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SSR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NCS是诊断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DPN患者170例,均采取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检查,记录并搜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结果:170例患者中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和交感皮肤反应(SSR)异常率分别为88.23%和76.47%;有症状组QTT、SSR、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短病程组SSR、NCV异常率低于长病程组(P0.05);QTT中温觉阈值(WDT)和热痛阈值(HPT)异常率分别为89.41%、81.76%;有症状组HPT、WDT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长病程组HPT、WDT异常率高于短病程组(P0.05);上肢HPT、WDT异常率低于下肢异常率(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中QTT检测周围神经病变异常率最高,与患者的症状、病程无关。DPN患者下肢神经温度觉损害程度较上肢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40例IGR患者(IGR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40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四肢神经传导检测,对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R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P<0.05);T2DM组各神经NCV均减慢(P<0.05),以胫神经、腓总神经减慢显著(P<0.01)。IGR组和T2DM 组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下肢重于上肢(P<0.05)。FBG、2 hPBG、HbA1c水平是IGR患者发生神经传导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R患者早期神经损害在血糖轻微出现异常时已出现,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临床病变,可用于IGR患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结果 共检查36例患者216条神经,其中MCV检测108条神经,MCV减慢32条,MCV减慢合并远端潜伏期延长8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条,异常率40.7%;SCV检测108条神经,SCV减慢42条,未引出电位7条,SCV减慢伴波幅下降6条,异常率50.9%:SSR检测36例72侧肢体,其中有4例上、下肢均未引出SSR,22例38肢SSR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异常率63.8%,10例无自主神经症状患者中有3例SSR异常,异常率30%。结论 NCV及SSR检测为DPN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早期病变,尤其是为亚临床病变提供了客观依据,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早期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对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SSR检测,并与52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SSR波幅上肢为(1.38±0.92)mV,下肢为(1.06±0.85)mV,较对照组(2.26±0.18),(1.73±0.74)mV明显降低(t=9.586,6.416,P<0.01);两组起始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SR波幅异常率为47.6%,Hoehn-Yahr分级Ⅰ级患者受累侧与对侧SSR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SR波幅异常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结论:SSR可作为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类风湿关节炎(RA)时周围神经和肌肉的受累情况。方法对24例RA患者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研究。结果24例中EMG和NCV均正常者3例(13%);符合或可疑肌源性损害者12例(50%);符合或可疑周围神经损害者5例(21%),其中4例以下肢病变为主,1例存在双侧腕管综合征;符合神经根性损害者3例(12%);上肢可疑肌源性损害,下肢神经源损害者1例(4%)。结论RA时周围神经和肌肉的受累常见,RA患者应进行EMG和NCV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3-10/2004-06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38例;42例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35例血糖控制满意,29例血糖控制不良。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皮肤反应检测,记录四肢各波潜伏期、峰-峰波幅和面积,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130例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及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P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不显著(P>0.05)。②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异常率高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者(73.8%,51.7%,P<0.05)。③合并周围神经病的2型糖尿病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长于无周围神经病组,波幅及面积小于无周围神经病组(P<0.05)。④血糖控制满意组患者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长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5),但波幅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起始和N波潜伏期、波幅及面积均可作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敏感参数,能及时发现临床或亚临床自主神经病变。②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与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四肢运动神经远端、近端多节段检查;F波、H反射及感觉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77.9%;MCV减慢70.2%;SCV减慢50%;F波异常率91.3%,H反射异常率100%,神经传导阻滞占84.1%和波形离散占57.7%。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占42.3%。结论 GBS为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早期以神经根和近端神经损害为主:肌电图表现近端损害重、F波、H反射阳性率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是GBS早期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临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对76例无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者进行电生理检查,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患者周围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采用皮肤交感反应(SSR)和心率变异度(RRIV)检查自主神经功能。 结果本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60.5%,其中纯感觉或纯运动神经异常率为2.6%,纯自主神经异常率为38.2%,两者均异常占19.7%;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程度较上肢严重;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均明显低于SSR和RRIV异常率;患者在平静呼吸时RRIV异常率为14.5%,深呼吸时为19.7%,有2例患者SSR正常、而RRIV异常。 结论联合采用NCV、SSR及RRIV检查能进一步提高亚临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电生理检测在诊断多系统萎缩中(MSA)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今本院神经科诊断明确的45例帕金森病(PD)患者和29例MSA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包括双上肢正中神经和双下肢腓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MG),研究周围神经传导功能评定与MSA及其亚型诊断、病程、首发症状间的关系。结果:与PD组相比,MSA组腓神经末梢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MSA组不同类型患者间比较,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组较Shy-Drager综合征(SDS)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腓神经潜伏期延长,纹状体黑质变性(SND)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联合肛门括约肌EMG检查后,MSA组电生理异常率增加27.6%;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的疾病病程较神经传导正常组短,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A患者具有周围神经受损的亚临床电生理改变,不同亚型和不同病程累及程度有所不同,神经传导功能检测联合肛门括约肌EMG能提高临床诊断MSA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附20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鸣  刘万玲  车金祥 《新医学》2003,34(12):731-73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经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20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及与病程的关系,并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血压及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138例(检出率67%),病程超过10年者与不足10年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1%)明显高于运动神经病变(28%),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9%)明显高于上肢周围神经病变(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水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高血糖状态和收缩压升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DPN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连用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测定四肢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银杏达莫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41例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同时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技术检测MS患者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其潜伏期、波幅;检测正中神经、胫神经F波、H反射的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结果MS合并PNS损害的发生率为41.4%,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麻木12例(29.2%)、肢体乏力10例(24.3%)、神经根性疼痛2例(4.8%);体征有末梢/根型感觉障碍9例(21.9%)、腱反射减低5例(12.1%)、肌力减低(〈Ⅳ级)5例(12.1%)、肌萎缩3例(7.3%)。神经电生理改变为F波、H反射潜伏期延长,F波的出现率下降;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不同程度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末端潜伏期延长。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部分患者可以同时累及PNS,神经电生理检测可对周围神经损害进行定位,同时可定量反映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治疗、营养神经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配合科学的护理指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脑卒中恢复期软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探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77例患侧上肢行运动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针极肌电图(EMG)检查,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根据神经传导结果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结果 损伤组共41例(53.25%)。损伤组FMA-UE评分低于正常组(t = 2.193, P < 0.05);F波振幅和出现率降低( t > 2.002, P < 0.05),SSR振幅和潜伏期明显下降( t > 3.140, P < 0.01),但损伤组F波出现率、SSR潜伏期均处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神经损伤数与FMA-UE评分负相关( r= -0.858, P < 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振幅是FMA-UE评分的影响因素(B > 0.317, P < 0.05)。 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上肢出现软瘫后,有可能出现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且与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应尽量避免、及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提高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将首次确诊的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临床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的患者24例,B组为临床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的患者59例,C组为30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上海海军研究所海神号NDI500型肌电图仪对所有入组者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NCV),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进行测定。结果(1)A组病人肌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B组病人中有46例肌电图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77.97%;(3)与B组病人相比较,A组患者的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SCV显著减慢(P<0.05)。A、B两组共检出肌电图异常患者70例(84.34%)。结论对于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尤其是腓浅神经SCV,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患者周围神经的超声特征。方法 纳入8例MMN患者(MMN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观察MMN超声特征,并与肌电图诊断结果对比,比较组间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的差异。结果 超声与肌电图共检查8例MMN患者的96条周围神经,诊断周围神经异常率分别为32.29%(31/96)及31.25%(30/96),均以正中神经(68.75% vs 56.25%)及尺神经(50.00% vs 56.25%)异常为主。超声及肌电图对其中73条(73/96,76.04%)的诊断结果一致,超声表现包括神经增粗、回声减低、束状结构消失及外膜回声增强。MMN组双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左侧腓总神经CSA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神经CS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N超声异常多见于上肢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与肌电图检查结果结合可为临床诊断MMN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