶好!”我随声附和着:“你好呀,小家伙!告诉奶奶,你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20年前,我刚55岁,还不到退休的年龄,但由于经常犯心绞痛,只好提前退休了。医生确诊我为“冠心病”。我问需不需要做“支架”,医生说:“这还需要做一个心脏造影检查看看。但我劝告你一句,要想多活几年,就必须把烟酒戒掉。另外,还要坚持锻炼健身。”  相似文献   

5.
庞英 《癌症康复》2014,(3):79-80
我来肿瘤医院工作已经一年半了,这期间遇见过很多患者。有一位患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可能因为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他是一位年纪只有30岁的南方小伙子,患淋巴瘤晚期。记得那天上午,他一个人,架着双拐来治疗室做冥想,可是我发现他根本进入不了冥想状态,不断变换姿势,显得特别烦躁。于是我关掉了冥想的视频,对他说:“你看上去很烦躁,好像根本进入不了状态。”他点点头说:“我一点儿都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6.
编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选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人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7.
花芳 《癌症康复》2010,(3):82-85,F0004
我曾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知道农民自用的果、瓜、菜大多不用农药和生长激素,但那些种来卖往市场赚钱的,为了卖相好,快高长大,农民一般都用药。快要收割出售了,就在每个瓜的身上打少量激素、催生剂,过几天瓜便会又大又鲜艳得多,可卖得更早和更能讨好顾客。  相似文献   

8.
黄惠 《癌症康复》2008,(1):104-107
儿子大学即将毕业之际,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老妈,我想考研,继续学习。您体弱多病,我知道会让您很为难,但我相信,您一定会支持我的。”看着儿子充满祈求知识的目光,对于他的进取之举,作为母亲,我怎会拒绝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妈一定会全力以赴帮你的!”  相似文献   

9.
编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逸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人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作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其实我国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什么是麻醉?首先我想讲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故事:“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什么是麻醉?首先我想讲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故事:“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美国著名华裔麻醉学家李清木教授(他的儿子娶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女儿,曾经名噪一时)在上海讲了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1.
陆幼青先生的《生命的留言》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有病人问我:“李大夫,拒绝治疗对吗?是否太……”我也怀着极大的兴趣读了这本书,而我的出发点是:作为肿瘤科医生,很想听听患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逸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人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从本期开始,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我在对待癌的态度上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与不断提高的过程:当初知道自己得了癌,先是惊恐惧怕,而后,对癌痛恨欲战,势不两立,再后来变为与癌“和平共处”、“带癌生存”的观念。我佩服“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我更感悟出了“人应顺天”的智慧和哲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逸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人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5.
《癌症康复》2014,(2):12-1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逸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人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6.
《癌症康复》2015,(1):12-1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三届“清逸杯”作文比赛在美丽的春季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那些在平时不显山露水、默默工作的可爱的女职工们,她们在“我想对患者说”和“医者寄语”中道出了从医之人的厚道仁心。文章收录在《巾悦》文集。《癌症康复》杂志多年来关注医患关系话题,系列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杂志选登《巾悦》文集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我们愿为医患关系和谐作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7.
文珊 《癌症康复》2008,(3):79-80
记得当年我在放疗科住院时,有天主管大夫对我说:“明天你爱人来看你时,让他来找我。”这句话令我忐忑不安了一整夜。当我告诉老公大夫要找他谈话时,他也极紧张。一方面,老公担心我的病情有什么变化,另一方面,他也在潜意识里认为我自己是主心骨,他不习惯独自面对医生,替我承担问题。十几分钟后,老公一脸轻松地回到了病房,说大夫没说什么特别的事,就是告诉他放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明 《癌症康复》2007,(4):51-55
因为母亲的病.我开始三天两头地跑医院。在医院陪护母亲时.每天中午前后我都会到呼吸科刘主任那里聊上几句.听她讲讲“大内科”的故事。这天我照例来到她那间“暗无天日”的小屋里,坐在沙发上看着她用午膳。只见一小盒米饭,伴着两块带鱼.她却全无胃口,不停地用筷子捣来捣去。原来她这是为了五楼血液科新来的小病人,一个叫子尤的“小神童”在发愁呢。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不幸患肿瘤去世了。他说,父亲年事已高,平时身体又不大好,对父亲的离去他有思想准备,但是对父亲离世前所经受的痛苦使他久久不能释怀,他说,我父亲是疼死的!他还“代表所有癌痛患者的亲属呼吁”,一定要让医生们想办法,不要让癌症病人再疼下去!  相似文献   

20.
张莹 《癌症康复》2018,(1):70-74
(接上期) 2017年5月23日 一阵忙碌后,我再次走进病房,看见一个胆管癌患者独自侧身躺在床上凝视着窗外,我慢慢走到床旁顺着他的眼神望去,一只鸽子在楼顶上享受着蓝天白云,估计他在一边欣赏,一边期盼自己能像这只鸽子一样在大自然中尽情呼吸. “想什么呢?”我轻声地问.“你来啦!我能想什么啊,太难受了!”他情绪低落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